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一宏偉目標勠力奮進,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的重大舉措,也是超大城市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北京科技創新發展,親自提出、親自謀劃、親自推動了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這一戰略任務,為北京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向中關村論壇致賀強調,北京中關村要通過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持續推動先行先試改革,在前沿技術創新、高精尖產業發展方面走在前列,為北京科技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指出,要充分發揮科研優勢,加強基礎研究,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努力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對建設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提出更高要求。
北京作為全國首個減量發展城市,創新發展是唯一出路。新時代十年,北京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和國家實驗室建設“三條主線”并進,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助力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著力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實施《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十四五”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戰略行動計劃》和《“十四五”時期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建設規劃》,率先出臺“京校十條”“京科九條”“科創30條”等突破性政策,助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設全球人才高地、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層次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
集中打造世界領先科技園區。以“三城一區”為主平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主陣地,構建“基礎設施—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高精尖產業”的科技創新鏈條,形成央地協同、政企結合、研產融合、國際合作的創新格局。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為“雙引擎”,以在京高校院所、企業、醫院等為創新主體,加強基礎研究和成果轉化,推動戰略科技力量落地。科研產出連續6年居全球科研城市首位,部分前沿領域從并跑轉向領跑。
高標準建設國家實驗室。隨著昌平、中關村、懷柔3個國家實驗室實現入軌運行,12 家在京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為首批標桿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實驗室作為舉國體制推動科技創新的主要平臺和載體,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前沿生物技術等領域不斷發力,開展“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顛覆性技術攻關,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持續布局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優化科研力量布局,發揮示范功能,為北京科技創新發展注入新動力新活力。
本期圍繞“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為在全球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主題刊發系列文章,重點闡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重點展現北京市在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中,瞄準國際前沿,堅持首善標準,堅定科技為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科技強國建設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