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豆子

體重、皮膚狀態、腦力效率等很多方面都與血糖息息相關,所以,合理膳食,適當控糖,更有助于您保持身體健康。
2016年4月6日,世界衛生組織首次發布全球糖尿病報告,顯示全球糖尿病成年人患者近40年內增加了3倍,其中中國成年人患糖尿病率接近10%。可見,控糖已經成為一件普遍的事情。今年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成人糖尿病食養指南(2023年版)》,旨在將食藥物質、新食品原料融入合理膳食中,提升膳食指導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幫助有控糖需求的人合理膳食。
不過,很多人認為,只要按照糖尿病人的吃法,多吃全谷雜豆,多吃蔬菜,就可以控制血糖了。其實日常操作起來遠沒有這么簡單,這里給大家總結一些控制血糖常見的誤區。
很多人一提起吃全谷物,首先想到的是玉米、玉米糝和玉米面。可能是因為很多中老年人過去的艱苦生活中常常吃窩頭、玉米糝粥和玉米糊糊,形成了固有思維。實際上,玉米糝和玉米面并不是全谷物。它們在制作中已經去掉了玉米粒的種皮和種胚,營養價值打了折扣。同時,煮軟后的玉米糊糊和玉米糝粥,餐后升血糖速度是飛快的,并不遜色于白米飯。如果煮玉米粥時再加點堿,那就更易升血 糖。
研究表明,同樣是一種土豆,烹調硬度不一樣的情況下,升糖指數可以從56升高到83,比如軟糯的土豆可與饅頭或白粥的升糖指數相近。建議加醋烹調土豆,既能幫助保持脆硬口感,與醋一起食用本身也可以降低血糖反應。因此,控血糖人士可以考慮采用醋炒土豆絲、涼拌土豆絲等方式來食用土豆。
剛出鍋的飯,哪怕是雜糧飯,都比較好消化,升血糖的速度也會快一些。冷涼之后,淀粉發生老化回生,升血糖速度會變慢。當然,我們不能只看到升血糖速度,還要考慮到消化吸收能力,以及胰島素分泌節奏。有少量研究發現,冷的食物或硬的食物可能會增加胰島素分泌量,或延遲分泌時間,降低胰島素敏感性。營養素消化吸收不足時,肌肉容易流失,會進一步降低血糖控制能力。所以,對消化不良的控血糖人士來說,應當優先吃熱飯,保護消化吸收功能。待胃腸能力改善后再嘗試降低食物溫度。
餐前吃少量堅果、蛋糕等高脂肪食物并不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也沒有證據表明兩餐之間吃這些食物有利于血糖控制。點心零食不斷只會增加膳食熱量,降低營養質量,長期而言不利于血糖控 制。
已經有大量研究確認,深夜進食不利于血糖控制,所以晚餐最好放在17點—18點,在21點—22點休息。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晚餐必須吃得很少,也不意味著深夜感覺饑餓甚至有低血糖反應時不能補充食物。饑餓會影響睡眠質量,夜間休息不佳會造成應激,嚴重影響血糖控制,降低生活質量。甚至沒有糖尿病的人,在連續失眠之后也容易出現高血糖水平。低血糖反應更是一種必須糾正的危險情況。
事實上,不僅糖尿病患者需要控血糖,減肥瘦身、防痘清膚、餐后困倦、腦力效率等很多方面都與血糖息息相關,所以,合理膳食,適當控糖,更有助于您保持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