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離咲

01 學雷鋒日志愿者們合影留念
一到現場,我們就被委派了一個神秘任務,在路上手捧著愛心捐款箱,向路人進行愛心募捐。活動結束后,我也在愛心窗口捐出了1年的零花錢用于愛心助學。我希望自己的綿薄之力,能讓更多小朋友學有所成,為祖國建設作出貢獻。
當天我隨機采訪了兩位活動參與者。一位是愛心窗口的老師。她說每天都會有很多人來窗口捐贈,很多白發老人也會特意趕過來盡一份心意。另一位是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志愿者小姐姐。她說能用專長來分享愛心,讓她無比自豪。
這是一場對我來說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在此,我呼吁大家一起弘揚雷鋒精神!
《至愛》駐明珠小學A區小記者 陳雨昕
春日里,溫暖的陽光灑在大地上,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我們拿著心形募捐箱,在大街上向市民征集愛心捐款。不少市民慷慨地捐出善款。
一位捐贈者令我印象頗深。雖然手邊沒有零錢,但他特意向附近商店的店員換了零錢。登記的時候,他不愿留下自己的姓名,只是說:“雷鋒同志做好事不留名,我也同樣不能留啊!”
在愛心窗口,我采訪了一名愛心捐贈者。她認為本次的活動很有意義:“雷鋒精神是一種能量,經過幾代人的傳承日積月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要時刻牢記雷鋒精神。”
雷鋒精神不是一句空頭口號,而是幫助他人的實際行動、是關懷他人的真摯愛心、是薪火相傳的時代精神。
《至愛》駐上海市風華初級中學小記者 趙奕鳴
當天,在上海師范大學Makalody阿卡貝拉清唱社團的悠揚歌聲中,志愿者開始了募捐行動。上海市世外中學的學生用手中的相機為愛心募捐者記錄下一幕幕動人場景,并送上氣球來祝福善人善舉。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學生用手中的畫筆為愛心捐贈者繪制了一幅幅逼真的素描作品。而我們也紛紛上前采訪愛心捐贈者,并手托著愛心募捐箱鼓勵路過的市民捐出善款。
雖然初春時節仍有絲絲涼意,但在這愛心善意的行動中,我感受到了溫暖。我們都要繼承雷鋒叔叔的優良品質,攜手共建美好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
《至愛》駐上海市徐匯區上海小學小記者 潘玥霖

02 市民接受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至愛小記者的采訪

整理|離咲
公益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大家的這份善心,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最近,一些地方慈善基金會接到群眾反映,有不法分子假借該會捐贈收款二維碼,在微信上以“刷單賺傭金”和“捐贈返利”等方式進行虛假宣傳,涉嫌從事詐騙活動。
事實上,這樣的詐騙行為之前在成都和天津等地已有發生。
2022年6月,成都市民劉某被熟人拉進一個做任務返利的微信群,被告知完成規定任務后會收到金額不等的紅包獎勵,需先付費,然后才能返利。與此同時,成都市慈善總會所屬微信收款賬戶陸續收到金額為91元、147元、266元、300元等多筆異常資金,并且同一金額的捐款在相對集中的時間節點匯 入。
2022年8月,天津市慈善協會也接到部分群眾反映,有不法分子假借該會捐贈收款二維碼,在微信上以“刷單賺傭金”或“捐贈返利”等形式進行虛假宣傳。
經查實,這是不法分子假借地方慈善組織捐贈收款二維碼,在微信上以“刷單賺傭金”和“捐贈返利”等方式進行虛假宣傳。辦案民警介紹,當受害人把第一筆金額匯入公益賬戶后,詐騙嫌疑人按原承諾進行返利以取得受害人信任,然后提供新的平臺信息給受害者,并誘導其將更大的資金匯入指定的收款賬戶,以此進行網絡詐騙。
這類詐騙行為嚴重損害了一些地方慈善組織的聲譽和社會公信力,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慈善捐贈是無償贈予,“無償”的特點決定了捐贈后肯定不能返利。慈善組織從未組織或授權任何單位和個人開展任何形式的“刷單賺傭金”“捐款返利”或“完成任務返現”等活動。凡盜用慈善總會名義進行的侵權違法行為,慈善總會保留一切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多家慈善組織提請公眾提高警惕,切勿參與任何假借慈善名義開展的違法活動,如遇上述類似情況,請及時向公安機關和民政部門反映;對已造成損失的,請收集或保存好相關證據并向公安機關報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