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日峰 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
新時代背景下,人才的培養要以學生的長遠發展為出發點,要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落腳點。在強調學生知識技能提升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特別是心理健康問題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但對學生的影響卻是深遠的。很多心理問題如果早期未能識別,及時干預的話,往往會伴隨一生。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社交、情感等等。尤其對于體育院校的大學生而言,進入成年人階段之后,面臨著社會、就業、創業、生活、情感等多方位的挑戰。以及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海量的信息與資訊,多元化的文化形式,也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影響。而心理變化最為直接的影響就是會對學生的思想行為,以及學習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體育院校在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要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成因進行分析,并結合學生實際,采取針對性的教育對策來進行教育與干預,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全面的發展。
本文就影響體育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并就體育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進行簡單闡述,以供參考。
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多方面的,這其中,對于就業的渴望與焦慮,以及現實的就業環境,就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眾所周知,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近年來得到蓬勃的發展,高校的擴招已經成為常態化,這也使得每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不斷增長,近年來更是創下了畢業生人數新高,龐大的畢業生隊伍,不僅僅為社會各行各業的人才補給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也使得體育院校的畢業生的高質量就業之路競爭更加激烈。就業問題成為畢業生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順利就業,高質量就業,不僅僅會影響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會影響到畢業生的生活質量,理想目標的達成。一方面的是社會的激烈競爭,一方面是行業的轉型發展,使得體育院校大學生的就業前景顯得不那么明朗。一些畢業生,出于個人目標或是自身專業特點出發,在就業目標上,鎖定的范圍較窄,沒有強烈的跨專業的就業意愿。在就業目標上,更執著于專業更加對口的工作,雖然說,專業對口更有利于自身價值的發展,但是過于曲折的就業之路,以及較窄的就業范圍,也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揮。在這種情況下,長時間的選擇與等待,反而會消耗自身的信心。進而產生一些心理問題。
心理健康問題是嚴重影響當代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大問題,導致學生的心理出現問題與家庭也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也是心理治療與干預領域中,較為常見的心理問題溯源分析的重點所在。這是由于,人在早期的嬰幼兒階段,或是學生在早期的成長環境中,家庭不完整,氛圍不和諧,家庭成員的人格不完整,情緒不穩定的話,以及如果學生在整個成長過程中,尤其是在早期人格與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與愛,以及家庭成員的情緒不穩定等等。都會在早期學生的心中造成一定的創傷,從而成為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因素的影響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是長遠的,甚至可以說,童年的創傷需要一生來治愈,需要有良好的干預手段,才能夠更好地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
大學生作為成年人,必然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情感問題,與同學間的情感聯系,與家人朋友間的情感聯系,與老師領導間的情感聯系,以及與親密的另一半的情感聯系。人是情感的產物,人的心理,情緒,以及幸福感往往會受到情感的影響。在與他人的交流與交往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矛盾,障礙的話,就會導致學生心理陰影,以及心理問題的發生,一些學生因此而產生一些過激性行為。所以,從根本上來看,是由于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疏導而產生的。所以,要針對這些問題來進行教育,干預和疏導。
當前的時代是一個不斷發展與變化的時代,在高速的發展與變化之下,不僅僅社會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此同時,學生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以及氛圍也越來越復雜,在這種背景下,學生所受到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復雜,環境不僅僅包括社會環境,還包括學習環境,以及網絡環境。社會環境的不良習氣,以及社會人士的一些思維與行為會對學生的心理,行為,情緒等產生不利的影響。學習環境中的競爭氛圍,競爭壓力,也會對學生的情緒,以及心理產生影響。除此之外,就是網絡環境對于學生的影響也是十分深遠的。眾所周知,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下,學生接觸互聯網的機會與概率越來越大。無論是學習,還是社交,以及娛樂和購物,當代大學生的生活都已經離不開網絡,在接觸網絡的過程中,必然會接觸大量的信息,這些資訊良莠不齊。特別是一些多樣文化的沖擊下,不僅僅會對學生的三觀產生影響,同時也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在互聯網上,能夠更直觀的呈現高分案例,無論是優渥的生活環境,還是良好的物質條件,以及一些不同的文化形式,都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并且,久而久之,這些心理問題得不到有效的梳理與干預的話,就會由于長久的積壓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沖擊。一些學生甚至開始懷疑人生,出現一些反社會人格,出現報復心理,自殘自虐心理等等,十分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基于當前體育院校大學生心理日益復雜,思想情感變化越來越顯著,心理問題頻出的現實情況下,要更好的促進大學生的成長,更好的適應社會的挑戰,應對就業與創業的考驗。就需要結合大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做好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來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有效的疏導。以為,為了進一步擴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圍,心理健康教育范圍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相融合,通過對科任老師進行恰當的培養,來讓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更強,能夠在教學活動實施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并給予學生相應的支持與幫助。
二是,對心理健康教學課程進行深化改革,從學生需求視角出發,來開展心理健康教學活動。比如,利用網絡渠道,以及資源手段,來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充分的調查。并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咨詢活動,或是治療活動。讓學生正視心理問題,并鼓勵學生積極尋求幫助。
顯而易見,當前體育院校大學生出現不同程度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十分普遍,為了更好地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需要多渠道,多路徑,多方位著手,除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之外,還要著重做好大學生的情感關注與疏導工作。大學生雖然是成年人,但仍然有著強烈的情感需求。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認同。而且,環境,家族,情感,社會等各個方面的深遠影響。這就需要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實際,做好評估分析,以及教育幫助,以及治療干預等來幫助學生更好的提升心理健康水平。通過融入學生,利用對面咨詢,網絡調查,線下輔導,等多樣化的形式來走近學生的心里。了解具體原因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是從原生家庭的影響上進行分析,還是從環境因素上進行了解,等等,先確定路徑,再明確方法。通過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讓學生愿意敞開心扉,就個人的困惑、困難、問題進行交流,老師則以旁觀者的身份,以過來人的經驗對學生加以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幫助學生克服成長的挑戰,健康的成長。
顯而易見,在先進技術的支持與促進下,各行各業的發展形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種變化之下,不僅僅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極為考驗學生的判斷能力,應對能力與心理承受能力。為了幫助學生有效就業,高質量就業,就需要從生涯教育規劃與心理疏導兩個方面來著手。
首先,在生涯教育規劃上,要通過有效的生涯教育方法,來幫助學生對自身進行更客觀的審視,包括但不限于對個人的興趣,特長,綜合能力,三觀有一個正確的評估。引導學生根據評估結果,對職業生涯進行相應的規劃,鼓勵學生對自我能力進行拓展,加強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儲備,做好就業準備。
其次,在心理疏導與干預上,要通過心理咨詢、專題講座的形式來幫助學生調節好情緒,正確的面對就業的挑戰,了解到就業的選擇與挫折往往是人生必然,幫助學生以平和心態正確對待就業。同時也要聯合家庭,共同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與安撫工作,幫助學生在疫情形勢下調節心態,樹立信心,通過學校,家庭的合力,幫助學生度過心理難關。
綜上所述,在新的時代,新的發展理念指引下,學校要切實把握好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結合當前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及學生的心理現狀與變化。應用有效的方法與路徑,對教育模式進行持續的改革與創新。通過教育理念、模式、路徑的創新,來引導學生心理、將教學與育人更深入的融合在一起,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