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芹 張翔
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系、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的關系、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的關系、“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等重大關系。這是馬克思主義生態觀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創新。而西方生態主義思潮主張將生態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之上,片面強調生態保護,存在一定的現實局限性。我們要以批判的眼光辯證地看待,著眼新的時代條件貫徹新發展理念,樹立科學的生態文明觀指導新時代實踐。
西方生態主義思潮的主要觀點
生態主義思潮發展演變是個長期過程,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環境保護運動,到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由于人口增長、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加劇,生態主義思潮開始在西方興起。20世紀末期,隨著全球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其逐漸擴散到世界各國并產生影響。生態主義思潮最先表現為保護主義和環境主義,后發展出動物解放及權利論、生物中心主義、生態中心主義、生態后現代主義等理論形態。
保護主義和環境主義是在現代文明不斷推進的背景下由美國人率先提出。19世紀愛默生、梭羅等思想家開始強調人與自然的關系,提出對自然予以保護和尊重,塞拉俱樂部成立以及美國國家公園建立是保護主義發展的重要里程碑。20世紀吉福德·平肖、奧爾多·利奧波德等人是現代環境主義的先驅,蕾切爾·卡遜1962年出版的《寂靜的春天》,被認為是現代環境主義誕生的標志。
動物解放及權利論代表人物是澳大利亞哲學家彼得·辛格,其《動物解放》一書在西方掀起了動物權利運動。這種理論致力于把自由、平等和博愛的原則擴展應用到人之外的動物的生活中,把動物奴隸的觀念埋葬在歷史的墳墓中。
生物中心主義主張,不僅動物,所有生物都應是人類道德關懷的對象。所有生物都擁有自己的利益,每一個生物的利益都值得維護和促進。
生態中心主義倡導整體主義環境倫理,認為自然環境內嵌著固有的、不依賴人類評價而存在的“天賦價值”,人類的道德關懷應該從生命個體擴展到整個生態系統,追求生態系統的整體健康。
生態后現代主義由美國生態女權主義者查倫·斯普瑞特奈克提出,認為生態環境問題只是現代文明危機的一種表現,要根除生態環境危機,就必須突破現代文明。
西方生態主義思潮的理論缺陷
生態主義是對傳統人類中心主義的修正,對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行了重新界定,在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上發揮著積極作用。但是,生態主義思潮具有龐雜性、片面性,須對其進行批判性思考,避免陷入形而上學的窠臼。
首先,過于強調自然和人類之間的對立和矛盾。生態主義者認為人類是地球上的一個物種,其他生物與人類地位平等,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必然會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這種觀點忽視了人類與自然及其他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和依存關系。這種脫離人類主體性、創造性,僅在抽象層面探討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的觀點是片面的。
其次,對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解。生態主義者認為,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是矛盾的。他們認為經濟增長會導致環境污染和資源枯竭,因此主張采取限制經濟增長的政策,以保護環境和資源。這種觀點忽略了經濟增長對環境的保護作用,試圖以經濟停滯換取生態環境改善,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目標,反而會適得其反。
再次,對科技和現代文明持片面否定態度。在生態主義思潮中,一些人認為科技和現代文明是造成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主張回歸傳統生活方式,限制科技和現代文明的發展。這種觀點對造成生態環境問題進行了錯誤的歸因,沒有認識到資本主義制度才是造成生態環境問題最主要的根源。
西方生態主義思潮的匡正之道
從根本上看,西方生態主義思潮是現代西方生態危機的產物,具有明顯的理論缺陷。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既深刻闡明了人類對生態保護的主體作用,又深刻揭示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為走出西方生態主義思潮誤區指明了方向。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從根源上準確把握生態危機內在本質。資本主義私有制是造成生態危機的根源,資本的利潤動機、動力機制必然導致對自然界的剝削。在不觸動資本邏輯、資本主義制度前提下,任何企圖消除生態危機的舉措,都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生態主義思潮沒有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批判,而是將生態徹底改善寄希望于轉變價值觀念和發展方式,必然徒勞無功。要徹底消除生態危機就必須變革社會制度,消除資本主義私有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體現辯證特質。盡管西方生態主義思潮強調從生態整體看待人與自然、發展與保護之間的關系,但本質上仍是二元論的思維模式,同時忽視人的發展訴求。與西方生態主義思潮對人進行貶低的做法不同,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把人的主體性和目的性放到了應有的位置。西方生態主義思潮割裂發展與保護之間的聯系,以零和博弈的思維看待二者關系,結果必然是顧此失彼,不可持續。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具有鮮明實踐性。馬克思主義生態觀不是書齋學問,而是來源于具體實踐,并不斷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發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創新發展成果,為中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十個堅持”,是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在實踐中的具體運用。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下,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突出成就,進一步驗證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科學性,成為匡正生態主義思潮的根本之道。
(本文是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專項一般項目“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三進研究”〈項目編號:2022jzdz012〉、北京市重點建設馬克思主義學院項目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重大專項〈項目編號:my202202〉、北京林業大學“雙一流”建設項目“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精神實質和核心內容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張秀芹,北京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張翔,北京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 / 丁兆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