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榮龍 楊玉娟 王鑫棟 郭霓



關鍵詞:高原湖泊A;水質;現狀分析;污染;評價
中圖分類號:X824 文獻標志碼:B
前言
水資源的缺乏和污染是世界水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特別是水污染問題已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高原湖泊A是鑲嵌在云貴高原上的一顆“明珠”,是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當地人,所以高原湖泊A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母親湖”。20世紀70年代,由于歷史的局限性人們向高原湖泊A要糧,大量的圍湖造田運動使高原湖泊A湖泊面積急劇減少;目前高原湖泊A已進入老齡化階段,自身凈化能力差,水面面積僅為古高原湖泊A的25%,蓄水量僅為古高原湖泊A的1.9%;20世紀80年代國家倡導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當地城市規模和企業數量不斷擴大,大量污染物進入高原湖泊A;20世紀90年代,高原湖泊A嚴重地被污染,當時的高原湖泊A已經成為中國污染最嚴重的湖泊之一。
20世紀80年代末,人們治理高原湖泊A愿望的萌芽就已經出現。1988年西南片區第一座污水處理廠開始建設,1990年投入運營。西南片區第一污水處理廠的正式運營邁出了高原湖泊A治理的第一步。當地政府還推出了系列的規范和法規,高原湖泊A治理工作日趨完善。
截止2022年高原湖泊A流域已經建成并投入運行的污水處理廠達到27座,日均處理水量182.77萬m3。2013年,牛欄江一高原湖泊A補水工程開始運行,每年向高原湖泊A補水5.66億m3……高原湖泊A的治理工作是當地市的頭號工程和頭等大事。近年來,高原湖泊A的治理工作已經初見成效,水質不斷提升,但高原湖泊A地處城市南部,北高南低的特殊地形會導致大量城市污水流入高原湖泊A,湖中藻類爆發,富營養化嚴重等問題都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
1高原湖泊A水質現狀
1.1采樣點設置
高原湖泊A中采樣點的設置按照湖泊不同水域,進水區、出水區、深水區、淺水區、湖心區、岸邊區等,按水體類別設置監測垂線共設置:1#監測點-26#監測點共計26個。
樣品的采集、保存和運輸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規范》。
1.2檢測方法
此次水質檢測項目的分析方法均采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不存在非標方法,具體情況見表1。
1.3檢測結果
根據每月對各監測點的分析結果統計,計算出2022年1月-8月各監測點8個月監測指標平均值見表2。
2水質現狀分析
水環境的污染問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隨著人們對水質評價方法的不斷深入和研究,出現了單因子評價法、綜合污染指數法、分級評價法、模糊評價法和灰色評價等方法,文章以《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如表3所示)為參照采用單因子評價法和綜合污染指數法對高原湖泊A水質現狀進行評價。
2.1單因子評價法
依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Ⅳ類水質為計算依據標準,對高原湖泊A水質現狀進行評價見表4。
單因子污染指數計算公式如式(1)所示:式(1)中,Iib一第i個樣品第6種污染物的單因子污染指數;
Cib—第i種樣品中第6種污染物的實測濃度;
Cib-第b種污染物的評價標準。
當Iib計算結果≤1時,表明該項參數滿足規定類型的水質標準;當計算結果>1時,則表面該項參數不滿足規定類型的水質標準;標準指數值越大,表明水環境質量越差。
2.2綜合污染指數法
綜合污染指數法是利用單項污染指數結果再次計算而得到的一組數值,相比單因子評價法而言運用水質綜合污染指數來判別水體的污染程度會更加客觀和真實。綜合污染指數計算結果見表5。
綜合污染指數公式如式(2)所示:
當Pi的計算結果>1時,說明該指標超標;當Pi的計算結果≤1時說明該指標為達標。水質綜合污染指數分級見表6。
根據單因子評價法和綜合污染指數法判斷,當前高原湖泊A水質屬于中度污染的Ⅳ類水體,主要污染因子為COD和T-N。說明該湖泊經過多年治理后水體水質已經有明顯改善。
3對策建議
3.1嚴格控制農業和農村面源污染
高原湖泊A周圍的村莊、農田在降水和徑流的沖刷作用下,大量含氮、含磷、農藥重金屬和有機物的土壤、家禽類糞便、生活垃圾等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高原湖泊A,造成高原湖泊A嚴重污染。通過對湖體周圍劃線,在劃線范圍嚴禁開設規模化養殖場;對村莊排水管網進行改造,增加污水處理廠便于對排放污水進行統一收集和處理,這樣可以有效降低農業和農村面源污染負荷。
3.2提升污水處理廠凈化效率
2020年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當地市地方標準《城鎮污水處理廠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該標準要求的污水排放限值較國家排放標準《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更為嚴格。該標準的頒布和實施倒逼污水處理廠進行性能提升和技術改造。如:開展非常成功的超極限除磷項目,經過處理的出水總磷可以達到小于0.05 mg/L。建議污水處理行業持續開展污水除氮的專項研究,切實減少對高原湖泊A水體氮排放。
3.3加快完善智慧城市雨污分流系統的建設
雨季來臨城郊道路大量的污染物隨水流排入高原湖泊A和污水處理廠無法超負荷運行導致部分污水隨雨水一同排人高原湖泊A,這也是造成高原湖泊A污染負荷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立智慧城市雨污分流系統,通過地下管網將雨水統一收集至雨水池,經過在線設備監測分析符合《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的雨水可以直接排放,而對于超出標準的雨水需要進一步處理。智慧城市雨污分流系統的建成不但可以削弱污染物直接流人高原湖泊A的風險而且還能降低污水處理負荷,為污水處理廠安全、穩定地生產和運行提供保障。
3.4加強底泥疏浚并提升內源污染治理能力
高原湖泊A的污染物隨水體一路從北向南流動,由于種種原因水體交換緩慢,高原湖泊A水體交換循環周期約3~4年,在緩慢的流動過程中會有大量污染物滯留湖底,如果長期存在將會造成高原湖泊A的嚴重污染。通過增加對高原湖泊A底泥疏浚不但可以提高湖體本身的蓄水能力,還能降低污泥對高原湖泊A水體本身的污染。清理的底泥富含有機質,經過進一步處理可以變為有機肥料用于土壤改良、植被修復和水土保持,實現湖泊內源污染治理和土壤改良的“雙修復”。
4結論
高原湖泊A地處城市下游,換水周期長,自凈能力差。在自然演變和人類活動干預的雙重影響下,曾經被嚴重污染,不但使城市形象受損,還嚴重地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隨著人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和對碧水藍天的渴望,當地政府牽頭開展了一系列的治理工程如:環湖截污、生態修復與建設、外流域引水、人湖河道整治等。經過數十年的投入和治理,高原湖泊A正在重新煥發生機。高原湖泊A污染的治理是一個不斷摸索、提升和創新的過程,需要一代代的當地人長期堅持和不懈努力。為了讓我們生活的家園天更藍、水更清,所有人都應該加入對高原湖泊A的保護和治理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高原湖泊A將重放光彩,潤澤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