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麗
從摩天高樓到特色院落、從綜合商場到風情街區……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建筑改變著城市景觀,見證著八桂大地的巨變。建筑業是廣西的支柱產業,也是中國和東盟合作交流的重要領域。
隨著中企“走出去”步伐日趨穩健和國內建筑市場競爭的“白熱化”,越來越多的中國建筑企業開始大力開拓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作為面向東盟合作的前沿,日益壯大的廣西建筑業自然不甘落后,積極推動本土建筑企業走入東盟,搶抓重大機遇,在東盟各國打響“廣西建造”品牌。
廣西建造揚帆遠航
步伐加快,行穩致遠。“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廣西建筑業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聚焦關鍵通道、關鍵城市、關鍵項目,“走出去”的層次、水平和效益明顯提升,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新簽合同額及大型項目數量總體保持增長態勢。
據廣西商務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22年1~10月,廣西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15份,新簽合同額5.6億美元;完成營業額3.2億美元。其中,在東盟國家完成營業額1.1億美元。項目主要涉及工業建設、電力工程建設、交通運輸建設等行業。
此外,廣西積極適應國際標準,探索創新經營模式,通過多方、多層次的合作,提升海外運營的綜合實力。廣西與東盟開展建設工程標準化合作,聚焦優勢領域,打造示范項目,推動現行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向東盟國家標準轉化。其中,廣西頒布實施的《RCA復配雙改性瀝青路面標準》,因適合越南、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高溫多雨氣候,有效解決當地道路病害問題,降低建設成本,成為東盟國家編制國家標準的藍本。
近年來,在與東盟國家交流合作中,廣西建筑企業“走出去”,已從最初單一的勞務輸出躍升為專項工程總承包、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等多元化模式,同時憑借建筑材料質量和價格等優勢,受到了東盟市場普遍歡迎。
在泰國烏泰他尼糖廠,中國的技術,泰國的甘蔗,凝結成一袋袋晶瑩剔透的白糖,源源不斷地走下生產線,銷往泰國各地。烏泰他尼糖廠是廣西建工集團以EPC總承包模式承接的建設項目,也是中國承包商在泰國以EPC總承包模式承建的第一家現代化糖廠,創造了泰國同類型糖廠建設速度的最快紀錄。
作為廣西最早“揚帆遠航”的建筑企業之一,廣西建工集團緊緊抓住中國—東盟自貿區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有利契機,在參與國際產能合作上已形成“矩陣”。憑借糖業安裝和鍋爐發電等實力,已在泰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先后承建了一批糖廠項目;其負責施工的越南峴港銀岸大酒店工程成為當地精品工程的典范;生產的塔式起重機、施工升降機等5個品種設備遠銷歐洲、亞洲和非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多舉措助廣西建筑企業“走出去”
從“滿目塵灰”的傳統建造方式,躍升到“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廣西的建筑企業發展至今,已躍上一個新臺階。但是想要更好地“走出去”,僅僅依靠企業自身的力量是不夠的,政府的政策扶持也至關重要。
近年來,廣西對本土建筑企業大力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搶抓機遇,積極拓展國外建筑業市場,不斷擴大建筑業生產規模,不斷優化行業結構和區域布局,作用顯著。
“真金白銀”扶持建筑業“做大做強”和“走出去”。2021年,廣西印發《關于促進廣西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25條措施,明確要進一步優化建筑業發展環境,對建筑業企業在“走出去”和“做大做強”方面予以獎勵,激勵企業提升整體實力。為讓《措施》落地落實,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統籌5500萬元全區建安勞保費結余資金,加快推進廣西建筑業企業跨區域承攬項目,鼓勵廣西建筑業企業“走出去”擴大生產經營規模。
除此之外,2022年11月25~27日在廣西南寧舉辦的中國—東盟建筑業合作與發展論壇、2022中國—東盟建筑業暨高品質人居環境博覽會,進一步向東盟國家展示了中國建筑業的先進理念、技術、標準和機械等,加強中國與國外先進技術、理念交流,提升中國建筑業的國際影響力,推動建筑企業做大做強,助力中國工程建設標準“走出去”,打造“中國建造”靚麗名片。
打造過硬本領深化合作
據人民網報道,BIM技術(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當前,這些富有科技感的詞匯,正在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浪場中頻顯,全新賦能傳統建筑建造行業,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程建造正深度融合。面對這一發展形勢,廣西建筑業又該如何鞏固自身力量,在眾多建筑企業中脫穎而出?
2022年,廣西印發了《廣西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十四五”末,廣西建筑業產業規模躍上新臺階,產業結構實現整體優化,建筑工業化程度達到全國平均以上水平,科技創新智能建造取得明顯進展,綠色節能建筑實現跨越式發展,建筑市場秩序治理能力穩步提高,工程質量安全健康狀況持續改善。
《規劃》提出,廣西將從優化產業結構、優化建筑市場環境、提升新型建筑工業化水平、大力發展智能建造、創新生產組織模式、打造建筑產業工人隊伍、全面發展綠色節能建造、提升工程質量安全水平8個方面著力,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原總工程師毛志兵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智慧建造為技術手段的新型建造方式正在改變工程建造的產業鏈,是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動力之一。為此,廣西建筑企業的首要任務就是探索智能化建造,提升信息技術創新能力,如:智慧物料接收系統、BIM+智慧工地數據決策系統等智能建造技術,推進信息管理系統升級;以及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行數字化設計,提高精益化施工水平,提升高效益高質量。
除此之外,人才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在建筑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廣西建筑企業要加強校企合作,到各大高校吸納建筑人才,做好企業人才儲備工作,從而促進建筑工程質量提升、保證工程項目的進度與工期達到最優效果,讓人才梯隊建設為建筑施工企業的良性發展保駕護航。
在2022年中國—東盟建筑業合作與發展論壇上,廣西大學廣西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光輝就曾表示,廣西建筑業應該結合自身產業鏈優勢以及《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市場的需求,練好內功,構筑核心競爭力,加大開放力度,把地緣優勢變為現實優勢,實現新的發展。
相信未來,在這條“建造”的陽光大道上,廣西建筑企業將為東盟國家帶來更多建筑驚喜,書寫更為恢弘的“建筑”篇章。
·聯系編輯:229603372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