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建輝
摘 要:油茶是一種能榨出油脂的山茶樹種,是國內主要的油料作物,可作為潤滑油及美容油脂的原材料。通過對油茶種植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可以促進油茶生產與發展。油茶的種植方式很多,但最終還是要靠技術,才能確保其生產質量。本文剖析了油茶栽培在未來的發展趨勢,對油茶的種植和管理技術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油茶;栽培管理;林產品
油茶是一種特殊的油料植物,它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保健價值和經濟社會價值,油茶產業的發展潛力無限,有望成為國家的一項主要林產品,對提高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解決“三農”問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都有重大意義[1]。油茶栽培種植對我國林業產業發展的影響不可估量。2014年,全國油茶工業發展大會提出,發展油茶及其他木本油料工業,既與我國的生態安全息息相關,也與我國的民生事業息息相關,是實現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2],也是實現林業轉型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國的食用油供應,且保證我國食用油消費安全。廣西位于亞熱帶地區,又是我國的傳統油茶產地,廣西具有良好的發展油茶工業的區域條件,可發揮其獨特的區域、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優點,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可以有效提高廣西林業資源的質量與效率,推動山地地區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1廣西油茶產業現狀
1.1資源現狀
廣西是國內著名的油茶產區,品種豐富,主要品種有普通油茶、小果油茶和越南油茶等。在桂北區,小果油茶是本區的優勢品種;桂中區以普通油茶為優勢樹種。廣西桂南區,以越南油茶為優勢樹種,總耕地總面積為42.6萬hm2[3]。
1.2油茶研究現狀
廣西是我國第一個對油茶進行試驗和科研的省份,自1980年開展油茶種植研究以來,40多年來,廣西林業局成立專業部門對油茶栽培及種植進行研究,多次對良種繁育和豐產栽培的配套技術進行試驗研究,目前在油茶種植的綜合開發和應用上,已有了一些新的進展。在岑溪的軟枝油茶籽園中,選擇了岑軟2、3號,桂無1、2、3、4、5號等8份經國家森林大學森林植物品鑒委員會審核(認定)的優良種質[4]。三種方法,四季育苗的新模式,能夠有效提高油茶產量及品質,該模式主要在春夏季采用芽苗砧嫁接,在秋冬季采用幼苗嫁接,并輔以扦插,并采用矮密、早豐的采穗圃建設方法,該模式在國際上首次突破了組織培養難以快速繁殖的技術瓶頸,并在國際上首創了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相結合的技術,成功完成了對油茶種質的快速保藏。建立了以油茶組織培養后的新芽作穗條,以已發芽的油茶幼苗作切塊的盆栽技術。建立低密度、快速繁殖、組織培養繼代芽嫁接育苗、矮密早豐的采穗園,茶子油精制技術和去除油子油中的苯并芘技術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目前已建成3個油茶種質資源(廣西林業局、三門江林場和桂林林業局),共計10.67hm2,已有越南和泰國等國際和地區優質品種110份,無性系69份,家系35份,種源6個。除此之外,還主持制定了《油茶施肥技術規程》《油茶苗木質量分級》《油茶優樹選擇和優良家系選育技術規程》等地方標準,成立了廣西油茶良種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3油茶加工企業現狀
廣西油茶加工主要集中在南寧、柳州、桂林等城市地區,現目前已有100多家油茶深加工企業。在下一階段的發展中,油茶加工將逐漸延伸至河池、百色等周邊城市,年加工量能超過180萬噸[5]。截至目前,廣西省共有10余家大中型加工企業,油茶的加工已經具備了一些基礎,一些企業正逐漸由單純的粗油生產,向精煉油、化妝品基礎油和茶粉的綜合加工方向發展。
2油茶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2.1自然條件優越
廣西位于南亞、中亞兩個熱帶的季風地帶,具有溫度高、降水多等特點。年平均溫度為16~23℃,每年的太陽輻射總量為90~100kcal/cm2,每年平均溫度為10℃以上,積溫在5000~8300℃之間,連續的天數為240~358d,全國的年降水范圍為1080~2760mm,多數地區為1300~2000mm。該地區主要分布有低矮的山地和丘陵區,其土壤主要為磚紅壤、紅壤和黃壤等微酸類型,是我國最適宜油茶生長的地區之一,現已成為繼湖南和江西之后,在我國的第三大油茶產區。
2.2土地資源豐富
廣西是一個多山的地區,林業資源非常豐富,這一地區有著廣泛的開發利用價值。根據廣西七次森林資源調查,該區有159.4萬公頃的林地,是國內最大的林區。其中,適宜造林的荒山、荒地和火燒跡地面積達80萬hm2,適宜發展油茶豐產林。另外,目前廣西15°及以上坡度坡耕地共54.7萬hm2,其中25°及以上不良坡耕地占43.2萬hm2,亟待退耕還林,為油茶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廣西的油茶生產具有良好的土壤條件和發展前景。
2.3市場前景廣闊
我國食用油消耗量巨大,國內食用油的生產量遠遠不能滿足國人的消耗,據統計,每年大約有超過60%的食用油依靠進口。2022年,國內食用油總額達到166407萬噸,是2004年的十倍之多。但目前國內食用油的生產量僅為52101萬噸/年。油茶茶油營養價值豐富,可用于食用油的生產,不僅對人體有多種保健功能,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目前,國內市場對油茶的需求量大增,油茶種植市場前景廣闊。茶油和部分副產物除了本身的食用功效之外,還含有許多天然的抗氧化劑,它們對體內的活性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對活化酶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茶油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在美容、醫藥、化工,養殖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歐美發達國家及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每年都有大量的油茶皂素需要從我國進口,或者直接從我國進口油茶種子、干果等成分,用于生物農藥、化妝品、機械研磨劑等。油茶的開發潛力不斷擴大,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2.4單產量增加
廣西現存的油茶林80%為中低產林,大部分為20世紀60、70年代栽植的舊林,存在著種類繁多、質量差、栽培粗放經營、多年未得到有效治理等問題,總體上處于“人種天養”的半野性狀態,導致了整個林分的生長期出現了較大范圍的退化,衰老和果實減少等現狀。目前,油茶品種的油料產量較少,且單產只有117kg/hm2。但當前岑溪軟枝油茶的平均單產已達到900kg/hm2,遠超低產林分,具有較大的增產潛能。
2.5生產價值大
與其他的油料作物相比,油茶具有較大的生產價值。在國內,紅葉油茶是最主要的生產品種,其單果可結種子15顆,產量極高。近年來,在芽孢捕獲器,實時監控系統,水肥一體化系統,以及種植自動化系統的支持下,油茶的產量和質量都有了明顯的提升。油茶不但能制作出純天然的植物油,而且還能清熱解毒,抗衰老,美容養顏,在各種主要的保健產品中都有應用。另外,油茶籽殼還可作為清潔劑和綠色化肥使用,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從投入的觀點來說,由于油茶自身產量高,質量好,其經濟效益非常豐厚。如果考慮到茶葉殼和茶皮的附加值,經濟效益更高。隨著我國種植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生產自動化水平的提高,油茶的生產效率將會大幅度提高,其經濟價值將會隨之提升。
3油茶栽培管理技術
本文主要從選地、整地、選種、育苗、油茶撫育管理以及成林管理等方面提出油茶栽培管理技術,具體如下:
3.1選地、整地
油茶屬山茶樹喬木,對其生長條件的要求很高。首先,種植作物的地方,土壤一定是酸性的。其次,要有足夠的陽光,溫度要保持在17℃以上,而且要有充沛的雨水,保證土壤中有足夠的水分。如果水分不足,不僅會對油茶的生長發育產生影響,還會影響油茶的含油量,從而影響油茶的產量。因此,要確保油茶的產量,最重要的是要給油茶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因此,要使油茶與其所在的環境相匹配,從而提升油茶的存活率,首先需要認真選擇一片符合油茶生長需求的土壤,之后再進行前期的調研和合理的規劃。依據土壤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整地、栽植方式和栽植密度,使油茶幼樹生長所需的土壤、光照和水分三方面都得到滿足。保證所選的土壤是酸性的,具有很高的肥力和松軟、通風等特點,促進油茶的生長發育。同時,還可以結合當地的具體條件及當地的經濟狀況,進行合理的開發,增加油茶產量。至于栽植的密度,則要視具體的立地條件和土地的肥力情況而定。在油茶栽種時,為了維持苗木葉片表面的水份,應將葉片表面的多余部分切除,以確保苗木的存活率。
3.2選種、育苗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優質的油茶樹更容易提高油茶的產量和質量。另外,由于不同種類的油茶,其生存習性和對環境的適應程度都不相同,因此,必須進行野外調查,選擇最適宜本地生長的油茶樹。目前,各地的育種機構都會提前篩選出更適合本地氣候特點的品種,并將這些優質品種向基層推廣。所以,在大多數油茶種植戶看來,地方上主要推廣的品種才是最合適的。在當前的生產技術條件下,油茶苗木的選育多采用嫁接方式。用這種方法培育出來的油茶,品質更好,產量更高。在種植時,首先要將種子放入水中,這樣就可以將里面的雜質剔除,然后再進行滅菌。然后以此為基礎,進行下一階段的培植。當油茶苗有了一定的形狀后,選擇早春、早秋,將秧苗嫁接在油茶樹上,然后用專門制作的透氣性薄膜進行綁扎,能有效提高油茶存活率。
3.3油茶撫育管理
油茶種植管理是一項精細的工作,精細管理水平的高低,影響著油茶樹苗生長的好壞,時刻關注油茶樹是否會受到蟲害以及結果的時間等,直接影響著油茶的產量。油茶一般是一、二年生苗栽植[6],后期的撫育管理主要包括撫育管理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人工授粉技術和種子收獲技術。就撫育管理技術而言,從播種至收獲,必須進行兩次撫育管理。種植一年以后,主要是進行雜草的清除和土壤的改良,并對茶樹進行適當的剪枝;同時,修剪掉有病的枝條和長勢不強的枝條,培養出高質量的枝條,讓油茶樹充分吸收陽光和水分。另外,要注意觀察土壤的含水量和肥力,在樹根處適當地澆點水。在病蟲害的防治上,首先要做好土壤的消毒工作,其次要做好病蟲害的預防與治療工作。利用人工蜜蜂進行生態控制,既能解決人工傳粉所需的人力不足問題,又能實現對油茶病蟲害的生物控制。這樣既節省了費用,又能保護生態環境。在秋末至初冬這段時間進行油茶籽的采收,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油茶籽的含油量,提高油籽的利用率,降低因氣候變化而帶來的品質損傷。
3.4成林管理
造林后,要定期翻耕林地,使林地土壤成熟,適宜樹種生長。另外,要對土壤進行科學施肥,適當地增加有機肥,可以提高油茶產量。除此之外,還要對油茶樹的枝條和葉片進行修剪,將病枝、弱枝砍掉,保留能夠長出果實的枝干,給其他枝干的生長留出足夠的空間,這樣才能提高油茶的結果率和產量。而在傳粉上,山茶的傳粉主要依賴于昆蟲,如蜜蜂等。因而,可通過天敵蜂來提高油茶的傳粉效率。
4油茶栽培管理水平提升對策
4.1林地精細化管理
種植是基礎,管理是保障。因此,必須加強對油茶種植的精細管理。首先,要制定合理的種植計劃,建立相應的管理機構,明確責任,開展實地調研,并與本地條件相結合,因地制宜。為了充分發揮油茶產業的經濟效益,必須對油茶種植及發展做出詳細的規劃,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產業建設項目,以吸引投資者參與。在此基礎上,結合地區條件,進行大規模的機械化加工,不僅可以降低人工費用,而且還能有效地提高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4.2加大資金投入
資金是油茶產業發展的先決條件,只有足夠的資金投入,才能有效保證油茶的種植與生產。從最初的栽種和培養,到后來的栽培和管理,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想要對油茶種植栽培進行精細化管理,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作為保證。為此,國家在發展油茶的前期,除了要大力推廣高品質的種子外,還要給有關行業以有力的財政扶持,制定有利于油茶發展的政策,大力發展油茶產業,促進產業建設和發展。此外,還可以制定一些優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油茶栽培種植中來。
4.3引進先進科學技術
現代工業的發展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持,油茶工業也是如此。所以,相關部門為油茶種植提供科技服務是保障油茶栽培種植的重要舉措。一是強化科學選育,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對已有的種質特征進行優化,選育出優良的油茶種質。二是加大人才的培育力度,通過對基層科技工作者的職業訓練,提升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指導相關人員運用先進的栽培技術,發展油茶種植與生產。三是加大科技宣傳力度,利用“科技下鄉”等多種形式,拓展油茶栽培技術的運用,使科學進入到每一個家庭。四是加強與當地種質資源的科技交流,積極與當地的種質資源部門和研究機構進行對接,共同推進當地的油茶科學研究。
從當前的形勢來看,油茶種植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本文通過對栽培技術的選擇、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能夠使油茶的種植與生產得到更好的發展。由于油茶種植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市場需求,因而引起了大量的投資商的注意,加之油茶具有巨大的生態價值,因而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隨著油茶栽培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對油茶產業的關注,使其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日益明顯。但是,在提高油茶栽培種植技術的基礎上,還需要進一步強化經營管理,提高種植和管理水平,以促進油茶的產業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周世勇.零陵區油茶撫育現狀及產業發展前景探討[J].中國林業產業,2021(09):67-68.
[2]陳坷蘭.安仁縣油茶產業發展前景與對策建議[J].綠色科技,2021,23(13):133-135.
[3]黃鳳堂.油茶種植技術與發展前景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1(06):123-124.
[4]陳全浩.瀘溪縣合水油茶產業發展前景探析[J].林業科技情報,2018,50(03):18-20.
[5]滕樹文.油茶栽培管理技術與油茶產業發展前景分析[J].現代園藝,2018(08):17.
[6]陳秀庭.廣西油茶產業發展前景探討[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6,39(02):115-11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