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明君


云山疊疊,清明如黛,天雨盈盈,故人何在?
又是一年清明時,每逢清明思故人。
猶記疫情前的2019年,那年的夏天比較熱,但是比那個炎炎盛夏更熱的是,“丑之韻——川劇名丑任庭芳傳承劇目展演”活動的籌備工作,與熱情似火的我們那股熱火朝天的沖勁相對應的是活動的主角任庭芳老師那份謙遜、和藹、沉穩與冷靜。
計劃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四川省藝術研究院、四川省川劇院聯合承辦的“丑之韻——川劇名丑任庭芳傳承劇目展演”活動,策劃初期的方案有幸由我與任老一同起草并籌備,使我這位川劇后生得以有更多的機會向任老了解與學習川劇丑角的經典劇目內容及丑角表演藝術精髓。
當我把那次展演活動策劃書的初稿交到任庭芳老師手上時,任老依然習慣先抱以他隨時隨地都掛在臉上的標志性微笑,然后才娓娓對我說道:“要由學生們擔綱,我只作指導就可。”于是我按照任老的吩咐,把這個展演活動的內容擬定為了“兩場川劇丑角劇目展演,均由任庭芳先生所傳川劇丑角弟子和學生擔綱主演,展演劇目包括《贈袍跪門》《審玉蟹》《拿虎》《西川圖》《活捉三郎》《畫梅花》《教歌鬧街》等,劇目涵蓋袍帶丑、官衣丑、褶子丑、襟襟丑等川劇丑角類別。殊為遺憾的是這個原本打算于2020年實施的川劇丑角展演活動,因歲尾年首那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耽擱了下來,沒有預料到的是這波疫情一鬧就是三年,展演活動也因此一放就放了三年,更為遺憾、最為遺憾的是在三年疫情的最后一年,2022年6月,一代名丑任庭芳先生因病離我們而去,空余一紙未及實施的“丑角劇目展演籌劃書”與一腔遺憾在世上。
川劇名丑、戲曲名導、德藝雙馨藝術家,四川省川劇院副院長……任庭芳先師生前這些榮譽與身份已是廣為人知,而任老生前還有一個身份或者說職務就有些鮮為人知了,這就是四川省川劇理論研究會丑角專委會主任,筆者作為任老生前的同事、學生,知道任老心中對這個丑角專委會主任是很看重的,因而任老丑角表演藝術的傳承、展示、傳播、推廣等活動就大多通過這個身份與職務來組織、推動與完成。比如2011年任老策劃組織實施的“紀念周裕祥、周企何誕辰100周年川丑專場暨傳統折戲展演”活動,又比如已成功舉辦了三屆的“川劇丑角劇目傳承展演”活動。
我至今記憶猶新的是于2015年12月在成都舉辦、有川渝兩地川劇丑角名家參與的 “第三屆川劇丑角劇目傳承展演”,由四川省文化廳主辦,四川省戲劇家協會、四川省川劇理論研究會、四川省川劇院、重慶市川劇院聯合承辦的“川劇丑角劇目傳承展演”活動,于2015年12月7日至10日在成都市指揮街108號四川省川劇院劇場連演四天。來自重慶市川劇院、自貢市川劇藝術中心、南充市川劇團、宜賓市酒都藝術研究院、成都市川劇研究院、四川省川劇院、四川藝術職業學院、瀘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習所等川渝兩地的八個藝術院團,聯合演出了《瘋僧掃秦》《秋江》《拿虎》《刺湯勤》《西關渡》《扈家莊》《耍耍夫妻》《打判官》《九流相公》《幺妹嫁給誰》《齊老爺斷案》《春草闖堂之上路鬧轎》《王婆罵雞》《五子告母》《活捉三郎》《盤館》《打雙相》《戰萬山》《盜甲》《迎賢店》《賀其卷鬧館》《贈袍·跪門》等21折優秀傳統川劇丑角折子戲。
四天四場演出,場場滿座、笑聲不斷,戲票提前數天售罄,共有2000余人次觀看了本次展演。這次盛況空前的川劇丑角展演所演出的21折優秀傳統川劇丑角劇目囊括了襟襟丑、折子丑、袍帶丑、婆子丑、娃娃丑、武丑等川劇丑角所有行當分類,所演劇目包括了昆腔、高腔、胡琴、彈戲和燈戲五種川劇聲腔。老中青三代川劇丑角演員同臺展演,傳承梯次和傳承譜系得到完整展現,流派紛呈,精彩不斷。
來自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武漢楚劇院、貴州省文化廳藝術處及四川、重慶等地的100余名戲曲研究專家、四川省川劇理論研究會——院團管理專業委員會30余名院團管理者及四川省內各兄弟院團的藝術骨干觀摩了本次川劇丑角展演的四場演出。同時還在演出地連續舉辦了兩場川劇丑角表演藝術專題研討會。
四川省川劇理論研究會丑角專業委員會主任任庭芳老師,作為本次展演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四場演出的排練導演和參與演出者,為本次展演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做出的突出成績和貢獻得到主辦方與川劇觀眾的一致贊揚。任老帶領丑角專委會的成員在劇目挑選、與參演藝術家協調溝通、演出組臺及四場演出的排導等方面所做的大量細致而到位的工作,至今讓我們銘記在心,他認真工作的精神一直鼓勵著我們不斷進取。
去歲初夏,任老仙逝;今又清明,緬懷先生。任老雖然離我們而去了,但他用一生的舞臺實踐累積而成的川劇丑角表演藝術,在他遍布全省各地川劇院團的眾多弟子的承襲下,代代傳承傳演,不斷光大發揚。任老生前的代表作也在新一輩川劇丑角演員中有了新的傳承譜系。《白蛇傳》中的王道陵,目前已由陽旭、萬多、楊鴻宇等弟子接過衣缽,《變臉》中的水上漂,熊憲剛、萬多、雷云等川劇名角也不斷傳演。大弟子陽旭傳演的《畫梅花》《春草闖堂》在川劇舞臺上也常有演出,而任老生前收下的關門弟子萬多,則把《活捉三郎》《贈袍跪門》《伍三拿虎》等經典劇目的技藝傳承演繹得越發嫻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丑中寓美,滿庭芬芳。陽旭、衛明、溫壁勝、薛川、黃強、萬多等任老的丑行弟子們也正用他們的青春朝氣和精湛技藝告慰著任老的在天之靈。
(作者為任庭芳生前同事、學生,四川省川劇院創編室主任,二級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