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一平
“保健康、防重癥”“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熱議的醫療惠民新舉措,成為百姓關注的焦點。這些“熱詞”,既體現了人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勾勒出醫療衛生政策清晰的脈絡走向。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已進入“乙類乙管”常態化防控階段。圍繞保健康、防重癥,重點做好老年人、兒童、患基礎性疾病群體的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推進疫苗迭代升級和新藥研制。
針對我國疫情已進入“乙類乙管”的常態化防控階段,代表委員們關注新冠感染者恢復和新藥研發等話題,提出了構筑保健康、防重癥的新建議。
“希望醫保能夠針對新冠感染患者恢復期的支出,給予相應的報銷。”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建議,應該開展新冠感染康復的科學研究,加強國內外醫療領域合作。他同時建議,創新新型藥品的審評政策,加大智能制藥工藝改造方面的應用。

關注新型藥品研發的還有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他告訴記者,今年將研發出新藥品惠及更多的老百姓,比如研制呼吸道感染的快速檢測等藥劑。目前,華西醫院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創新針對呼吸道的感染防控關鍵技術,希望病患居家或者在社區能夠進行快速精準的檢測;第二是推動新冠疫苗在內的其他新一代疫苗研發;第三是鼓勵人工智能在疾病診斷和治療方面的研發;第四是圍繞腫瘤等重癥的治療革新。
本刊記者注意到,兩會期間,醫藥界代表委員的建議很多聚焦中醫藥創新發展方面。今年2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加強了“十四五”期間對中醫藥發展的支持力度。張伯禮建議,完善中醫藥技術裝備的市場準入體系,將中醫藥裝備配置納入醫療服務機構建設,增加中醫藥裝備服務費用在醫保中的比例。
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廣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楚源,已經在醫藥行業工作30余年。他認為,當前中藥材種植存在種苗混亂、標準化種植基地缺乏、種植水平低等問題,建議構建“時尚中藥鄉村振興聯盟”,通過中藥材產地政府搭臺、龍頭企業引領帶動、當地企業落實配合的方式,在實現中藥材優良品種有效保育的同時,帶動藥材產地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保障基本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方面,重點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
醫療資源聯合關系到每個人切身利益,被認為是破解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關鍵。
“看病難”的根源,就在于醫療資源過度集中,建設醫療聯合體(以下簡稱“醫聯體”)無疑可以調整這一不均衡的布局。醫聯體怎么“聯”?能否滿足市民對家門口醫療資源的“優質”“方便”“便宜”等需求?在今年兩會上,李為民委員帶來的提案之一,就是建議在全國推廣建立緊密的專病醫聯體:“希望西部的老百姓享受到同發達地區一樣的醫療服務質量與水平?!睂2♂t聯體是讓醫生和醫生之間交朋友,使雙向轉診更有抓手,優質的醫療資源擴容更容易落地。他告訴記者,2019年華西醫院開始啟動專病醫聯體建設,針對危害較大的疾病,建成了肺結節肺癌專病醫聯體。
他以肺結節和肺癌醫聯體為例,給記者介紹專病醫聯體的涵義:首先是將醫院聯合起來。以具體的縣級肺癌患者為例,由華西醫院牽頭,縣級醫院參加,從醫院層面形成一個醫聯體;其次是將醫院的專科聯合起來。包括放射科、體檢中心、呼吸內科、胸外科、腫瘤科以及病理科,形成多學科參與的醫聯體;再次是要統一診療路徑。華西醫院目前已經達成了從肺結節到肺癌全程的所有診療路徑一致,還需要搭建五級支撐的信息平臺實現信息互通,影像資料可以相互調研;最后是為患者制定規范化的專業治療方案,使患者能夠在當地按照三級醫院所制定的醫療方案進行隨訪、治療、康復。
“現在,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已經通過與社區共建衛生服務中心的方式,將優質的診療服務送到老百姓身邊。”作為北京市昌平區三級綜合公立醫院教學部執行部長,全國人大代表、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的劉芳認為,把現有醫療資源進行有機整合,是目前比較容易操作的方式,將來可以通過醫聯體方式覆蓋更多社區,讓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優質、便宜的醫療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江蘇省委會副主任、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劉云一直關心醫聯體建設?!拔覈t療服務的主體是公立醫院,2021年公立醫院診療近33億人次,但是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需求是多樣化的?,F有的醫療條件尚不能完全滿足需求,造成老百姓擁擠到大醫院找大專家看病,亟待進一步完善醫聯體建設,解決患者跨區域看病難的問題。”
近年來,江蘇省部分醫院按照國家相關要求推進醫聯體建設,獨立設置了醫聯體建設辦公室,以黨建為引領,在管理組織上實現了組織統一、人員統一、技術統一等一體化管理,確保了始終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方向。
“目前國家發改委、國家衛健委等已啟動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應當由區域內高水平醫院牽頭組建醫療集團,加強醫聯體合作,提升區域整體醫療服務能力。”劉云表示,通過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可以實現百姓在家門口就醫,避免跨區域就醫的奔波,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