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關于公開征求《電力市場信息披露基本規則(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文件對發電企業、電網企業、售電公司、新型經營主體、市場運營機構等所需要披露的公眾信息、公開信息、私有信息進行了明確。電網企業應當披露的公開信息包括:電力業務許可證編號;發電機組裝機、電量及分類構成情況;年度發用電負荷實際情況;全社會用電量及分產業用電量信息;年度電力電量供需平衡預測及實際情況;輸變電設備建設、投產情況;市場經營主體電費違約總體情況;需求側響應執行情況。
11月16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的《關于加強發電側電網側電化學儲能電站安全運行風險監測的通知》指出,電力企業應對本企業投資、運維的電化學儲能電站電池組、電池管理系統、能量管理系統、儲能變流器、消防系統、網絡安全、運行環境以及其他重要電氣設備運行安全狀態實施監測和管理,強化運行風險預警與應急處置,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設備及系統,應能夠及時預警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隱患。各電力企業應于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本企業監測能力建設,2025年以后新建及存量電化學儲能電站應全部納入監測范圍。
11月22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公開征求《關于促進新型儲能并網和調度運用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指出,明確接受電力系統調度新型儲能范圍。接入電力系統并簽訂調度協議的新型儲能電站,可分為調度調用新型儲能和電站自用新型儲能兩類。調度調用新型儲能指具備獨立計量裝置,并且按照市場出清結果或電力調度機構指令運行的新型儲能電站;電站自用新型儲能指與發電企業、用戶等聯合運行,包括未獨立運行的新能源配建儲能、火電聯合調頻儲能、簽訂調度協議且具備接受調度指令能力的用戶側儲能等。
11月23日,為貫徹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第四次制造業企業座談會精神,加強光伏行業規范管理,引導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按照有關工作部署,在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指導下,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深入開展行業自律工作,制定《光伏組件功率規范誠信標定和溯源自律公約》(以下簡稱《自律公約》),并于11月21日組織光伏領域相關企事業單位正式發布。《自律公約》瞄準確保光伏組件功率準確溯源、減小功率標定偏差、減少光伏產品以次充好等目標,引導各方緩解國內外貿易過程中對組件功率數據的分歧,積極促進光伏市場可持續發展。
11月22日,國內首個半潛式海上光伏發電平臺,在山東煙臺附近海面上投入使用。隨著國家對海上清潔能源開發的拓展,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研發不斷取得突破。半潛式海上光伏發電平臺配置4個浮體方陣,裝機總容量達400千瓦,可在浪高6.5米、風速每秒34米、4.6米潮差的開闊性海域安全運行。半潛式裝備,目前作為示范項目,供電給附近海域的海上科研基地。記者了解到,我國有條件開發海上光伏的海域面積約為71萬平方公里,估算可裝機容量超過70吉瓦。同時,相較于陸地,海面的太陽光折射率更高。
近日,我國首套電力電子小步長仿真測試平臺(REsim)研發成功,解決了大規模新能源并網電力電子裝備小步長實時仿真測試的難題。電力電子設備暫態特性準確模擬是解決大規模新能源基地精準仿真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據了解,該平臺可模擬光伏/儲能自定義拓撲與電網典型故障工況,支持各類并網變流器模型一鍵導入,可滿足單機和機群仿真測試,最小仿真步長優于1微秒。REsim 平臺從模型精度、仿真精度、電網模型和自動化測試多個方面實現技術突破,具備了自主可控的新能源“模型-測試-分析-報告”一體化測試能力。
11月25日,我國西北地區首臺抽水蓄能機組--國家電網新疆阜康抽水蓄能電站1號機組投產發電,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實現了新疆和西北電網調節性電源的新突破。這是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服務新疆能源清潔低碳轉型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阜康抽蓄電站是我國西北地區首座投產發電的抽水蓄能電站,也是國家電網公司援疆重點建設項目。
11月11日,中廣核惠州港口二海上風電項目首臺風機并入南方電網廣東電網。該項目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項目。該項目一期已于2021年9月并網發電,二期項目并網后,廣東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將突破800萬千瓦。中廣核惠州港口二海上風電項目的正式并網,為該項目年內實現全容量投運奠定了堅實基礎,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支撐。預計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約30億千瓦時,可等效節省標煤約1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35萬噸。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光伏與節能材料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潘旭、田興友團隊與韓國成均館大學教授Nam-Gyu Park、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戴松元合作,首次發現陽離子分布不均勻是影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的主要原因,并成功制備出“均勻化”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獲得26.1%的光電轉換效率,認證效率為25.8%。該團隊相關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為進一步提升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對推動其走向商業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1月23~24日,由中國電力設備管理協會主辦的2023年全國煤電機組“三改聯動”先進經驗、典型技術交流推廣大會在北京盛大召開。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市場監管司和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相關領導出席大會。各地方能源集團公司和全國各區域煤電企業代表270余人參加線下會議。中國電力設備管理協會秘書長劉斯頡在大會致辭中指出,煤電作為我國現階段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將在相當長時間內為新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提供支撐保障。值得一提的是,沒有煤電的安全保供、低碳轉型,就沒有國家能源的安全供應和低碳轉型。
近日,印度正式成立印度農業光伏聯盟(IAA),旨在推動該國農業與光伏一體化發展。印度國家太陽能聯合會將成為新成立的印度農業光伏聯盟(IAA)的秘書處。IAA 包括12個組織,同時得到了印度氣候合作組織和彭博慈善基金會的支持。IAA的出現是為了推動這一方案,該方案在印度農業光伏峰會期間提出。在印度氣候合作組織和彭博慈善基金會的支持下,IAA 將協調農業和太陽能價值鏈,印度國家太陽能聯合會(NSEFI)擔任該聯盟的秘書處。該聯盟旨在發展農業發電的商業模式,研究社會經濟影響,提高兩者的融合性。
11月21日,在阿聯西副總統兼總理、迪拜西長謝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的見證下,迪拜世博城與迪拜水電局(DEWA)簽署協議,將全力推進使用可再生能源為世博城供電。此次合作標志著世博城向2050年凈零排放目標邁出重大步伐。迪拜水電局將通過獲得的國際可再生能源證書(I-RECs),從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太陽能公園為世博城全場提供持續的太陽能供應。這一措施與2023年12月即將在迪拜世博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的核心使命相符合,加速了可再生能源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