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所言禪意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參禪有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中華文化的精髓在于自然之道,優秀的藝術作品應該是從自然之道出發,演繹自然性情,抒發自然情感。劉熙載說:“筆墨性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崇尚自然書寫,線條越是純粹,越是自然,就越是有趣。自然生發是書法創作中重要的審美和書寫要求,學習書法,繼承只是手段,創新才是目的,意與古會。
書法是學出來的,不是練出來的,學習書法一定要有方向。學會臨帖,善于臨帖,懂得取舍,是一個必不可少且長期堅持的過程。學古人之法,會古人之意,識古人之美,得法明理,法為我用。臨帖是為創作服務,創作就是運用和化解古法,心摹手追,逐步提高自己的書寫格調和品相。要知道所學經典從哪里來再到哪里去,理清承接關系,先專后博,勿要三心二意。要知古、知今,更要知己,欲速則不達。
沈尹默先生言:“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藝術,無色而具圖畫之燦爛,無聲而有音樂之和諧,引人欣賞,心暢神怡?!睍暂d道,技法與審美并進,只講技法是“小道”,賦予文化和情緒才是“大道”?!靶〉馈膘偶贾荒芏虝何矍?,“大道”傳神才能真正打動人的內心。書法創作不能離開繼承傳統的根基,任筆為體,隨意而為,否則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同時也不能墨守成規,當古人的翻板,一個復印機,難出新意,創新就無從談起。晁補之云:“學書在法,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傳,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獨得?!?/p>
書法是一種視覺造形藝術,注重變化與造勢,書法作品的創作離不開藝術想象力,藝術想象力是創作的動力,沒有想象力,作品就缺乏新意。要善于在局部中制造矛盾,把書法元素與現代審美進行有機組合,在整體布局中去解決矛盾,注重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對立與統一的形式美是構成自然美的核心所在。李之儀云:“凡書精神為上,結密次之,位置又次之。”字字求生動,行行有靈氣,從而去表達一種筆墨意趣和表現一種筆墨精神。
書寫速度是相對的,因人而異,速度產生力度,不同的力度,線條的形態呈現和質量的高低也會不同,書體不同,速度的把握上也會有所不同。手由心使,筆跟手轉,速度過快或速度過慢都不行。過快,線條會顯得浮滑,過慢又像描字,書寫性不強,字缺乏生機,失去應有的神韻。只有選擇適合自己技術風格的經典練習才會學有所成,只有適合自己的書寫速度才會產生一定的節奏性及旋律感。以筆達意、以筆傳情,從而在經典碑帖的脈絡里去寫出自己的精神風貌。
書法創作要善于造勢,一是筆勢,二是字勢。通過形態、氣勢等來呈現,但更多地表現在通篇氣韻和章法上??涤袨椤稄V藝舟雙楫·綴法第二十一》云“古人論書,以勢為先”。勢是書法審美的重要元素,加強字的對比關系和豐富線的形態以及提高線的質感,處理好字與字,行與行的空間關系,是完善勢的重要手段。要善于制造矛盾和化解矛盾,看似無意實則有意,獨巨匠心,豐富了勢,作品的精彩度就會提高,韻味才足。
書法既是造形藝術也是線條藝術,線的練習是學習書法的基本功,書法創作時由于書寫者不同的筆觸,不同的情緒,不同的審美,不同的動作等都會導致產生不同的線條形態,中側鋒的合理運用是長期練習的結果,加強線的練習,提高線的質量是學好書法的重要環節,線條質量的高低決定作品的精彩程度。
學習書法,初則有法,終則無法, 法無定法,法為我用。學書當悟劉熙載所云:“書貴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別,入他神者,我化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為我也?!眱炐愕臅ㄗ髌肪辰鐟摓椤肮呕癁槲乙病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