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淘金者不一定挖到金子,賣鏟子的倒都掙到了錢?!彪S著麻六記、李子柒等網紅消費品牌背后的供應商——四川白家阿寬食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于3月1日在深交所官網更新招股說明書,業內人士再次發出上述感慨。
這兩年,各供應鏈企業扎堆上市。
以食品飲料行業為例,2021年上市的有千味央廚、佳禾食品、三元生物等供應鏈企業。
千味央廚是面向B端餐飲企業提供定制化和標準化速凍面米制品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之一。它的客戶包括肯德基、必勝客、德克士、漢堡王、賽百味、真功夫、永和豆漿、外婆家和九毛九等。
佳禾食品主要生產植脂末和咖啡等原料產品,其背后的大客戶除了統一、香飄飄、娃哈哈等知名飲料企業,也有CoCo、古茗、蜜雪冰城等新茶飲品牌。
三元生物深耕代糖行業多年,主要為元氣森林、可口可樂、喜茶等飲品大廠供應代糖赤蘚糖醇。
2022年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復合調味料企業寶立食品。其在整個西餐調味行業積累了一定的先發和龍頭優勢,是肯德基、德克士、麥當勞、必勝客、圣農食品、喜茶等知名連鎖餐飲和食品工業企業的復合調味供應商。
2023年扎堆IPO的供應鏈企業就更多了。1月18日,為肯德基、聯合利華、好利來等提供蛋液、蛋粉的歐福蛋業在北交所上市;2月2日,新茶飲供應商田野創新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交所上市;2月13日,浙江德馨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新招股書,再次沖刺深交所;3月21日,紙質與塑料餐飲具生產商合肥恒鑫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過會……這些名字相對陌生的企業,服務的卻是星巴克、瑞幸、奈雪的茶、喜茶、農夫山泉等大型知名連鎖茶飲品牌。
除了上市,供應商們也在一級市場受到更多關注。塞尚乳業、日遠飲品、樂飲創新、方德食品、愛樂甜等均在2022年獲得融資。
新消費品牌在臺前爭奇斗艷,給它們提供原料的供應鏈企業卻在幕后悶聲發大財。供應鏈企業迎來高光時刻?
實際上,不僅僅是食品飲料行業,供應鏈企業與前端品牌企業話語權的轉移在很多行業也正在發生著。
中國的新能源產業流傳著一個鄙視鏈:賣車的不如賣電池的,賣電池的比不上挖礦的。去年,因為碳酸鋰價格瘋漲,上游礦企賺得盆滿缽滿,中游電池廠壓力巨大,下游整車廠賠本賺吆喝。寧德時代最新發布的2022年財報數據顯示,其2022年收入3286億元,凈利潤307億元。論賺錢能力,不僅秒殺中國所有造車新勢力,還超過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冠軍比亞迪,甚至超過那些讓人眼紅的礦企。
一提到紡織服裝行業,大家普遍認為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傳統行業,但申洲國際打破了這一認知。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縱向一體化針織制造商之一,申洲國際的主要業務是以ODM(原始設計商)和OEM(代工)模式為耐克、阿迪達斯、彪馬、優衣庫等國際知名品牌代工生產針織服裝。2022年,申洲國際的銷售額約277.81億元,在全球同業上市公司里規模最大,而它的賺錢能力,更是讓同行羨慕嫉妒恨——稅后凈利潤約45.63億元,凈利率高達16.42%,相比之下,一般服裝代工廠的平均凈利率僅為6%左右。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你很難想象處于產業鏈中上游的供應鏈企業,能有這么大的能量。
雖然名氣和規模不如下游企業,但當下游面向C端(消費端)的品牌們受各種因素影響在艱難求生時,為其“打工”的上游供應商們卻能連年贏利,甚至早其一步登陸資本市場。
隨著媒介、渠道碎片化,以及消費者需求的多元化,在對品牌的認知和忠誠度弱化等趨勢下,對于優質供應鏈的需求將持續提升,更多具有較高技術壁壘的超級供應鏈企業將被挖掘出來。
分析這些成功的供應鏈企業,我們不難發現,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它們將供應鏈里的“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成功的背后,有以下兩個核心要點。
1.有獨特的技術含量
供應鏈品牌只有具備高技術含量,才能形成利潤空間與競爭壁壘。
2000年以前,申洲國際幾乎把90%的利潤用來投入技術改進,比如花幾千萬元引進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針織大圓機等。2005年申洲國際在香港上市成功,當天晚上創始人馬建榮把融資得到的9億多港元全部投入技術升級,將設備更新到國際最先進水平。
申洲國際研發面料的執著近乎癡狂。其董事長馬建榮舉了一個例子:“為了研發一款用于日常休閑的防水面料,我們的研發人員進入美國人的生活環境中,去測試他出門去超市、去上班過程中可能暴露在戶外的平均時間,從而設計研發一款15分鐘內防水的面料。為什么只防15分鐘?因為首先戶外的防水面料不透氣,不適合日常生活,而且成本、性價比不高。而15分鐘的防水性,既滿足了休閑的需求,又能以備不時之需,因為他去超市、上班可能遭遇淋雨的平均時間就是15分鐘?!?/p>
開創“厚乳”品類的塞尚乳業也是這類公司的代表。以往咖啡、茶飲行業里有一個很大的痛點,就是奶和咖啡、水果茶等結合會起絮、結塊,影響口感。塞尚乳業把牛乳做成了奶蓋、厚乳、清乳等,還挑戰了一些技術差異較大的發酵乳、原制奶酪等,這些產品可以做奶茶伴侶、咖啡伴侶。一方面它的技術壁壘更高,分子膜分離技術過去可能國際上只有個別蛋白深加工公司具備,亞洲只有塞尚乳業具備;另一方面它幾乎得到了這個市場超過一大半客戶的認可,成為咖啡、茶飲行業頭部品牌的合作伙伴。
復合調味品企業味遠紅芳,有1萬多種味型,給市場常規供給的也有接近2000種味型,比如一款龍蝦醬、牛蛙醬,它可以給不同品牌提供完全不同的口味,既要保證美味,還要保持不同,它有足夠個性化的定制能力和足夠柔性的生產能力,也讓它這門生意的門檻特別高,定制復合調味品賽道的門檻遠比常規調味品高很多。
2.聚焦高增長性賽道
供應鏈企業前端品牌是否具有高成長性,所屬賽道是否有高增長性,以及下游企業對上游供應商本身的依賴程度,對供應鏈品牌的形成至關重要。這也是為什么聚焦新能源、現制茶飲、咖啡、預制菜、復合調味料等明星賽道的供應商們,更容易獲得資本關注的原因。
動力電池是一門好生意,但不是所有廠商都像寧德時代這樣賺錢。寧德時代的毛利率顯著高于同行。寧德時代之所以能夠崛起,原因有很多,自身技術好、產品質量過關、符合車企需求,都是必要條件。在這些之外,還有幾個非常關鍵的助推力量。一是賭對了方向。新能源產業是跟著國家風向走的,補貼的指揮棒直接決定了資源的配置方向。2015年國家重點補貼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電池,走三元路線的寧德時代迎來大機會。這也是走磷酸鐵鋰路線的比亞迪跌落王座的原因之一。二是站對了位置。國家從2016年開始限制使用外資電池的車型進入工信部產品公告和目錄,相關車型無法上市銷售。當時已經做到本土電池廠頭部的寧德時代,吃到了政策紅利。這些因素讓寧德時代坐穩王座,長期維持著超過10%的凈利率。
脫胎于思念食品的千味央廚,專注餐飲渠道、聚焦新式面點,沿阻力最小的路徑順勢發力。對標同業,公司在產品及渠道兩大維度實現了錯位競爭:在產品端,公司避開水餃、湯圓等相對成熟的傳統米面制品紅海賽道,專注培育油條大單品,順勢布局以油炸類為代表的新式面點。在渠道端,不同于渠道重心偏向零售的三全食品、巴比食品及廣州酒家,公司起步階段專注深耕餐飲渠道,走阻力小的路。
事實上,近年這些供應鏈企業的爆發,也代表著中國制造業的逐漸成熟。從這個角度展開,我們不妨把目光放得更長遠一些。
這幾年我們在討論產業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科技供應鏈等主題時,投資圈往往聯想到芯片、半導體、柔性屏、三電等“高精尖”科技產業,這是對產業升級的一種狹義理解。
產業升級的真正含義,更多的是站穩產業鏈上的高附加值環節,繼而帶動整條產業鏈的創新方向。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是精細化工還是新材料,無論是生物醫藥還是工業設計軟件,哪怕是在看起來處于產業鏈與鄙視鏈雙重底端的服裝代工領域,都有大量高附加值的戰略高地。
國內重要科技業者、宏碁集團創始人施振榮先生,在1992年為了“再造宏碁”提出了有名的“微笑曲線”理論。微笑嘴型的一條曲線,兩端朝上,在產業鏈中,附加值更多體現在兩端——設計和銷售,處于中間環節的制造附加值最低。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已經看到國內一些優秀的制造企業開始把這條曲線拉平了,比如富士康,比如申洲國際,因為它們擁有了量產化能力和產品的定義能力,同時也擁有了科技的研發能力和制造能力,然后把品牌能力交給了蘋果以及其他設計公司。
在與博多集團副總裁謝嵇懷交流時,他也提到過,供應鏈企業最核心的是這三點:成本控制、創新能力、產品力,最大的挑戰在于價格競爭力。
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制造已經擺脫了簡單粗糙的標簽,但它的自我革命也許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