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蕪湖市關工委 馬小平 劉杰義 范毓東
蕪湖縣一中理科實驗班高一學生潘雪怡的家在安徽省蕪湖市灣沚區花橋鎮紅光村,她家房子外觀已有些破敗,但屋里貼滿一方墻的獎狀發出了耀眼的光芒,用無聲的語言詮釋了這位困境女孩在關工委及社會各界關愛呵護下勵志成長成才的故事。
2009年,奶奶遭遇車禍意外身亡,那一年,潘雪怡才3歲。相隔兩年不到,年僅30歲的父親也不幸病故,母親無奈選擇改嫁。接連的不幸遭遇,使得爺爺潘忠玉的精神幾近崩潰,默默扛起撫育和陪伴孫女成長的責任。
小雪怡臉上有著同齡孩子少有的憂傷,性格也比較內向。爺爺雖文化不高,卻深諳“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不僅竭盡所能照料好她的生活,更教她如何自信自立自強。潘雪怡從小讀書就很刻苦,特別是進入初中階段后,每晚都學到零點以后,凌晨5點又悄悄起床做好早飯,為的是讓爺爺多睡一會兒。“梅花香自苦寒來”,2022年,她以691的高分考入安徽省實驗中學。蕪湖市關工委主任魏道斌來慰問時,望著滿墻分外耀眼的獎狀說,“孩子,你真了不起!今后有什么困難隨時告訴我們,關工委的爺爺奶奶們一定想辦法支持你完成學業。”

花橋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丁能斌與潘雪怡談心
潘雪怡的健康成長一直是關工委和“五老”心中的牽掛。鑒于潘爺爺年事漸高,從事田間勞作力不從心,村里出面為其申辦了低保,將他家承包的3畝多地流轉給種田大戶。村關工委執行主任焦其龍除了經常登門噓寒問暖,還多次出面爭取上級關工委、花橋學校和社會愛心社團的支持。“螢火蟲”愛心社團每月給予300元的資助,區、鎮關工委每年都把她列入愛心助學對象首選。2021年起,市關工委愛心助學基金會每年資助她2000元,并實行跟蹤幫扶。最近,潘雪怡還收到愛心人士華星集團副總經理楊麗麗5000元和創新廣告公司老總后宗貴2000元的個人捐贈。
今年春節前夕,蕪湖市關工委主任魏道斌,常務副主任、市愛心助學基金會理事長李志國專程上門,給潘雪怡送上助學紅包。魏道斌認真翻閱了她的作業和試卷,連聲稱贊字寫得工整。當聽到村干部說潘雪怡每晚自習都要到12點以后,清晨5點自己爬起來做早飯時,魏道斌心疼地說,“既要考好成績,但也要注意休息,把身體搞好,爭取高考沖刺985高校。”在獎狀墻前,魏道斌感慨地對市、區關工委的同志說:“像這樣品學兼優的孩子,我們一定要給予更多的關愛,要進行重點幫扶、跟蹤幫扶,讓他們與同齡人一起成長成才,放飛夢想!”
各級關工委的助學助困行動和“五老”的奉獻精神,如春風化雨,在給困境學子搭建追夢舞臺的同時,也感染和吸引社會各界和愛心人士躋身關心下一代事業。
吳林、梁燕夫婦是潘雪怡曾就讀的蕪湖市花橋學校一對黨員教師。吳林是潘雪怡的班主任,教數學和物理,梁燕是歷史老師。吳林通過家訪了解到這個學生特殊的家境和不一樣的成長經歷,回家對妻子說起她的情況,感嘆之余決定給予更多的關愛。當時,潘雪怡的成績并不突出,心理也比較自卑,很少和同學們交流。吳林鼓勵她多與同學接觸,主動融入集體,鼓勵她參加演講、體育競賽等活動,想方設法為她創造展示自己的機會,使她逐漸走出心理陰影。在學習上,也經常給她開“小灶”,經常利用家訪釋疑解惑,使雪怡的各科成績直線上升。為了彌補父愛母愛的缺失,這對黨員教師主動當起“代理父母”,表示盡自己所能,一定要把孩子培養成才。兩口子經常把潘雪怡接到家中,做些可口的飯菜給小姑娘改善生活,并給自己讀小學的女兒講潘姐姐的勵志故事。中考前,索性將她接到家中同吃同住,將師生情演繹成“父女情”“母女情”。雪怡考入縣一中需要住校,每周五下午和周日上午,吳林騎電動車接送雪怡回家和返校。從村里到灣沚區,足足十幾公里,一路上“父女”倆談笑風生,甚是開心。
“我第一次在吳老師家吃的是面條,師母特地加了火腿腸,那味道永遠都忘不掉”。那一刻,潘雪怡體驗到家的溫馨。“沒有吳老師和梁老師的幫助,就沒有我現在的樣子。”潘雪怡雙眼泛起淚光,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我們之所以對雪怡多一點關心關愛,一是受到關工委和‘五老’的影響,二是這個孩子非常懂事,學習潛質特別好,將來能堪擔大任,幫她一把就算是為國育才了。”吳林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