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安全導則”的目的主要是提供關于如何適用《基本安全原則》的建議,滿足監管廢金屬和金屬產品中放射性物質的“安全要求”。本“安全導則”中的建議考慮就保護工作人員、公眾及環境的安排提出了建議,供一般的金屬回收及生產行業參考。其主要重點是控制金屬回收和生產行業中可能存在的無看管源。它還就監管可能進入金屬回收和生產行業的其他放射性物質提出了建議。
本“安全導則”涉及可能進入金屬回收供應鏈的無看管源和其他放射性物質。它適用于處理廢金屬以便回收和隨后處理這種物料的所有作業。然而,鑒于這些作業的規模很大,本“安全導則”就如何根據單個金屬回收和生產設施的規模以及可能合理預期會遇到的放射性物質,采用分級辦法控制無看管源和其他放射性物質提出了建議。
本“安全導則”不涉及下列內容:
(a) 滿足授權使用放射性物質的要求,目的是防止對放射性物質失去控制,其中包括為從監管控制中解控而對物料進行監測;
(b) 因在廢金屬、金屬產品或金屬加工設施產生的廢物中發現放射性物質而可能發揮作用的國家、區域或地方應急計劃;
(c) 對因處理或熔化廢金屬流中的放射性物質而可能受到污染的場所進行去污;
(d) 在廢金屬中發現放射性物質后,對任何回收的無看管源或任何放射性廢物進行管理;
(e) 監測包括廢金屬在內的商品跨越國界運輸的情況,因為這種監測通常是為了國家安全的目的而進行的。然而,有人認為這種邊界監測將有助于防止放射性物質在金屬回收和生產工業中被無意加工,并應被視為一國放射性物質總體監管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