饒紅云
熱點聚焦
最是書香能致遠,中華民族自古提倡閱讀。第28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祖國大江南北、城市鄉村,圖書館的覆蓋更廣、設施更美、服務更暖,人氣也越來越旺。這是社會發展階段使然,也得益于科學規劃的引領帶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全民閱讀活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
自2014年以來,“全民閱讀”連續9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一系列重磅舉措,共同助力公共文化事業和全民閱讀事業加速推進。奮進新征程,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實現高質量發展,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才能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縱深剖析
閱讀是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道德的重要途徑,可以讓人得到思想啟發,樹立崇高理想,涵養浩然之氣。青少年正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讀書是培育心智、鍛造本領的重要方式。身處信息時代,知識更新迭代速度不斷加快,人們需要掌握的技能不斷增多,讀書學習的緊迫性更加凸顯。廣大青少年要形成愛讀書的自覺,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以過硬本領成就精彩人生。
讀書是青少年的必備功課。做好這門功課不僅要有明確目標,還需要掌握有效方法。其一,“讀書如樹木,不可求驟長。”讀書不能心浮氣躁、淺嘗輒止,要遵循學習規律,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其二,“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書是一個不斷思考、提升認知的過程,要堅持閱讀與思考相結合,通過動腦將書本上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其三,“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學到的知識最終要運用于實踐,要堅持閱讀和實踐相統一,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把書本所學用于解決問題。
任務驅動
朱永新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語文課程的理念之一是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充分發揮語文育人功能,使學生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養,建立文化自信;總目標之一是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明確設置了“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閱讀素養已成為初中語文課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中考考查的重點之一。
1.閱讀拓寬視野。閱讀可以讓學生不出門便知天下事,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到達。周國平曾說:“一個人但凡有了讀書的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種特別眼光,甚至有了一個屬于他的豐富多彩的世界。”多讀書能夠讓青少年視野更寬闊,思維更敏捷。
2.閱讀增強勇氣。青少年讀好書能夠祛除內心的浮躁,給心靈以慰藉和滋潤。無論處在人生的何種境地,都能夠在書中找到繼續前進的力量,找到面對困難的勇氣。
3.閱讀提升審美。提升審美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積累和沉淀。閱讀是提高審美的最好源泉,青少年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不斷發現美中激發出美的創造,有助于學生審美創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