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幼兒教育作為啟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收獲了來自社會、幼兒園、家庭的全面關注,幼兒教育的質量與水平也在此基礎上得到了顯著發展。新時代需要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應當格外注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對于幼兒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他們身心發育的根基,也是他們全面發展的保障。基于此,我們應當在幼兒教育中重點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情況,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推進家園合作,優化合作方式,讓教師與家長“勁兒往一處使”,在交流合作中為幼兒的成長保駕護航。
一、當前家園合作方式在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家園教育目標不統一,家庭教育缺乏對幼兒心理健康的關注
家庭是幼兒的避風港,幼兒能在家庭生活中得到良好的照顧,感受到親人的愛與關心;幼兒園是幼兒學習與活動的場所,幼兒能夠在幼兒園中學習知識、鍛煉能力、進行社交。家庭與幼兒園,作為幼兒成長路上的主要生活場所,都對兒童的心理健康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而想要讓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在合作中實現共贏,將合作教育的效果發揮到最大化,雙方就必須堅持一個相同的教育理念。然而,在實際的教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部分家長的教子觀念與幼兒園的教育理念相悖而行。幼兒園始終秉承著“心理健康教育應當排在首位”的發展性教育理念,而部分家長卻對心理教育方式缺乏重視,在教子過程中表現出“重智輕體”的思想觀念。當家庭教育理念與幼兒園教育理念不符乃至于相沖突時,很容易對幼兒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導致幼兒“在幼兒園中不聽從教師的教導,在家庭中也不聽家長的話”這一不良局面的產生。
(二)幼兒教師缺乏對家長的引導
孩子是第一次當孩子,父母也是第一次成為父母,因此家長難免會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犯錯誤。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一些無心之舉可能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意想不到的傷害,從而影響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這時候就需要幼兒教師與家長及時、有效地進行溝通,避免家庭教育走入誤區,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然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部分幼兒教師卻與家長溝通甚少,交流的內容也比較淺顯,只停留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的話題。幼兒園與家庭同樣承擔著保障幼兒健康成長的責任,教師應當通過溝通交流的方式,指導家長如何更好地配合幼兒園工作,避免語言與行為對幼兒造成身心健康上的傷害。
(三)家園合作溝通過于隨意,難以對家長產生影響
部分幼兒教師意識到“家園合作”的重要性,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勤于與家長溝通,然而由于缺乏系統化的溝通合作方式,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比較隨意,很多教師只是利用上學與放學的時間與家長匆匆地交流幾句,并且運用班級微信群向家長傳遞育兒思想。這種交流合作模式在實際運用中效率低下、效果不佳,只趨于一種形式上的溝通,無法真正對家長起到指導作用,讓家長從行動上配合幼兒園的教學工作。
二、家園合作方式在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學應用
(一)設計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推動家園合作效率
想要讓家長在育兒過程中配合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教師應通過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讓家長對幼兒園形成充分的了解,對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形成深刻的認識,只有當家長深刻理解了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家園合作才能高效率、高成果地開展。為了提升家長的認識,讓家長充分信任幼兒園,幼兒園可以定期開展心理健康主題的“開放日”活動,讓家長走進幼兒園,在和教師的溝通與合作中,領悟幼兒園的心理教育方式。
在幼兒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可能被各種各樣的心理健康問題所困擾。在小班時,幼兒所面臨的問題可能是“分離焦慮癥”;在中班時,幼兒所面臨的問題可能是“人際社交”;在大班時,幼兒所面臨的問題可能是“幼小銜接的焦慮”。這些問題在我們大人眼中可能都是小事,一旦處理不好,極有可能會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面對孩子由于這些困難所產生的不良情緒與行為,很多家長會覺得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應對。這時候,幼兒園便可以通過設定相關主題的“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并且能夠運用科學的手段進行妥善處理。
例如:針對小班幼兒,我們以“分離焦慮癥”為主題,開展一場家園雙方的互動游戲。很多小班的幼兒在上幼兒園時都會哭鬧,這是他們缺乏安全感的表現,而家長所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在產生安全感與信任感的同時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幼兒園可以在家長開放日開展一場親子游戲——“請你等等我”。在游戲過程中,每一個幼兒都要坐在椅子上并且不允許活動,教師和幼兒一起數幾個數,等數到一定的數字,家長就會出現在幼兒身邊,而沒有數到規定數字時,家長不會出現。這場游戲是讓幼兒明白,父母會遵守約定,不會離開自己,這個游戲在增加幼兒安全感的同時提高了幼兒的規則意識,也讓家長明白想要減少幼兒分離焦慮的情緒,就要遵守和幼兒的約定,給幼兒充足的安全感。
(二)創建兒童心理咨詢室,發揮其教育樞紐的作用
幼兒園與家庭是兒童活動的主要場所,為了確保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應當實現家園雙方的信息互通,兒童心理咨詢室就可以成為這樣的媒介。同時,幼兒雖然天真爛漫,但也有成年人想不到的悲傷與困難,很多幼兒因為害怕父母教師的指責或擔心,而把自己的情緒壓抑在心,心理咨詢室就是一個很好的傾訴場所,既可以幫助幼兒解決情緒問題,又可以及時讓家長與教師獲知幼兒的情況,就幼兒的問題進行溝通與解決。
例如:中班幼兒靜靜最近十分郁悶,在課間活動時經常悶悶不樂,還會時不時地長嘆一口氣。教師發現這個情況后,首先找到了靜靜詢問她心情不好的原因,誰知道靜靜只是搖搖頭,憂傷地說:“我的問題老師解決不了的。”于是教師又聯系了靜靜的父母,可是他們也不知道靜靜心情不好的原因。最后,靜靜在教師的建議下,走進了園內設置的兒童心理咨詢室,經過心理老師的耐心詢問,靜靜說出了心中的苦惱——原來靜靜在電視節目中看到了鋼琴表演,她對這個樂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央求媽媽為自己報名鋼琴培訓班。媽媽一開始也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為靜靜報名參加了一節鋼琴課的試聽,誰料一節課下來,靜靜的天賦竟然得到了鋼琴教師的大力夸贊。于是,為了讓女兒能學好鋼琴,靜靜的媽媽不僅給靜靜報名了知名鋼琴教師的培訓班,還給靜靜制定了嚴格的鋼琴訓練計劃。這給靜靜形成了壓力,靜靜喪失了對鋼琴的興趣,但又怕讓媽媽失望,于是終日郁郁寡歡。了解到這個情況,教師及時與家長進行深入交流,讓家長意識到,興趣培養應當成為幼兒的快樂,而不應該為幼兒帶來壓力,家長應該讓靜靜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鋼琴。在教師的勸說下,靜靜的媽媽意識到了錯誤,不再逼迫靜靜學習鋼琴。現如今,靜靜又再度愛上了鋼琴,并且臉上也綻開了笑顏。
想要讓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幼兒園應當建立專業的心理咨詢室,從而對幼兒的不良情緒進行及時排解,掌握幼兒的心理問題,并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
(三)豐富家園合作的方式
重視家園合作理念,是推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而如何進行家園合作,則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因此,家園合作的活動設置很重要,家園合作不應當只停留在口頭交流這一單一的形式上,而是通過思想上的滲透、行為上的引導實現家園合作效果的真正優化。
例如:成立家長委員會就是家園合作的新模式,也是當前家園合作的主要方式。家長委員會是一個自發建立的組織,實現了由被動合作變為主動合作的意識轉變。同時,家長委員會的設立有助于讓教師與家長及時關注到幼兒園班級中的普遍問題,通過科學有效的溝通,及時找到解決幼兒問題的辦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家園合作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保障,也是實現幼兒心理健康成果的關鍵策略。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應當就當前家園合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并且運用科學的策略與方式,推動家園合作的有效開展,保證每一個幼兒都能在陽光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