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云
林天東,第四屆國醫大師,首屆全國名中醫,海南省中醫院主任中醫師、教授。
林天東對輸尿管結石有獨到的臨床治療思路,在通利膀胱濕熱的同時,注重補腎,促進排石,藥物選擇核桃仁、九香蟲、葫蘆巴、淫羊藿、補骨脂等。現將其治療石淋的經典醫案介紹如下:
典型醫案
李某,男性,時年38歲,2007年7月6日因左、中下腹牽引左腰部疼痛、尿頻尿急、惡心1天就診。患者自訴當日凌晨3點開始左中下腹疼痛、不適,并伴血尿1次,疼痛向左腰部放射,當時到急診就診。B超顯示左輸尿管中段結石9毫米×6毫米,左腎積水20毫米,因體外沖擊波碎石B超無法定位而求治于林天東。癥見左上腹隱痛,可向左腰部放射,悶脹不適,舌質淡紅,苔薄黃膩,脈弦滑。尿常規示尿潛血2個“+”,白細胞1個“+”。
診斷:石淋(膀胱濕熱下注、腎氣不足型;西醫稱為左輸尿管結石并左腎積水)。
治則:補腎通利排石。
方藥:核桃仁、雞矢藤、金錢草各30克,葛根20克,車前子、海金沙各20克,石韋、萹蓄、川牛膝、枳實各15克,九香蟲、淫羊藿、川芎、甘草各10克。其中核桃仁每次直接嚼服15克。7服,每日1服,復煎取汁1000毫升,分2次溫服,并囑咐患者多運動、多飲水。
7月13日二診:患者精神改善,疼痛緩解,飲食正常,小便頻急,小便時欲大便感,舌質淡紅,苔薄膩,脈弦滑。B超示左輸尿管下段膀胱入口處結石9毫米×6毫米,左腎積水6毫米,血、尿常規正常,結合辨病治療,故在前方基礎上減川芎加烏藥、川楝子各15克,理氣導滯,促進結石排出,每日1服,復煎分2次溫服,并囑患者服藥后40分鐘多運動,多喝水。
7月20日三診:患者于7月18日晚服藥運動后,排下1枚結石,約8毫米×6毫米,次日B超復查示雙腎、輸尿管、膀胱、前列腺未見異常,飲食、二便自調,微感腰酸,口干、乏力不適,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數。此乃排石通淋后腎陰不足、津氣虛弱之征。
治則:滋陰補氣。
方藥用六味地黃湯加味:熟地、茯苓、山藥、太子參、麥冬、天冬、枸杞子各15克,山茱萸、澤瀉、丹皮、白術、五味子各10克。共5服,每日1服,復煎分2次溫服。患者服5服癥狀消失,疾患告愈。
(溫馨提示:以上方劑均應在醫師指導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