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源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第一中學高二(5)班

2022 年11 月29 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順利發射。“神舟十五號”飛行任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于2022 年的第六次飛行任務,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次飛行任務。
“神舟”飛船,鑄就航天奇觀。沖破云霄,遍訪蒼穹。“神舟”飛船是中國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或優于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技術的太空載人飛船。自1999 年以來,“神舟”系列與大眾見面,成了目前中國的航天代名詞。從無人到搭載模擬人,再到搭載航天員,“神舟”系列飛船譜寫了航天歷史上的多個第一,在歷史的畫卷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無數的中華兒女對航天情感的寄托,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證明。航天之夢在這里孕育、成長、壯大,并綻放于祖國藍天之上!
大漠戈壁,孕育航天奇跡。轟鳴起飛,云散盡,劃破天際。作為茫茫戈壁灘上我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酒泉吸引著每一個中華兒女的關注。2018 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在長期的實踐中,酒泉見證了航天人的光榮與夢想,見證了中國人民的渴望與期待,見證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與壯大。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了每個中國人心中的驕傲,滿足了中國人民對太空的幻想。航天之夢在這里起飛,翱翔于蒼穹之上!
英雄出征,點亮航天明燈。英勇踏步,天地廣闊,響徹神州。楊利偉、聶海勝、費俊龍等已經成功登上太空,一覽宇宙浩瀚。是他們的英勇無畏、無私奉獻、不怕犧牲,換來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崛起,他們是真真正正的大英雄。從1998年入選我國首批航天員,鄧清明經歷二十五年的不懈準備,終于在2022 年登上了太空。二十五年來,他做過“神九”到“神十一”的“備份”,保持著和“主份”航天員一樣的訓練內容和強度,他將一次次的落選視為攀登航天事業的“基石”,每一次他都會在最短的時間內調整心態,積極投入下一階段的準備。他失落過、悲傷過,但絕對不放棄。他說:“任務的成功即是我的成功,我寧愿做一塊默默無聞的基石,也絕不容忍自己在號角催征時,還沒有準備好。”聲音是那么堅定。在中國航天歷史上,有無數像鄧清明這樣的人在背后默默付出與奮斗,他們每一個人都值得我們敬佩與贊美。航天之夢在這里展翅,騰飛于神州的天空之上!
國富民強,譜寫航天華章。欣欣向榮,陽光耀眼,普照華夏。什么是中國航天?楊利偉說:“為了全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劉伯明說:“是千千萬萬的航天人為我們鋪就了飛天之路。”費俊龍說:“在我的身后,有強大的祖國。”王亞平說:“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葉光富說:“幼苗在破土而出之前,一定經歷了漫長積蓄和積累。”中國的航天事業,一開始是茫茫的汪洋,但中華民族有精衛填海般的不懈精神。我們有腳踏實地的攀登者,也有耕耘星河的拼搏者,我們的身后有激揚向上的民族,有實力雄厚的祖國。無數中華兒女的辛勤付出,照亮了大地,有了眼前的繁榮昌盛。中國航天的宏偉藍圖,展現在了世界人民的面前,盡顯大國的智慧與實力,更多的世界人民了解到了我們繁榮富強的華夏之邦。航天之夢在這里振興,放飛于遼闊中華!
接力奮進,傳承航天盛景。奮發圖強,如虹絢麗,星火燎原。只要青年一代有擔當、有夢想,國家就有力量,民族就有希望。青年一代是初生的牛犢,是冒芽的新苗,我們將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接過時代的接力棒,續寫航天夢想。航天之夢在這里賡續,奔騰于時代浪潮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