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要求,河南省農業農村廳于2023 年10 月31 日印發《河南省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導則》(以下簡稱《導則》),引導全省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導則》明確了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必須堅持的5個基本原則。一是充分發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代表成員集體行使所有權,充分發揮在管理集體資產、開發集體資源、發展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等方面的作用。二是穩健發展集體經濟。充分利用農村集體自身資源條件、經營能力,探索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等多樣化途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三是尊重農民群眾意愿。支持農民創新創造,把選擇權交給農民,確保農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真正讓農民成為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四是堅持改革創新。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探索開展農民集體收益分配權抵押貸款業務,開展農民集體收益分配權有償退出、有償轉讓等試點,完善集體資產股份權能。五是堅持黨的領導。在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的領導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揮作用,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推進農村共同富裕。
《導則》強調建立產權關系明晰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一是全面清查核實農村集體資產,要求每年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查,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的農村集體資產臺賬為基礎,更新資產變動情況,做到賬證相符和賬實相符,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登記、保管、使用、處置等制度。二是確認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歸屬,要求在清產核資的基礎上,把農村集體資產的所有權確權到不同層級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并依法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三是實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管理,要求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賬,由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和會計人員按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制度、會計制度進行管理。
《導則》明確,構建治理架構科學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運行機制。一是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職能,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鞏固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和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主體,應依法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管理集體資產,開發集體資源,發展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二是規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要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縣級以上農業農村行政主管部門登記,并辦理相關手續。三是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章程,要求參照農業農村部制定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示范章程(試行)》,制定本集體經濟組織章程,明確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內部管理機構的職權范圍、議事規則、集體資產經營和財務管理、成員管理、收益分配等事項,依據章程管理集體經濟組織事務。四是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議事決策機制,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執行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和監事會“三會”議事決策機制,實現民主管理、民主決策。
《導則》提出,應探索經營穩健的集體經濟發展方式。一是資源發包發展集體經濟,提出放活農村承包地經營權(包括推動土地整理新增土地增收、自主經營土地增收、開展土地托管增收等)、盤活利用農村閑置宅基地、用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和發包其他資源。二是物業出租發展集體經濟,支持城中村、城郊村、經濟發達村等具有區位優勢的村發展物業經濟,全面盤活、改造提升、投資新建廠房、門面房、扶貧車間、老校舍、舊村部、倉儲設施、停車場、溫室大棚等,出租獲得經濟收入。三是居間服務發展集體經濟,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提供土地流轉中介服務、勞務介紹服務、農村生活服務等,拓寬集體增收渠道。四是資產參股發展集體經濟,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用政府幫扶資金、集體積累資金,以及土地等資源的經營權、房屋使用權等,與其他市場主體開展股份合作,共同發展特色種養業、休閑旅游、民宿康養等鄉村產業,推動集體資產盤活利用,實現集體有效增收。
《導則》強調,要建立科學合理的集體收益分配制度,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將集體經營性資產量化為本集體成員的份額或股份,作為參加集體收益分配的基本依據,落實農民的集體資產收益分配權,有效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推進農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