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付山,李雄才,郭光理,淮東欣,康彥平,吳 山,陳富華,李艷凡,馬 理
(1.襄州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湖北襄陽 441199;2.襄陽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湖北襄陽 441021;3.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漢 430062;4.襄陽市襄州金太陽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襄陽 441199)
鄂北地區是湖北省三大花生主產區之一,常年播種面積8 萬hm2左右,占湖北省花生面積的1/3,其中小麥(油菜)茬夏直播花生面積6 萬hm2左右[1]。高油酸花生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湖北省高油酸花生推廣進程落后于黃淮主產區,主要原因是缺乏適合湖北省生態氣候特點的早熟、高產、穩產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種[2]。花生是中國重要的油料和經濟作物,年播種面積500 萬hm2,僅次于油菜,位居第二位;總產1 802 萬t,居首位;中國花生總產的55%用于榨油,年產花生油320 萬t,占國產植物油的25%,僅次于油菜,位居第二位[3,4]。普通花生的油酸含量為35%~62%,平均45%左右,而高油酸花生的油酸含量在75%以上,由于油酸含量的提高,高油酸花生的亞油酸從35%降低至5%以下,棕櫚酸(主要飽和脂肪酸)從12%降低至6%以下[5]。油酸含量的提高和脂肪酸組成的改變顯著提升了高油酸花生的營養保健價值和加工特性。研究表明,油酸可選擇性地降低人體血液中對人體不利的低密度脂蛋白,而保留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長期食用高油酸花生油可顯著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6];同時,由于油酸含量的提高,高油酸花生及其加工產品的貨架壽命是普通花生的3 倍,有利于延長原料和產品的保質期[7]。高油酸花生有利于消費者健康,也有利于種子企業和加工企業,是花生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鄂北地區是湖北省重要的小麥、油菜等冬季作物產區,由于光熱資源豐富,當地已形成了“冬小麥-夏花生”“冬油菜-夏花生”1 年2 熟的高效種植模式,花生已成為與小麥、油菜連作的重要夏季作物。受小麥前作收獲和后作播種的時間制約,早熟是鄂北夏播花生品種最關鍵的性狀,要求全生育期120 d以內,并且具有抗旱性強、商品率高等優良特性,需要產量、生育期和商品性的良好結合,對于品種的要求很高。長期以來,襄北地區主要種植的是早熟普通油酸含量的小白沙系列品種(商品名羅漢果)等,品種的更新換代速度慢,適宜的早熟、高產高油酸品種缺乏。因此,通過田間試驗,引進和篩選適宜當地種植的高油酸品種是進行大面推廣的前提,對于促進襄北及周邊地區花生產業優質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試驗地塊選在襄州區古驛鎮張羅崗原種場,土質為崗地黃土,前茬小麥,平均單產6 750 kg/hm2左右,有灌溉條件。
本次試驗共10 個參試品種,分別為中花34、中花215、中花28、中花31、中花33、冀花11、冀花19、冀花572、冀花18 和花育963,引自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山東省花生研究所。
試驗設置3 次重復,實行大壟雙行栽培,機械起壟施肥。每個品種播種9 壟(每重復3 壟),壟寬0.8 m,壟上小行距0.25 m,穴距0.16 m,每穴2 粒種子。每小區長24.2 m,寬7.2 m,面積174.24 m2,折合174 m2,試驗田四周設保護行1~2 m。
試驗于2021 年6 月2 日整地,6 月3 日起壟,人工點播,畝底施腐殖酸氨型花生專用肥(NPK 35%)65 kg,種子用“枯草芽孢桿菌+吡蟲啉”拌種包衣,6月4 日采用72%異丙甲草胺乳油噴霧封閉除草,7 月11日施“葉寶”150 kg/hm2。其他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
參照姜慧芳等[8]描述的方法進行性狀調查,主要性狀有全生育期、病害(銹病、葉斑病)抗性、主莖高、側枝長、單株分枝數、單株結果數、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等。含油量、蛋白質、油酸、亞油酸含量利用FOSS 近紅外儀測得。
參試品種的生育期及主要病害抗性水平見表1。由表1 可知,參試品種的全生育期均在120 d 以內,均能滿足鄂北地區夏播花生品種對熟期的要求,其中中花28 的生育期115 d,屬超早熟品種。田間觀察發現,中花28 始花期早、花期短而集中,莢果和子仁小且充實速度快;中花31、中花33 品種生育期為116 d;中花215 生育期最長,為120 d;其他品種生育期均為119 d。葉部病害抗性調查發現,中花33、中花34 綜合抗性較好,抗銹病、葉斑病3~4 級;中花28 銹病和葉斑病抗性中等;冀花18 無銹病,葉斑病6~7 級;花育963 無銹病,葉斑病5~6 級。
參試花生品種主要農藝性狀考察結果見表2。由表2 可知,參試品種的主莖高在39.3~48.0 cm,中花34 主莖高45.9 cm,側枝長50.6 cm,單株分枝數9.9 個,單株結果枝數8.4 個,整體長勢較好,單株結果數中等,為12.47 個;冀花572、花育963 單株分枝數分別為8.0、6.9 個,單株結果枝分別為6.8、6.2 個,單株結果數較多,分別為13.16、13.60 個;冀花18、中花215 單株結果最多,分別為14.70、14.41 個;中花31 單株分枝數最少,為6.2 個,單株結果數最少,為10.57 個。其他品種單株分枝在6.3~7.5 個,單株果枝在5.4~6.4 個,單株結果數為11.22~12.21 個。

表2 參試品種植物學性狀比較
參試品種測產結果見表3。由表3 可知,各品種莢果單產以中花34最高,為5 497.95 kg/hm2;冀花572居第2 位,為4 975.05 kg/hm2;中花215 居第3 位,為4 933.35 kg/hm2;中花33居第4位,為4 731.30 kg/hm2;冀花11 莢果產量最低,為2 749.95 kg/hm2。各品種子仁產量以中花34 最高,為4 075.05 kg/hm2;冀花572 居第2 位,為3 452.70 kg/hm2;中花215 居第3 位,為3 244.65 kg/hm2;中花33居第4位,為3 132.60 kg/hm2;冀花11 子仁產量最低,為1 874.40 kg/hm2。

表3 參試品種莢果、子仁性狀和產量比較
經相關性統計分析,參試品種的莢果產量與百果重、單株結果數、主莖高、側枝長、單株分枝數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95、-0.34、0.21、0.14、0.48,表明莢果大小和單株分枝數對參試品種莢果產量影響最大。
參試品種主要品質指標見表4。由表4 可知,參試品種油酸含量為75.53%~82.89%,均為高油酸花生品種,說明種子純度較高。參試品種含油量為53.4%~55.1%,平均為54.28%;參試品種蛋白質含量為22.0%~24.5%,平均為22.93%;參試品種亞油酸含量為0.87%~6.00%,平均為2.85%;參試品種油亞比為12.59~93.30,冀花19 最高,花育963 最低。

表4 參試品種主要品質指標
通過對引進的高油酸品種進行比較試驗,篩選出適合鄂北地區種植的高產、早熟高油酸花生品種中花34和冀花572,2個品種的全生育期分別為117 d和119 d,中花34 平均莢果產量為5 497.95 kg/hm2,百仁重82.7 g,出仁率74.12%,折合子仁產量為4 075.05 kg/hm2,居參試品種第一位;冀花572 莢果產量為4 975.05 kg/hm2,百仁重70.63 g,子仁產量3 452.70 kg/hm2,居第二位。比較分析影響莢果產量的構成因子和主要相關性狀,發現莢果大小(百果重)、單株分枝數與產量呈極顯著正相關,表明在一定范圍內,增加分枝數可提高夏播花生產量,而在生育期和早熟性保證的條件下,百果重與產量正向相關。適合襄陽夏播種植的高油酸花生品種的關鍵性狀指標為全生育期115~120 d,百果重170~210 g,百仁重70~90 g,出仁率7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