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
從一年前開始,王啟鵬就在“催債”。
王啟鵬是陜西省禮泉縣山西頭村扶貧互助資金協會會長。該協會成立于2017年,依托財政扶貧資金和村民自愿交納互助金作為資金來源。村民若有產業發展項目,可向協會申請短期小額貸款。
2021年1月至4月,協會的資金賬戶先后支出了3筆貸款,總計5萬元。一年期限到了,貸款卻遲遲未還。當王啟鵬去催貸款人還款時發現,申請這3筆貸款的3個人,雖然都知道自己名下有貸款,但貸到的錢從來沒用過。仔細一打聽,才發現錢都被時任山西頭村黨支部書記張某挪用了。
張某是當地人,1983年出生,此時他已不再擔任山西頭村黨支部書記,這讓王啟鵬著急了。他多次打電話給張某催其還款,但每次都像擠牙膏一樣。“直到今年1月,一共才還了1萬多元。”王啟鵬說。
2023年2月,王啟鵬將這一問題反映給了禮泉縣紀委監委。接到舉報后,禮泉縣紀委監委組成核查組,對問題線索展開初核。“扶貧互助資金是專項資金,一分一厘都要用在刀刃上。”禮泉縣紀委監委第六紀檢監察室主任張剛望說,村干部雖然層級不高,但在老百姓眼里,他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張某的行為直接損害了群眾利益。
隨著調查的深入,張某的“套路”逐漸浮現出來。原來,張某在得知村里的扶貧互助資金協會可以申請低利息貸款后,就開始動起歪心思。2021年1月,他找到村里一個村民,謊稱“母親生病急需用錢”,希望以對方名義向協會申請2萬元貸款,并當場承諾限時還款。礙于張某村干部的身份,該村民便把自己的身份證、一卡通等所需證件一并交給了張某。
完成了這一步后,張某還需要解決貸款手續。根據《禮泉縣互助資金協會管理辦法》規定,發放貸款需要申請、審批、簽合同,還要提供詳細的產業項目、規模等信息。張某找到協會的會計王某儉,再次謊稱“這個村民想發展種植業,我幫忙跑腿代辦手續”,成功“借”出第一筆2萬元貸款。
嘗到甜頭后,張某又以村里其他兩個村民的名義,巧立名目騙取扶貧互助資金3萬元。核查組找到這3個“借款人”逐一了解情況,但他們都表示自己并沒有使用,不愿意償還。核查組隨即對協會會計王某儉進行了詢問。王某儉承認,這3個人的貸款手續雖然沒問題,但他當時并沒有和本人核實過,把關不嚴,違規發放,給張某虛報冒領提供了可乘之機。
案發后,張某歸還了全部涉案款,最終被給予嚴重警告處分。同時,王某儉被昭陵鎮紀委給予警告處分。
不明紀法、無知無畏,使得張某一次次做出覆水難收的選擇。“5萬元‘撂倒一個‘80后干部,實在讓人惋惜。”在禮泉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侯曉娟看來,張某的違紀問題對年輕干部的自身成長和惠農資金監管這兩方面,都具有重要警示意義,“如果能對權力有清晰的認識,絕不至于在事業起步階段,就栽了這樣的大跟頭;如果能嚴格把關每一筆扶貧互助資金的去向,這種欺上瞞下的行為就無處遁形。”
目前,針對全縣扶貧互助資金管理問題,禮泉縣紀委監委從案件查辦入手發出紀檢監察建議書,梳理暴露出的制度短板和監管漏洞,嚴查該領域貪占挪用、虛報冒領等違紀違法行為,以系統治理思維推進監督常態化,把監督執紀效能轉化為護航鄉村振興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