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慶

膝關節疼痛在人群中比較多見,主要是因為膝關節是人體承重最多的關節,而且膝關節主體部分幾乎沒有肌肉的保護,位于前部的髕骨清晰可見,關節兩側也僅有部分韌帶通過。再者起緩沖作用的關節軟骨損傷后無法再生,加之膝關節使用頻率高。綜合以上因素,才有了那句老話:“人老腿先老”。當我們深刻了解了膝關節老化的原因后,“如何在保證正常運動的同時,盡量減輕對膝蓋的傷害”成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在此,筆者就對如何正確運動才不傷膝關節,做簡單的介紹。
40歲之前,可以進行較為劇烈的運動,比如打籃球、踢足球、長跑、爬山甚至攀巖等。由于體質不同,具體到個人,運動類型、強度和時間會有較大差異,需各自把握。以運動中主觀感覺舒適,運動后沒有疼痛及過度疲勞,第二天能夠完全恢復體力為原則。這里說的40歲,也不是適用于每個人,需因人而異,有的人到了60~70歲還能跑馬拉松,說明其體質遠超普通人,可以放寬運動限制。
40歲之后,建議進行較為舒緩的運動,如慢跑、快步走、游泳等。游泳運動,因身體漂浮在水中,膝關節沒有體重導致的負荷,對關節磨損較小,適合膝關節薄弱或是曾有外傷的朋友。不過需注意,游泳對膝關節也不是一點磨損沒有,只是較小。
膝關節疼痛的人一般曾有外傷導致膝關節疼痛、關節磨損,或是半月板輕度撕裂。這樣的患者,可以日常活動,但適合的運動只有一種,叫做直腿抬高。具體方法:平躺或坐位,患肢膝關節保持完全伸直位,然后將患肢抬高。此時,股四頭肌收縮維持膝關節伸直不動,運動中膝關節沒有活動,關節面之間沒有摩擦,故不損害關節,同時股四頭肌得到鍛煉,股四頭肌變得強大后,還可增強膝關節的穩定性,對膝關節有保護和延緩衰老的作用。如直腿抬高時,自覺非常輕松容易,可再于患肢踝關節處增加負重,比如用小沙袋,重量可以從0.5公斤開始,逐漸增加,量力而行。這個方法也是膝關節手術后的重要鍛煉和康復措施。
膝關節平時不痛,運動時髕骨深處在彎曲用力時疼痛。這種情況多見于髕骨穩定性下降,可以用直腿抬高法增加股四頭肌力量來增加膝關節穩定性,或是佩戴護膝,能夠增加膝關節穩定性的護膝,以減少運動中由于不穩定導致的關節磨損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