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瀾

春天已來,處處鮮花盛開,春意盎然,又到了出游放松心情、賞花踏青的好時節,很多人都會選擇到戶外游玩,親近大自然。無論爬山、騎車還是遠足,都要時刻注意安全,以防意外受傷。如果不慎發生關節扭傷,正確處理是關鍵。因此,很有必要掌握關節扭傷的應急處理方法。下面就以常見的踝關節扭傷為例進行講解。
踝關節扭傷,俗稱崴腳,日常多發,常發生于下臺階不慎踏空、打籃球等跳起落下、走路時看手機等。崴腳并非小事,會損傷維持腳踝穩定的韌帶結構。許多人都對踝關節扭傷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認為“養兩天就好了”,其實不然。未經正規治療的患者,踝關節再次損傷的可能性是經正規治療患者的3~4倍。如重視程度不夠,早期處理不當,可遺留慢性踝關節不穩等后遺癥。長期慢性踝關節不穩會導致踝關節行走、奔跑時軟骨磨損加重,久而久之,軟骨磨損嚴重就形成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嚴重疼痛導致無法正常行走。
關節扭傷是指關節周圍軟組織(如關節囊、韌帶、肌腱等)發生過度牽拉、撕裂等損傷,多由于外力的作用,使關節驟然向一側過度活動而引起,常見于踝關節、膝關節和腕關節等處。
臨床表現
傷后迅速出現扭傷部位的疼痛和腫脹,隨后出現皮膚瘀斑。嚴重者患足因為疼痛和腫脹而不能活動。若外踝扭傷,在嘗試行足內翻時疼痛癥狀加劇;若內踝扭傷,在嘗試行足外翻時疼痛癥狀加劇。
經休息后,疼痛和腫脹可能消失,但可能會出現韌帶松弛導致的踝關節不穩, 部分患者可能再次扭傷,多次往復最終發展成慢性踝關節不穩。

關節扭傷有時與骨折同時發生,受傷的部位出現腫脹、疼痛、畸形、活動受限等癥狀,在現場不易區分?,F場救護方法如下:
●扶傷員坐下或躺下,盡量保證體位舒適。
●不要隨意搬動或搓揉受傷部位,以免加重損傷。
●用厚襯墊包裹受傷部位,再用繃帶或三角巾加壓包扎固定。
●冷敷腫脹處,每次20 分鐘左右,以減輕腫脹和疼痛。
●扭傷嚴重者按骨折固定的方法固定傷處。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抬高傷肢,以緩解腫脹。
●檢查末梢血液循環,必要時及時就醫。
R—Rest(休息):立即停止活動,讓受傷部位靜止,減少進一步損傷。
I—Ice(冰敷):冰敷/ 冷敷在損傷的初期非常關鍵,能夠緩解疼痛、抑制腫脹。
C—Compression(加壓):加壓包扎固定,適當加壓可以起到止血和減輕腫脹的作用。
E—Elevation(抬高):抬高傷肢,有利于緩解腫脹。
特別提示:受傷后72 小時內不要熱敷受傷部位,以免加重出血和腫脹;72 小時后如果腫脹得到控制,可以熱敷,以促進血液循環和傷處的恢復。
●能活動,就不是骨折
有不少人認為踝關節扭傷后,只要還能走就沒事。事實上,有時即使骨折,你也可以行走。例如內外踝的撕脫骨折,一些當時沒有移位的骨折都容易被忽視。
●立即熱敷
當踝關節扭傷、骨折或者脫位時,不要立即熱敷,因為熱敷會引起血流加快,導致軟組織腫脹,使神經受壓,產生更劇烈的痛感。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一旦腳踝受傷就立馬熱敷,有些人用雞蛋,有些人用熱毛巾,這都是不對的。
●勉強行走
很多人比較堅強,踝關節損傷后會勉強堅持行走鍛煉或帶病工作,認為這樣做可以幫助消腫止痛,促進患病肢體功能的恢復,這也是一種錯誤認識。很多人正是因為如此,扭傷的關節在行走時反復扭傷,最終造成關節軟骨損傷和創傷性關節炎。
所以,在踝關節扭傷時,一定要等腫脹消失、痛疼感減輕后,方可慢慢開始活動。
●馬上用藥酒揉搓
有人扭傷后,會馬上用藥酒揉搓患處,一是為了止痛;二是認為揉搓可以活血祛瘀,理筋通絡,加快扭傷的恢復。實際上,過分用力揉搓患處,會加重軟組織損傷,使肌肉間的組織液滲出增多,扭傷的關節腫脹疼痛加劇,會加重扭傷的癥狀。
●用柔軟的繃帶包裹
雖然柔軟的繃帶包裹較舒服,但并不能起到強有力的加壓包扎控制減少出血和固定踝關節的作用。
●不及時就醫
若踝關節扭傷出現骨折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治療,千萬不可認為是小事就自行隨便處理,這樣很容易耽誤最佳處理時間,導致受傷部位難以完全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