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勰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我們靠著團結奮斗頂住了重重壓力;新的一年,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以科技創新為驅動,開啟“中國制造&智造”的新篇章。
2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是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舉辦之年;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重要一年。
但這一年同樣是極不容易的一年:錯綜復雜的地緣局勢、動蕩不安的全球經濟,再疊加反復不斷、變化多端的疫情,成了貫穿全年的焦點……好在耐心等待、蟄伏之后,隨著國內“穩增長”一攬子政策的持續發力,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大,擁有安全健康出行天然優勢的兩輪行業,逐漸回歸正常發展軌道。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我們靠著團結奮斗頂住了重重壓力;新的一年,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以科技創新為驅動,開啟“中國制造&智造”的新篇章。

2022 年,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行業受國內疫情多發散發外貿訂單減少等超預期因素影響,經濟運行出現波動。但行業在下行壓力中呈現韌性和亮點,進一步夯實穩增長基礎。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行業利潤同比增長15%以上,高于輕工業平均水平,經濟效益持續改善;自行車出口平均單價達到了80 美元以上,同比增長20%,產品附加值明顯提升。雖然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但行業“走出去”步伐依然堅定,眾多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企業在國際展會高調亮相,部分企業正加快建設海外工廠的步伐。隨著內需潛力加速釋放,出口新訂單情況出現改善,行業經濟運行有望筑底企穩。
騎行在疫情下悄然火爆了起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行車作為通勤和運動健身的工具,騎行市場的規模與活力與日俱增,甚至出現了部分高端產品“一車難求”的現象。然而,因受到上游供應不穩、核心零部件短缺等因素影響,國內企業不得不面對供給不足、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的挑戰。而此番供給側與需求側的失衡,無疑將行業亟須盡快解決的“卡脖子”問題再次提上日程。
為此,中國自行車協會成立專項工作組,多次召開專題工作會,研究推動行業整車和零部件“齊頭并進、升級發展”的新舉措、新思路,以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加強科研成果轉化為抓手,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水平,從根源解決中高端產品供給不足和優化供給水平問題,為全球中高端自行車供應鏈穩定、可持續創新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加快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推動智能技術與產業的融合應用,“向數字化轉型”,不僅成為產學研用的重要課題,更被列在行業“十四五”發展方向的首位。為此,中國自行車協會部署開展了一系列相關工作,涵蓋管理、制造、銷售等方面,用實際舉措助推行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2022 年7 月,中國自行車協會對外發布《電動自行車數字化管理工作指南》團體標準,為行業首次嘗試運用數字化方式,打造電動自行車管理綜合集成應用系統提供有力支撐——此破冰之舉既為業內推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了思路導向,又為各地科學、高效解決電動自行車管理難題提供了有效參考。中國自行車協會還組織編寫了《中國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行業智能化發展白皮書》,較為系統地梳理了智能技術在兩輪出行領域的技術現狀、典型應用、產業生態,總結面臨的挑戰,展望未來發展的趨勢,并為進一步推進智能技術和行業的深度融合提供優秀樣本。
面對全球“雙鏈”調整戰略機遇,加強系統性的整體謀劃和頂層設計,優化重點地區布局,形成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世界級產業集群,推動自行車電動自行車產業加快向價值鏈高端邁進,實現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當前不可回避的重要課題。為此,中國自行車協會將目光放在了對接國家戰略、區位優勢明顯、地方政府支持的重點區域,圍繞“國際化和總部化”做文章,一方面積極推動行業總部基地落戶海南,開展專題調研、組織參觀交流、起草相關報告等,全力爭取把握戰略機遇;一方面主動對接廣西貴港、廣東廣州等當地政府部門,聯合舉辦產業布局研討會、“2022 中國貴港·電動車國際高峰論壇”以及籌辦產業大會等,利用當地區位優勢和良好的產業基礎,推動面向東盟國家、RCEP 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化兩輪車產業基地建設,以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為目標,最終實現地方經濟和行業發展“雙贏”。

為鼓勵社會和行業積極參與產品創新,提升行業技術水平,加強工業設計理念、先進設計和創新技術傳播,加強企業、院校、設計機構的交流合作、成果轉化與人才培養,中國自行車協會于2022 年8 月開啟了以“設計愛車·智創未來”為主題的“2022 中國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設計大賽”。本次大賽是一場面向行業設計人才及設計愛好者的盛大賽事,為行業設計活動提供平臺,提升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制造業的設計創新能力,促進設計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助力提升綠色出行比例,更好地普及和推廣自行車文化,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和自行車強國建設。
2022 年3 月15 日晚,央視3·15 晚會曝光了部分電動自行車企業違規調整限速的現象。此次報道,對規范電動自行車市場、引導企業嚴格遵守國家標準起到了積極作用。中國自行車協會高度重視,并在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工作組,進行行業內部核查與后續相關整改工作溝通。中國自行車協會強調,全行業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嚴格遵守執行國家標準及相關規定,積極配合并全力落實各級主管部門及行業組織對電動自行車生產、銷售等環節的監管與自律規范,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中國自行車協會建議并支持國家有關部門加強監管,規范市場秩序、保障消費者權益;同時也呼吁相關生產企業加強產品質量管理、提升產品品質、保證產品使用的安全性。
為了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加快行業綠色低碳轉型,中國自行車協會專門成立了綠色低碳發展委員會,統籌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工作,開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碳足跡和碳標簽等工作,助力企業打開“雙碳”領域國際視野,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行業力量。與此同時,中國自行車協會還聯合有關部門、研究機構與重點企業共同研討,組織編制兩輪綠色出行指數研究報告,與國家“創建百個綠色出行示范城市”相呼應和結合,進一步促進慢行系統優化,增加綠色出行吸引力,并充分展示行業在“雙碳”目標實現中的優勢和擔當。
此外,中國自行車協會還發布了《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自行車》《產品碳足跡 產品種類規則 電動自行車》等系列團體標準,為行業綠色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建設政策的指引下,行業企業“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但是國際經營環境也對企業的管理能力、履行社會責任能力以及防范風險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為此,中國自行車協會聯合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開展行業“走出去”專項課題研究。2022 年9 月18 日,在中國自行車協會九屆五次理事(常務理事)會期間,發布了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行業“走出去”系列研究報告之美洲篇和西亞非洲篇。該系列研究報告主要針對目標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狀況、當地市場準入、勞動就業、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闡述;同時,對“走出去”投資的機遇和挑戰進行深入分析,對化解經營風險提出對策建議,為企業加快全球產業布局提供精準服務。
常為新,青年也最能為新,青年是社會和行業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謀創新 勇擔當 促發展”的前列。2022 年9 月,中國自行車協會九屆五次理事會審議通過了成立中國自行車協會青年企業家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青委會”)的議案。
青委會的成立,標志著行業青年人才體系建設和培養工作(特別是青年企業家隊伍建設)邁入了新時代。在中國自行車協會的領導下,青委會將通過自身平臺建設,匯聚行業青年的聰明才智和活力,切實為行業發展貢獻力量;不斷加強青年企業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共同為建設自行車強國而努力;持續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緊盯科學、技術、產業、管理的前沿,助力提升行業社會形象與影響力。
全面提升軟實力是行業面向未來塑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之舉。2022 年,中國自行車協會把提升行業軟實力作為一項戰略性、全局性工作來抓。8 月,中國自行車協會啟動編制《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企業社會責任指南》團體標準,發揮行業組織、社會各方力量作用,與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相結合,搭建交流平臺,構建社會責任體系,促進企業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中國自行車協會還建立了行業品牌聯系人工作機制,組織制定《可持續時尚企業指南 自行車與電動自行車》《時尚產品指南 自行車與電動自行車》團標,編制《2022 年度行業品牌發展報告》等,以此引導企業建立健全品牌培育管理體系,提升自主品牌形象,提高消費者的認知度。
此外,中國自行車協會還牽頭組織了《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裝配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修訂。該標準的修訂將為行業培養技能人才、加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方面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