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鳳珠
湖南醫藥學院院長何清湖是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的一張“新面孔”,也是一位政協“老熟人”。他已經連續3屆擔任湖南省政協常委,從省政協來到全國政協,他表示,雖然對政協的定位、章程、會議流程等都已經非常熟悉,但是成為全國政協委員,站的高度不一樣,思考的范圍不一樣,要考慮到整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視野更寬廣了。
何清湖此次攜帶“開辦中西醫結合全科醫學本科教育”“完善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學科分化及執業范圍”“啟動我國高等教育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認證”3份提案參會,提案全部著眼于他致力多年的中西醫結合。以3份提案為基礎,他向記者描繪了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和醫師職業發展體系的理想圖景。
中西醫結合的醫學類本科專業,目前我國只開設了一個,即從1992年部分醫學院校就開始探索,2012年正式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的5年制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
何清湖在今年全國兩會提交的提案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所提建議: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西醫結合類,設置5年制中西醫結合全科醫學專業。
“目前我國的醫療服務體系是分層級的,上有大型醫院,分科很鮮明,術業有專攻,而很多基層社區衛生院、鄉鎮衛生院等,并沒有特別嚴格的內科、外科等劃分。”何清湖介紹,雖然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既可以進入縣級以下醫院,也可以進入縣級以上醫院,還可以為接受更高層次教育打基礎,但是我國更需要建立向縣級及以下基層社區和鄉鎮醫院、衛生院輸送人才的全科醫生培養體系。
全科醫生,面向廣闊基層,面向普通群眾。何清湖認為,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是??當前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關鍵,而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最大的難點在于缺乏基層醫生。他用以前鄉村“赤腳醫生”的“升級版”,類比中西醫結合全科醫學專業培養的全科醫生:小病大病都能看,預防、醫療、保健等都能做,中醫、西醫都懂一些。
全科醫生,就像經過專業培訓、職業素養更加過硬、管理也更加規范的“赤腳醫生”。何清湖說:“中西醫結合更能發揮全科醫學的優勢。培養具有中西醫結合臨床服務能力,能夠治療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全科常見疾病的醫學人才,是解決當前基層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問題的重要舉措。基層社區和農村更需要中西醫結合的全科醫生。”
為此,他在提案中建議,將5年制中西醫結合全科醫學專業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培養能在基層從事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等方面工作,“小病能治、大病能識、重病能轉、慢病能管”的中西醫結合全科醫生,寓中西醫結合教學于全科醫學教育之中,寓中西醫結合工作于鄉村與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之中,讓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獲得滿意的醫療健康服務,助力打通全民健康“最后一公里”。
“快速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是實現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徑。”何清湖表示,培養大批具備較高素質的中西醫結合全科醫生,充實基層醫療隊伍,勢在必行!
提出開設中西醫結合全科醫學專業的建議,何清湖自然也考慮到畢業生未來的職業發展路徑。提案“完善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學科分化及執業范圍”,便是何清湖有關中西醫結合類專業畢業生職業發展的提議。
中西醫結合類專業,畢業生主要進入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體系。“但是現行醫師執業法規制度尚不夠完善,既不符合臨床需要,又限制了醫生的職業發展,對我國中西醫結合醫療事業的發展也產生了一些影響。”何清湖說。
一方面,當前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多以中醫中藥為主、西醫診療手段為輔,在中醫院和綜合性西醫院的相應專業科室執業,同其他臨床醫學類專業一樣,劃分為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傷科等,而在職稱晉升方面,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只劃分了內科、外科和骨傷科,“學科不完整,婦科、兒科等科室的醫生只能報考中醫或西醫類別,影響職業發展,束縛了中西醫結合人才的后期培養”。
另一方面,關于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的執業范圍,現行法規《醫師執業注冊中執業范圍的暫行規定》明確要求,醫師不得從事職業注冊范圍外其他專業的執業活動,“這一規定導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的一些正常工作被判定為違規診療,也為醫療糾紛留下了空間,致使許多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畢業生在就業時,很多醫院不敢接收”;原衛生部醫院質量管理年檢提出的中西醫結合醫師在西醫院的內科、外科等科室工作屬于執業錯位,也“致使許多已在西醫院從事多年臨床工作的中西醫結合醫師,被迫離開工作崗位”。
為此,何清湖建議:推進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的學科分化,在職稱晉升的學科門類增設兒科、婦科、五官科、腫瘤科等;合理明確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的執業范圍,“比如,有5年臨床專科工作的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師,在省級及以上三甲醫院經過1年相應專科的西醫臨床進修學習并考試合格后,應獲準在所進修的相應專業范圍內執業”。
中西醫結合醫學,是在我國兼有中醫和西醫的現實條件下產生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醫學門類。何清湖介紹,中西醫結合醫師既要掌握中醫知識,又要掌握西醫知識,還要進行“結合”的探索,“掌握知識的難度、付出的勞動和創造的價值,都要大于單純的中醫或西醫。對于中西醫結合人才,不應予以限制,而應當大力扶持!”
3月11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閉幕后,何清湖專程來到人民日報出版社。由他主持編寫的《大國灸道》一書,即將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這本書是從中醫角度向社會公眾宣傳艾灸治療與保健的醫學科普著作,中醫也是何清湖原本學習的專業。
“本來研究中醫出身,現在的行政崗位卻是在一所西醫院校擔任院長,這更加推動我深化對中西醫結合發展的思考。”何清湖在高校從事中西醫結合教育數十年,做了大量有關中西醫結合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并組織編纂了全國第一版中西醫結合規范教材。他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交的提案“啟動我國高等教育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認證”,便是對中西醫結合高等教育多年思索的結晶。
專業認證,是對高等教育進行專業評價的基本方式。通過專業認證,意味著這一專業的畢業生達到了行業認可的質量標準。“國內國際醫學門類都在推進專業認證,臨床醫學、中醫學專業許多高校已經開展了專業認證。”何清湖說。
如今,我國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已經有了足夠廣大的覆蓋面,也有了較大的辦學規模,人才培養正在不斷規范化、標準化。秉持教育者對畢業生質量水準負責的態度,何清湖提出建議,對全國高等教育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啟動專業認證,推進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質量提升,促進中西醫結合類專業和中西醫結合事業發展,實現以評促建、以評促改的效果。
在何清湖看來,專業認證對于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都具有重要的推動提升作用。他說,通過專業認證,可以進一步規范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教學環節和人才培養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通過專業認證,可以進一步提升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的本科生源質量、教育質量,改善本科生就業形勢和研究生生源質量;通過專業認證,可以使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保證體系符合國際互認的標準,為提升我國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的國際影響和競爭力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