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佳珍
美術是幼兒十分喜歡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這個時期的幼兒都喜歡涂涂畫畫,剪剪貼貼,他們用自己獨特的藝術手法表達自己的內心情緒。因此,激發美術興趣成了讓幼兒運用藝術手法表達自己的內心情緒的基礎。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呢?筆者在以往的教育活動中獲得了以下感悟。
一、在創設環境中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兒童是參與活動的主體,為兒童創造輕松、快樂的環境是激發興趣的前提。斯騰伯格和洛巴特提出的“創造力多因素理論”認為環境是影響個體創造力發展的因素之一。為使幼兒積極進行創作,教師首先應為他們創造充分進行繪畫創作的條件。當幼兒拿筆畫畫時,說明他已有通過繪畫表達內心情感的愿望,教師要為他們提供足夠的空間,給他們準備好紙、筆、顏料等作畫工具,任其自由發揮。
其次要給幼兒提供一個寬松、自由的環境,促進幼兒創造能力及個性的發展。教師應鼓勵幼兒毫無保留地表現自己的內心情感,重視每個幼兒的個性表現及藝術創作,并及時給予贊揚與鼓勵,如“你設計的房子太有趣了,我很想住在里面”“你的畫色彩很鮮艷,用了很多漂亮的顏色”“ 你這瓶花做得漂亮極了,你愿意放在展覽角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欣賞嗎”等等,以加強幼兒與幼兒之間、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教師應重視激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以及幼兒在活動中的參與性,使幼兒愿意積極參與活動,盡可能滿足幼兒的表現需要。
二、在游戲活動中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美術活動是否有趣,幼兒是否感興趣,是教師需要思考的主要問題。游戲和美術活動相結合,可以讓幼兒在游戲中進行活動,可以激發幼兒的興趣,讓他們用自己的理解去畫、去制作、去玩,整個過程都是在游戲中完成的。同時,“游戲也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游戲更能給幼兒帶來快樂。所以,在美術活動中根據不同的內容穿插游戲,能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進行創作。例如:在小班幼兒畫“小白兔拔蘿卜”的命題畫時,我先帶幼兒到飼養角去觀察兔子,然后回到活動室,讓幼兒戴上小兔頭飾玩“小兔拔蘿卜”的游戲,最后再讓幼兒動手畫。由于有游戲作鋪墊,幼兒的畫都很生動,而且在活動中,幼兒會感到有趣,有參與的熱情。再如:在美術活動“有趣的表情”中,我組織了“美食一條街”的品嘗游戲活動,讓幼兒“逛商店”,品嘗酸、甜、苦、辣,并用鏡子照一照自己的表情,請另一位幼兒當小畫家,把表情畫下來。同時,自己也做了別人的小畫家,把別人的表情畫下來。一次美術活動在輕松愉快中結束了,由于幼兒的興趣較濃,畫出了各式各樣的表情,幼兒主動、自覺地初步掌握了一些繪畫技能。
三、在想象與表現中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在美術創作活動中,成人往往習慣于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和事物自身特征來表現事物。例如,我們畫天空一定是藍色的,畫太陽一定是紅色的,我們的思維已局限在事物的本身特征這一個大框里,但孩子是純真的,他們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興趣和好奇,他們的想象力是很豐富奇特的。在孩子的筆下,天空、太陽、花草等一切都有了生命,有了思想。如,幼兒會把小魚畫到天空上,理由是小魚想去看看天上是什么樣的;會把太陽畫成綠色,理由是太陽公公穿了一件綠衣裳……孩子的想象力是奇特的,思維是活躍的,教師不但不應拘束幼兒的奇特想象、奇特思維,而且應該鼓勵幼兒在活動中大膽想象,大膽表現,充分發掘幼兒的潛力,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培養幼兒的自信心,使其健康成長。
四、在客觀評價中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評價是美術教學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我把評價作品看成是一個提高幼兒審美能力的過程,讓每個幼兒參與,積極發表看法。陳鶴琴提出:“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影,而是有他獨特的生理、心理特點的。”每幅作品都是幼兒根據個人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他們在畫中的形色、空間等方面的表現也都有其獨特的創造性。因此,每次畫完畫,我就把全班的作品一張張貼出來,一個不落地展現在幼兒面前,讓他們互相點評、交流。有時,我還讓孩子們到前面向大家介紹自己是怎樣想的,怎樣畫的。有的孩子就像講故事一樣述說自己有趣的構思。然后我也會讓孩子們評論。我從來不給幼兒的作品打分,但我經常引導他們去比較,經常拿名畫家的畫,中外小朋友的畫讓他們欣賞,讓孩子們自己去發現、辨別,從中悟出道理。同時,我也適當靈活地用和藹的態度、建議的方式、商量的口吻指出改進之處,如“你畫面上的顏色搭配很奇特,如果能再協調一點就更好了”,從而真正達到規程中指出的“萌發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的要求。
總之,美術活動能有效地激發幼兒的興趣,開發幼兒的智力,陶冶幼兒的情操。作為老師,只有自身具有了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才能夠借助正確的方式,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