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海

一、職場綜藝如何破題
職場題材確實是我創作經歷中很難啃的一塊“硬骨頭”。首先,職場行業眾多,很難找到行業的共性;其次,職場情緒眾多,如何進行擇取放大也并無參照。如何與觀眾建立有關行業意義、精神和價值觀的深度認同,即找尋職場的“情緒共情”,成為職場題材破題的關鍵。
團隊先是做了扎實的調研,我們發現,“對于職場,年輕人有迷惘、有焦慮,但更多的是憧憬和期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份調研向我們展示一個信息:好的職場綜藝,需呈現積極向上的職場;真正有價值的職場綜藝,是要有溫度的。觀眾能從綜藝中看見生活的美好,也能收獲解決現實困境的答案。觀眾獲得情感共鳴和自我探尋,是職場綜藝存在的意義。
“職場的溫度”該如何呈現?經過大量調研和面談,我們確定了“職業精神+職場奮斗”的關鍵詞。我們發現,無論什么年齡階段的職場人群,他們對于探尋世界的赤誠、不認輸的闖勁和對夢想的執著是共性的;無論是什么行業,都要讓受眾體味到職業的艱辛、前輩的奉獻、后繼者的雄心和精神的傳承,因為孜孜不倦、努力奮斗的面貌,總是能打動人心的。
明確節目定位后,就要落實到行業選擇上了。團隊采用集體提案的方式,共30多個行業被推薦,大家各抒己見進行投票,最終,“法醫”脫穎而出。法醫并不是世俗眼中的“好工作”,它既不光鮮亮麗,收入也平平,甚至聽起來有些“驚悚”,但這個職業卻是這個時代中理想主義者的縮影。法醫的堅守與信仰,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為理想發光發熱的真實的人。這不僅僅是他們的故事,節目之外也有更多人,愿意為了理想奮斗一生。法醫的堅持與奮斗,在所有熱衷于理想的職場人群中,是共通的。
同時,我們想進一步體現職場綜藝的社會價值與時代價值,“法醫”題材滿足我們的選題訴求。法醫學是國家醫學,作為“法”字當頭的職業,中國法醫是中國司法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必須大聲傳播主流價值觀,并承擔文藝工作者的社會擔當,讓職場綜藝超越職場的“技術指導”和“行業教學”,具有更共情和更高的站位。我們的題材就這樣確定了。
二、職場綜藝如何選擇嘉賓
確定行業后,代表行業的導師該如何選擇呢?首先,他得是行業頂級專家。在拜訪一眾專家導師后,我們最終確定了劉良教授。
劉良被稱為中國司法鑒定界疑難雜癥專業戶,身份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曾編撰教材,桃李滿天下;近40年的工作經歷,劉良參與檢案7000余次,其中不乏國內外的各種疑難、典型、重大要案,他曾榮獲“年度十大法治人物”“最美法律服務人”等榮譽。
但真正讓我們確定劉良教授作為導師代表,是因為初次見面時,他分享的兩個故事向我們傳遞了“法醫的溫度”,讓我們理解了他為何會因熱愛、責任和對生命的敬畏而從事這一行業40余年。
他分享的第一個故事,關于他的導師黃光照。黃光照教授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的創始人,也是新中國第一代法醫,劉良是黃光照的第一個博士生,他的碩士、博士階段都是在黃光照的親自指導下完成的。20世紀70年代,全國各地均出現過整個村子連續幾年沒有嬰兒出生的事件,一時間謠言四起、人心惶惶,衛生部高度重視,各地派出醫療隊調查原因,以黃光照為代表的專家們推測可能是中毒,但對于究竟是何種毒物卻毫無頭緒。劉良教授在給我們講述這段故事時說:“絕望是法醫經常要面臨的,但慶幸的是我們總能絕處逢生。最后的報告只有兩三頁,闡述了中毒與棉籽油有關,但這兩三頁差不多用了20年。”談到這項成就時,劉良感慨萬千,“黃老師在這個事件上救了數以萬計的人,但這20年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一次次枯燥的實驗,科研的寂寞,信念的堅守,靠著堅強的毅力和初心負重前行,背后的付出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做法醫要心地善良,要堅守初心,不要追名逐利而丟失自我,一心一意地做好本職工作?!币娒娈斕?,我們加了劉良教授的微信,看到他的微信名就叫“心地善良的法醫”時,我們被這種溫暖感動。劉良傳承了黃光照的品質,正如劉良的微信備注:“做法醫要做到兩個真,真誠對人、真實還原,做法醫要先做好人?!边@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們,這一刻我們感受到了行業的溫暖傳承。
其實在職場中,夢想與現實并不相斥,工作和理想亦是相通。當初心和熱愛貫穿始終,誰又能說職場沒有溫度呢?在“職場”與“現實”捆綁的時代,只要勇敢地邁出步伐并一直堅持,總是如此有力量和打動人。
第二個故事關于劉良自己。劉良的父親劉清瀾,因為知曉醫學院教學資源極度緊缺,決定進行遺體捐獻,為法醫行業奉獻更多價值,而這件事的結果,將是他會被真實地推進劉良每天工作的解剖室,成為教學用具,為醫學生當“大體老師”。跟遺體打了一輩子交道,劉良深知“大體老師”意味著什么,會經歷什么。經過很久的掙扎,他才最終同意了父親的決定。數年后,劉良也簽下了遺體捐獻協議。他說:“我覺得我的父親還活著,就在我身邊,捐贈自己的遺體,我又可以和我父親在一起了,可以團圓了?!睆淖畛鯇Ω赣H的不理解,到以這種方式與家人團聚,他們都在以自身為基石,搭建著法醫這個行業的橋梁。
與劉良的初次見面,讓我們震撼的,不只是他輝煌的履歷數據,更是我們現場可感受到的法醫人真實的作為,以及帶來的真實觸動。它無須裝點,僅是如此溫暖地擺在我們面前,就有足夠力量。我們當即確定了劉良教授作為法醫季的帶教導師。
三、職場題材如何拍攝
確定了行業,確定了核心嘉賓,接下來便是節目內容的構建。簡單概括,《初入職場法醫季》是一檔聚焦真實法醫職場的文教類節目,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為精神內涵,以弘揚“努力讓人民群眾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為價值追求,聚焦對國家司法建設有重要貢獻的法醫行業,展示新老幾代司法人的精神面貌,展現職場關懷,還原精彩的職場生態,鼓舞年輕人在奮斗和實干中實現人生理想。
節目核心以“生命死亡教育”和“守護司法公正”為雙重內容主題。在“生命死亡教育”上,我們走進法醫工作日常,記錄生動的法醫職業實踐,為觀眾上了一堂堂別開生面的生命死亡教育公開課,并引發受眾對于生命的更深層次思考;在“守護司法公正”上,以弘揚“努力讓人民群眾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為價值追求,我們以案釋法,呈現“案件調查、現場勘查、匯報總結”等案件的諸多環節,通過不同主題的案件考核,致敬司法公正,助力平安中國的建設。
此刻是在這里做分享,此刻的輕松和節目錄制時的壓力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初入職場法醫季》是“反向拍攝”。我們的題材如此小眾且冷門垂直;我們的拍攝方式又偏紀錄類型,“不販賣焦慮、不營造矛盾、不兜售成功”是我對編劇組提出的基本要求;對作為核心拍攝對象的實習生,我們反向性地提出“無主角”概念,即沒有人是配角,每一個人都是追求真理的主角,他們均是心中有夢、眼里有光、腳下有路、背后有愛的職場“主角團”。我們的臺本內容不是戲劇性的情節設置,而是以扎實的法醫教科書打底,把綜藝臺本打磨成了專業類的法醫視聽教學課件。這一系列內容反向操作,一度不被市場看好,同時,身上背負著幾千萬元的制作成本壓力,讓我在那幾個月幾乎夜不能寐。
溫度和深度共存,質感和連接感同在。節目“逆襲”成功,正如預判“行業的溫度”成為節目突圍的關鍵,受眾對節目精神和價值觀的深度認同,讓節目在上線后快速破圈。1540多個公檢法機構與節目聯動,237家政務藍V助力,共同打造法醫公開課堂,讓觀眾看見司法公正中的法醫力量,單季節目芒果TV站內播放量破18億,微博節目熱議話題閱讀量破70億,節目入圍亞洲電視大獎“最佳原創網絡綜藝節目”,最榮幸的是節目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22年網絡視聽精品節目”。2023年的《初入職場法醫季》豆瓣評分9.1,霸榜國內口碑綜藝榜?!胺ㄡt季”系列節目在口碑和市場表現方面取得了雙豐收,再次體現了芒果TV獨樹一幟的主流媒體價值取向和社會擔當。
新領域新文藝,好內容創未來,回顧《初入職場法醫季》,所有的內容設置無不展示了行業溫度,與觀眾達成了深度共鳴?!冻跞肼殘觥废盗行乱患炯磳?,我們將繼續走近更多在角落里閃閃發光的行業,通過節目的探索,傳遞給每個人不同崗位、群體背后溫暖的精神價值。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錨定航向,創作與時代脈搏共振共鳴的作品,打磨精品,啟航文藝新征程。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