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啟昌

2023年3月10日凌晨3時,我突然醒了,打開微信,一眼便看到競先兄的兒子四個多小時前發來的消息:“幺爸你好!我父親羅競先今晚7時40分去世!”只覺得腦子里轟的一聲,我愣住了,瞬間淚水涌上眼眶。
競先兄和我相遇、相知、相親的場景像放電影似的一幕幕浮現在眼前。
我和羅競先的初次相遇是在2005年的夏天。那年,留美學者褚成炎從美國回到四川,褚老師在四川省曲藝家協會原副主席羅競先一行人的陪同下,考察了金盆地集團。
我和羅競先就是在這次考察活動中初次見面。不僅僅是因為他和我同姓,他風趣的談吐、淵博的學識、謙遜的品格、無私的德行,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對他產生了特別的好感。
在與羅競先相知的過程中,我在他的身上,看到的是崇高的品格在閃光——不辭勞苦、不遺余力、不計得失,這種光無時無刻不在照耀著我,溫暖著我。
第二年他送了一本刊發有他的作品的《民間文學集》給我,細讀他寫的《劉關張犀角河燒房行酒令》《伍老陜妙薛濤井》等文章,字里行間無不滲透著他深厚的文字功底。深入了解羅競先,才發現,羅競先與四川評書藝術大師周少稷先生和四川省群眾藝術館袁箴老師,有著深厚的緣分。1980年5月至1983年5月,羅競先與四川評書藝術大師周少稷先生和四川省群眾藝術館袁箴老師,合寫了《劉湘之死》一書,并且在1985年5月至1986年10月,他們三人又再次合作,寫出《成都巷戰》一書。在撰寫《劉湘之死》一書時,還有一個背后的故事:羅競先是很早就拜袁箴老師為師。某天,周少稷先生給弟子江沙和李伯清過條,約羅競先聽“飛條”,羅競先正準備到檔案館查有關劉湘的資料。周少稷先生知道后,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講起劉湘的故事,對劉湘的身世細節了如指掌。羅競先如獲至寶,立刻給袁老師談及此事。當天,袁箴老師在人民公園約見周老,三人從日中談到月明,遂決定聯合寫書,就這樣誕生了《劉湘之死》。
再后來,我們羅姓弟兄幾人隨褚老師一起到閬中,我們論了長幼,按出生年月日,羅亨長排第三,羅競先排第四,我最小,是老幺,晚輩都分別叫我們三爸、四爸、幺爸,很快,我這個幺爸在褚老師的學生們中也叫開了。
還記得競先兄患了肝癌,褚老師去找醫生,和醫生統一口徑,告訴競先,說是誤診,競先兄信了,成天到處游玩,心情愉悅,通過半年多的療養,再去復查,病灶竟然鈣化了。為此,褚老師為競先兄的康復舉辦了一場音樂會。
競先兄是四川省曲藝家協會原副主席、成都市曲藝家協會原主席、成都市文聯原秘書長、西南羅氏宗親會原顧問,他最先是西城區曲藝隊隊長,后來是西城區文工團團長。他人風趣,待人厚道,吃苦耐勞,工作能力強,又極愛好學習。他八歲就做放牛娃,只讀了一個多月小學,因貧窮而輟學,飽經人間風霜。解放后,他讀完兩年夜校,憑著百折不撓的毅力,從事寫作,為報刊陸續寫了二百多篇通訊、特寫。他在曲苑中耕耘數十載,2005年春節,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文化局、市文聯聯合舉辦了一個對成都文化藝術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的表彰大會,羅競先被授予“終身從藝”榮譽獎,被業界譽為成都十怪之首并尊稱為“軍座”。同時他非常關心西南羅氏宗親事業的發展,對湖廣填川和舊成都歷史的挖掘傾注了大量心血和智慧,為四川羅氏及中華羅氏的文化傳承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筆者已八十有余,年事已高,自得知競先兄離世的消息到現在,一直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腦海里浮現的全是過去的點點滴滴,斯人雖已逝,音容卻永遠清晰。
天堂無痛苦,愿競先兄一路走好!來世,我們再做弟兄。
(作者為羅競先結義兄弟,四川金盆地集團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