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元元 杜麗 徐在忠
摘 要:山東省泗水縣位于山東省的西南部,境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農作物以小麥、花生、玉米為主。目前,我縣的小麥種植面積達33萬畝,其中優質小麥種植面積約18萬畝。小麥是我縣的主要糧食作物,對全縣農民增收起到重要作用。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提高和農業種植模式的變化,近年來泗水縣小麥病蟲害發生情況復雜,因此加強小麥病蟲害防控工作,有效提高防治效果尤為重要。在農藥減量增效技術中運用綠色防控手段可以有效減少農藥使用次數,從而降低病蟲害對生態環境和農產品的危害。現以山東省泗水縣為例,探討綠色防控技術在農藥減量增效技術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字:小麥;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增效
引言:隨著農業的發展,病蟲害的化學防治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如何在今后的病蟲害防治中針準做到綠色防控,保障農業生產安全,促進農產品變準化生產,保證農產品質量。本文將將結合山東省泗水縣的實際情況進行探析。
1綠色防控對治理小麥病蟲害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它與傳統防治技術有著顯著的不同,因為它不僅能夠科學有效地防治病蟲害,還能夠確保小麥的品質。引發小麥病蟲害發生的原因相對較多,所以其防治工作在開展的時候具有極為復雜的特點,在防控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預防以及生態防治等措施,來盡可能的使得化學農藥得到減量,從而降低小麥病蟲害所帶來的威脅問題為了確保小麥的安全性,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推動我國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得農藥減量增效的水平得到提升,避免過量農藥所帶來的毒副作用,在科學防控小麥病蟲害的同時,不僅僅能夠提升小麥產量以及品質,還能夠減少對周遭環境的影響,極為有利于保護生態現有環境。另一方面,綠色防控技術的運用,必定能夠使得財力以及物力投入量得到減少,并且不需要大面積施放化學農藥,使得勞動力得到科學化配置。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必須加強對小麥病蟲害的防控,不斷開發和改良新型小麥品種,并且采取有效的農業生態和物理措施,既可以有效地保護小麥的健康成長,也可以有效地抵御病蟲害的侵襲。
2綠色防控與農藥減量增效技術在我縣應用近況
目前泗水縣小麥主要病蟲害有小麥赤霉病、白粉病、蚜蟲、麥葉蜂、紋枯病等,其中小麥赤霉病發生普遍,近年來,小麥赤霉病已經從長江中下游、華南和東北麥區蔓延到山東省,這種病害的流行頻率也越來越高,由原本的偶發病害變成了常見病害,嚴重危害著當地的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多種因素,如秸稈還田、過量播種、氣候變暖等,都對小麥赤霉病的傳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近幾年推廣應用的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綠色防控技術應用到小麥生產中后,對控制泗水縣小麥赤霉病、條銹病等病蟲危害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對泗水縣小麥病蟲害的綠色防控,降低了農業面源污染和化學農藥施用量。減少了有害生物對農作物的危害,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據統計,每年可減少化學農藥施用量15%左右,畝均節本增效80元。在保障農作物安全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綠色防控和農藥減量增效技術的推廣應用,對保障泗水縣農業生產安全起到了積極作用,實現了“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目標。近幾年來,在泗水縣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的同時,還加大了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的力度,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監測預警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發生流行趨勢,同時開展病蟲情預測預報工作,為防治提供科學依據。近年來,我縣積極投入,成功建立26個農產品安全示范基地,并且積極推廣20余項植物病害防治技術,從而有效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使其年均減少10%以上,同時也極大提升了農作物的品質,為經濟、社會及環境帶來積極影響。
3綠色防控與農藥減量增效技術在泗水縣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近年來,據統計,泗水縣預估每畝產量能達到550公斤左右,旱田較水澆田產量預計少20%左右,綜合平均每畝產量約為480公斤。全縣共種植小麥約為22萬畝,預計全縣小麥產量約10萬噸。同時,農藥殘留超標還嚴重影響了農產品的品質,泗水縣小麥因病蟲害發生普遍,農藥施用過量,造成了農產品質量下降,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通過大力推行綠色防控技術,不僅能夠大幅度降低農藥的使用量,而且還能夠為我縣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撐。盡管這種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著諸多挑戰,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第一,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意識不強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和農藥減量增效技術主要以生物防治技術為主,該技術通過應用天敵昆蟲、性誘劑、植物源農藥和生物農藥等手段來對病蟲害進行控制,進而減少農藥的使用次數。目前,泗水縣綠色防控和農藥減量增效工作在各鄉鎮均有開展,但部分農戶對綠色防控技術的認識程度不高,不重視生物制劑和天敵昆蟲的使用;另外由于農民對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了解不足、對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薄弱,導致部分作物在種植過程中濫用農藥的情況時有發生,致使農業環境污染嚴重。
第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方式單一,由于受傳統“化學防治”思想影響嚴重,當前仍有部分地區采取“一噴三防”等常規措施來控制病蟲草害。雖然使用農藥的次數較少,但是由于農藥的使用不僅會產生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還會造成土壤及農產品污染。同時我國農業生產技術水平還有待提高,不能很好地掌握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方式。
第三,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模式單一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運用綠色防控技術和生物制劑已成為未來發展趨勢。但是由于對綠色防控技術認識不足和缺乏推廣經驗等原因造成目前我縣在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模式上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實施主體主要是農業大戶;綠色防控技術推廣不到位、示范面積小、示范效果差等問題。
4綠色防控與農藥減量增效技術
4.1堅持預防為主,減少病蟲害發生
對小麥病蟲害進行綠色防控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大力推廣應用良種良法,如應用抗病蟲品種、種子包衣、種子藥劑處理等技術,對小麥進行科學輪作倒茬,能夠有效的預防或減輕病害的發生。二是對小麥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通過藥劑拌種、種子藥劑處理等方式,可以有效的預防小麥種子攜帶病菌和害蟲。三是提高播種質量,如小麥播種前嚴格挑選適宜的優質種子,并通過拌種等措施來提高麥種質量,避免播種過程中出現漏播、缺苗等現象;在播種后及時進行澆水灌溉,也可以有效預防和減輕小麥病害的發生。四是合理安排種植方式,如根據不同的環境、土壤和氣候條件,合理安排小麥的播種時間、合理輪作倒茬等,可以有效的防治小麥病蟲害。
4.2利用生態調控,合理應用化學藥劑
4.2.1.小麥種子處理
在防治小麥病蟲害過程中,使用藥劑進行防治時,需要選擇優質的藥劑。種子處理是通過使用藥劑對種子進行殺菌、殺蟲等措施,使其不會受到病蟲害的侵害,保證其正常生長發育。目前常用的小麥種子處理劑有種衣劑和拌種劑,根據不同種類選擇適合的藥劑即可。泗水縣目前常用的藥劑有50%辛硫磷乳油,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等。另外,還可以將一些殺菌、殺蟲、殺草劑加入到種子當中,混合后進行播種,這樣可以起到預防病蟲害的效果。
4.2.2合理施用化學藥劑
在小麥播種前要做好施肥、整地等工作,施藥前要對所需化學藥劑進行處理和配置,確保藥效穩定。泗水縣近年來積極開展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加大推廣使用新農藥的力度,在生產中充分利用生物源農藥和植物源農藥以及高效低毒化學藥劑等進行病蟲害防治,利用這些生物、植物源農藥可以有效保護農作物不受病蟲害的侵害。
4.3加強宣傳培訓,提升科學使用意識
泗水縣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農藥減量增效技術宣傳培訓工作,不斷提高農民科學使用農藥的意識。首先,在做好小麥病蟲監測的同時,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平臺,加大對小麥病蟲防治知識的宣傳力度,提升農民在病蟲害防治方面的科學意識。其次,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要對鄉村農技人員和種植大戶開展多種形式培訓,不斷提升農技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種植大戶的科學使用農藥意識。在培訓時應注重宣傳綠色防控和農藥減量增效技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激發農民接受綠色防控、科學用藥意識,提升他們的防治積極性。要通過多途徑、多形式的培訓方式,讓農民掌握農藥減量增效技術和綠色防控技術。最后,要讓農民在種植過程中進行自主選擇,不要盲目的聽從他人的推薦,讓他們掌握病蟲發生規律以及防治措施,從而提高小麥病蟲害防治效果。通過組織農民參加技能培訓等方式,提升他們的科學用藥意識。
綠色防控與農藥減量增效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綠色農業種植模式,對提升泗水縣小麥產量和質量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麥種植中推廣綠色防控與農藥減量增效技術,有利于提高泗水縣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對于泗水縣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1]。
4.4選擇適宜技術,提高防治效果
泗水縣的小麥病蟲害防治工作以綠色防控技術為基礎,通過合理的農藥使用方法和適宜的農藥品種,有效地防治了小麥病蟲害。
利用生物防治技術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在防治小麥赤霉病時使用“百菌清”作為主要防治藥劑,這種藥劑對赤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對環境也不會造成不良影響;在防治白粉病時可以使用“粉銹寧”作為主要防治藥劑[2]。
4.5加強監測預警,及時科學應對
病蟲害的發生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周期性,因此加強監測預警,及時科學應對顯得尤為重要,這需要各級農業部門及時開展相關調查、監測工作,根據不同病蟲害發生的規律、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防控措施。
一是利用物聯網技術,建立植保專業物聯網系統。通過使用高精度的傳感器和物聯網系統設備,可以實時監測小麥各個生長階段的病蟲害情況[3]。
一旦出現異常情況,立即發出警報信息和預防措施;二是通過利用信息平臺技術,建立病蟲害信息平臺。通過平臺將病蟲害發生情況和防治方法及時上傳到平臺上,從而實現科學指導農民防治;三是利用電視廣播技術,加強宣傳培訓工作。泗水縣通過電視、廣播等多種形式向群眾宣傳病蟲害防治技術,從根本上解決了部分群眾不懂防治技術和打藥過于頻繁等問題,減少了農藥使用量。
4.6是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并與其他防治措施有機結合,盡可能減少化學防治次數,最大限度降低污染及殘留;五是加強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目前,泗水縣已建立了一支包括植保技術人員在內的200多人的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隊伍,實施專業化統防統治。通過推行綠色防控技術,泗水縣小麥病蟲害防效顯著提升,農藥利用率明顯提高。
4.7開展聯防聯控,健全防控機制
針對泗水縣小麥病蟲害發生情況復雜、突發性強、防治難度大等特點,為確保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到位,泗水縣將小麥病蟲害聯防聯控工作作為重點來抓。
4.7.1建立統一協調機制,強化部門聯動
泗水縣小麥病蟲害防治指揮部設立后,該縣農業、畜牧、公安、環保等部門建立了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對小麥病蟲草害防控工作進行了明確分工,做到了統一領導,統一行動[4]。
4.7.2突出重點區域防治,遏制病蟲蔓延危害
泗水縣小麥病蟲害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充分發揮了各部門職能作用,加強協作配合,針對發生特點和重點區域開展重點防治。同時,該縣還以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為依托,積極組織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強化對重點區域的統防統治,以減少小麥病蟲草害發生危害程度。縣農機局組織農機技術人員12人,為了更好地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我們將在各個示范點進行宣傳。我們還將指導農民如何管理麥田,以確保今年小麥產量豐收。我們還將組織一次座談會,邀請小麥種植戶、農民、農機手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并討論保護性耕作與傳統耕作之間的問題。通過保護性耕作小麥,我們可以讓它們長得更健壯、更旺盛、更抗病蟲害和抗旱抗寒。這一技術的推廣,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并且能夠帶動一片區域的發展[5]。
4.7.3完善應急保障體系,提高防治水平
泗水縣還進一步完善了應急保障體系,將預防與防治措施相結合。泗水縣成立小麥條銹病督導組,組織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開展病害統防統治。同時,備齊飛防無人機、農藥等物資,確保隨時開展病害防治。
5結語
小麥病蟲害防治工作是確保小麥優質高產的重要工作。在病蟲害發生后,農業部門應科學合理地采取預防措施,如開展農業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技術以及物理防控技術等。采用綠色防控技術,不僅可以有效減少農藥的使用量,而且還能夠有效降低環境污染,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通過應用綠色防控手段,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得到提高,其品質也有所提高。此外,生物制劑的使用能夠提升農作物的抗病能力,防止病蟲害對農作物造成不利影響,有效提升農業經濟效益。因此在農藥減量增效技術中應重視綠色防控手段的應用。通過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量和農藥污染。
參考文獻:
[1]查絨淇,孫影.農藥減量增產技術在水稻病蟲害防治上的應用,2020(5):5~6.
[2]黃璐璐,王站付,施儉,林天杰,徐春花,陸亮,郭棟.化肥減量對小麥產量和肥料利用率影響,2019(6):229~234.
[3]吳曉麗,李朝蘇,魏會延,劉淼,李明,湯永祿.四川稻茬小麥減肥減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2018(12):8-11.
[4]趙海龍.淺談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2019(8):25.
[5]段湘妮,何曉慧.尼勒克縣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融合示范推廣技術,2020(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