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健
摘 要:本研究針對八角栽培過程中的關鍵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首先,分析了八角生長環境需求,指出改良土壤和合理灌溉對提高八角生長和產量的重要性。其次,研究了八角繁殖方法,包括人工授粉和無性繁殖,以提高繁殖效率。同時,本文探討了八角病蟲害防治策略,如針對特定病害和蟲害采取相應藥劑防治,保障八角樹的健康生長。為推廣八角栽培技術,本研究提出了成立八角栽培科研隊伍和建立示范基地的建議。在研究中,實際操作數據和案例用以支持論文的觀點。本文為八角栽培技術推廣和產業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旨在為提高八角產量和品質,推動產業發展作出貢獻。
關鍵詞:八角栽培;土壤改良;繁殖方法;病蟲害防治
引言
八角(Illicium verum),又名大料、八角茴香、八角果等,是一種常見的香料,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和化工行業。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八角的需求量持續上升,市場前景廣闊。然而,目前我國八角的生產技術水平有限,產量與品質的提高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旨在研究和推廣八角引種及規范化高產栽培技術,以滿足市場需求和促進產業發展。
1立項依據
1.1用途廣,效益高
八角的果實含有豐富的揮發油,具有獨特的香氣和味道。在食品工業中,八角被廣泛應用于調味品、糕點、飲料等方面。據統計,我國每年調味品市場的消費量達到數百萬噸,其中八角占有很大比例。此外,隨著餐飲業的繁榮,對于八角等香料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在醫藥領域,八角具有驅風、消痰、止痛等多種藥理作用,用于治療胃痛、咳嗽等癥狀。在化工行業,八角的揮發油可以提取出芳香劑、殺菌劑等高附加值產品[1]。
1.2氣候、土壤條件適宜
浦北縣位于廣西南部北部灣畔,地形北高南低,丘陵地帶為主。氣候炎熱,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21.1℃,降雨量充沛,達2062.7毫米。夏秋受海洋季風氣候影響,多雨且易遭臺風,冬季少雨偏旱。氣候條件有利于多種林木生長,特別適宜桉類、紅椎、米椎等樹種。
浦北縣水資源豐富,擁有南流江和西江兩大水系,共計河川總長446.4公里,河川年均徑流量2348.1百萬立方米。主要江河包括南流江水系的小江河、南流江等,及西江水系的武思江、溫湯江等。
土壤主要由第四紀粘土、花崗巖、砂頁巖等發育的赤紅壤、紅壤及黃壤。從東北部至南部分布有雪山期花崗巖,北部偏西及南部花崗巖帶以南分布有泥盆紀和二迭紀硅質巖、坭巖,以及志留紀粉礦巖等。第四紀紅土分布于南流江沿岸高階地。土壤有機質豐富,但普遍缺磷、缺鉀。速效磷含量均在10ppm以下,速效鉀為40~80ppm,pH值在4.2~5.0之間。花崗巖成土面積占全縣總面積85%,土壤結構松散,加上森林經營活動,容易導致土壤流失和肥力下降。
2特征特性
2.1植物學特征
八角的根系呈蘗生狀,具有較強的分枝和吸收能力。主根可深入土層1-1.5米,側根分布在土壤表層,范圍可達2-2.5米。根系分布廣泛有助于八角在干旱條件下頑強生長。此外,八角根系中含有豐富的植物化合物,對于提高土壤肥力和抑制土傳病害具有積極作用。
八角的莖為木質多年生植物,直立生長,樹干圓柱形,樹皮灰褐色,具有縱向裂紋。幼樹易分枝,成熟樹高可達8-15米,直徑一般為25-35厘米。八角的芽為鱗片芽,常綠。葉對生,葉片為橢圓形或卵形,長5-12厘米,寬3-6厘米,邊緣有鋸齒。葉面深綠色,背面淺綠色,質地較厚,富含芳香性揮發油。八角的花為雌雄同株,花期為5-6月。雄蕊6-8個,雌蕊1個,花瓣6個,呈乳白色或淡黃色。花朵直徑約為1.5厘米,花序為圓錐形,花瓣呈錐形。八角花朵具有濃郁的香氣,可吸引大量昆蟲進行傳粉,提高授粉率。
八角果實為蒴果,成熟時呈暗褐色,表面有8個角狀突起,形狀如八角星。果實長度約為1-1.5厘米,寬度約為1厘米,重量約為0.3-0.5克。果實中含有豐富的揮發性油脂,如茴香醛、萜烯等,具有獨特的香氣。八角果實成熟期為10-11月,果實自然成熟后自行脫落,方便采摘和加工[2]。
2.2生物學特性
八角主要通過種子繁殖,也可采用扦插、嫁接等繁殖方式。種子發芽率一般在60%-80%,適宜播種溫度為20-25攝氏度。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種子發芽期約為15-20天。扦插法繁殖成功率較高,約為70%-80%,可在較短時間內大量繁殖八角苗木。八角為多年生常綠喬木,生長周期長,一般需4-6年才能進入結果期。八角樹可持續結果30年以上,產量逐年遞增,通常10-15年達到最高產量期。
3規范化高產栽培技術
3.1選地整地
選擇八角種植地塊,應充分考慮土壤、光照、排水等條件。八角樹最適合生長于多種土壤,包括砂壤土、黃壤土和紅壤土。它們需要土壤結構緊密,排水性能優秀,pH值在4-5.5之間,氣候條件是19~23℃,濕度應超過70%,并且每年的降水量應超過1000毫米。八角對光照要求較高,種植地塊應具備充足的日照時間,以保證八角充足的光合作用。
整地過程中,應進行深翻松土,將土層翻松至60-80厘米深度,利于八角根系的生長和發育。同時,應施足有機肥和磷鉀肥,提高土壤肥力。整地完成后,進行平整、排水溝的開挖,以保證排水暢通[3]。
3.2種植
種植前,首先要進行合理的行距和株距設計。一般情況下,八角的行距可設為3-4米,株距設為2-3米,以保證樹體間的通風和光照條件。
在播種之前,應該對八角種子進行徹底的消毒,具體方法是在50℃的溫水中浸泡大概30分鐘,之后再用清水徹底沖洗。接著,將種子放入溫度為20-25攝氏度的濕潤沙子中進行催芽處理,催芽期約為15-20天。催芽后,選取長勢良好的幼苗進行定植。
定植時,挖好適當大小的穴位,一般為40×40×40厘米。在穴底施足有機肥,然后將幼苗放入穴中,填土并適當壓實,最后澆透水。
3.3樹體管理
3.3.1幼年樹管理
八角幼樹是指從種植到開花階段(1至3年)的樹木。管理目標是促進樹體營養生長,增加枝條數量,擴展樹冠,培養早期豐收和穩定產量的樹形。為了達到1年生、2年發展、3年成林的目標,需要關注修剪、施肥和灌溉等方面。
在修剪方面,每年春季(3至4月)和秋季(9至10月)進行兩次主要修剪。修剪時,去除病弱、交錯、密集的枝條,保留主要結果枝,確保樹冠通風良好,陽光充足。對幼樹來說,修剪強度應保持在30%至40%,以促進生長。
關于施肥,新開發的山地容易長雜草,每年的1至2月和5至6月進行一次中耕除草。每年春季,施用氮、磷、鉀復合肥,每株幼樹100克。在生長旺盛期(4至7月),適時添加有機肥,例如每株施用10公斤成熟農家肥。此外,秋季(10至11月)施用磷鉀復合肥,每株約50克,以滿足果實發育所需營養。幼樹每株施用2kg農家肥或100g尿素,3年生樹施用200g尿素+100g復合肥。之后,根據樹勢適當增加施肥量。施肥時,距離樹冠滴水線外沿20厘米處對稱開穴,施肥后覆土[4]。
八角樹喜歡濕潤環境,不耐干旱。干旱時,應在早晨及時澆水,確保八角的水分需求得到滿足。在生長旺盛期,每7至10天進行一次適量灌溉,每次約每株30至50升水。遇到連續陰雨天氣,要適當減少灌溉次數,防止積水導致根部病害。八角樹較耐陰,剛種植的小苗容易遭受陽光灼傷死亡,可利用雜木林、雜草灌木等天然植物為幼樹遮陰,保持樹盤濕潤,防止陽光灼傷。同時,可以在八角幼樹之間種植花生、甘薯、大豆等農作物。這樣既可以增加收入,還能提高園地的保水和保肥能力,從而促進八角的生長。
3.3.2成年樹管理
成年八角樹的管理旨在提高產量和果實品質。首先,在修剪方面,每年春季進行一次適度修剪,以保持良好的樹冠結構,有利于光照和通風。修剪時應控制強度在20%-30%,以免削弱樹體生長。
在施肥管理上,應根據成年八角樹的生長期和結果期進行針對性施肥。施肥時需結合樹勢和結果量,以確保充足的肥力支持。在12月至翌年1月,施用促梢保果肥,這將有助于枝梢生長和果實發育。在6-7月,施用壯果促花肥,以增加開花率,防止花果脫落。施肥時采用距植株樹冠滴水線20cm的弧形或條形溝施肥法,溝長1.0~1.5m、深30cm,避免傷根,否則會導致花果脫落。
灌溉方面,成年八角樹對水分需求較高,但應避免過度灌溉。在生長旺盛期和果實發育期,每10-15天進行一次適量灌溉,每次灌溉量約為每株50-70升水。在連續陰雨天氣時,應適當減少灌溉次數,以防止積水引發根部病害[5]。
果實發育過程中,視生長情況可在謝花后對八角進行葉面肥噴施,以提高養分吸收效果。收果后進行適當修剪,剪除影響樹形的枝條,并施用適量復合肥料,以恢復樹勢,保證來年產量。通過以上綜合管理措施,可使成年八角樹形成柔軟下垂、均勻分布、豐滿充實的理想樹形,從而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
3.4防治病蟲害
八角樹的病蟲害防治對于提升產量和果實品質具有重要意義。在病害防治方面,根據不同病害類型選擇相應的藥劑進行處理。如針對褐斑病,可選用25%葉斑清1000~1500倍液或12%腈菌唑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預防。對于煤煙病,可采用0.5∶0.5∶100波爾多液或95%機油乳劑50~100倍液噴霧防治。炭疽病初期可使用25%葉斑清1000~1500倍液防治,病情嚴重時,剪除病枝病葉并焚燒,使用1∶1∶200波爾多液噴灑樹干和地面。
在蟲害防治方面,依據特定蟲害類型選擇適當的藥劑。如蚜蟲防治可使用50%抗蚜威1500~2500倍液或10%蚜虱凈600倍液。中華簡管薊馬的防治可在花蕾尚未開放前和花謝后各噴藥1次,采用吡蟲啉1000~1500倍液或阿維菌素1500~2000倍液噴殺。對于尺蠖,除了冬季清理園區和保護天敵外,還需加強幼蟲防治,使用1.8%阿維菌素乳油1500~3000倍液或10%吡蟲啉粉劑1000倍液噴殺。
3.5適時采收
想要獲得足量高質量的八角,首先需要把控好采收的時間節點。如果采收的時間過早,這時八角的果實可能還不夠成熟,同時果實中的水分還很多,等到將八角果實曬干之后,所獲得的成品數量將大大減少,同時其質量也無法得到充分保障。如果采收過晚,這時很多成熟的果實都將自動掉落到地面,再加上長時間受外界和土壤等眾多因素影響,果實會快速腐爛,導致產量和果實的數量降低。春季的果實一般在每年的3、4月份成熟,而果實的最佳采收時間應控制在清明節前后。而對于秋季的果實,其一般成熟的時間節點在每年的8、9月份,這類果實的最佳采收時間為“霜降”的10~20天之內。我們在采收八角果實時,最好是選擇在天氣相對晴朗的時候,采收的具體方法一共可分為兩種,第一種就是在八角果實成熟自動掉落之后,我們找準掉落時間段,在果實掉落一定時間內將其采收起來;第二種方法就是在果實成熟但還沒有自動掉落時,我們可以爬到樹上去采收果實,也就是說在果實整體呈現出黃褐色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準備開展采收工作了。
4推廣形式
4.1成立八角栽培科研隊伍
為了更好地推廣八角栽培技術,建議成立專門的八角栽培科研隊伍。首先,組建一支具備農業、植物保護等多學科背景的科研團隊,他們將負責對八角栽培的各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團隊成員可以來自不同的研究機構、農業部門和高校,形成一個跨領域、跨行業的合作網絡。其次,開展八角栽培方面的科研項目,例如針對病蟲害防治、養分管理、灌溉技術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通過實地調查、試驗研究,總結出一套適用于不同地區和條件下的八角栽培技術體系,為實際生產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最后,加強與基層農業部門和農民的合作,定期組織培訓班、技術交流會等活動,將研究成果傳授給實際生產者。同時,鼓勵科研人員深入田間地頭,了解一線生產情況,以確保研究成果能夠真正落地生根。
4.2抓示范促推廣
在推廣八角栽培技術的過程中,示范工程的作用尤為重要。首先,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區域建立八角栽培示范基地,以便在不同地理環境下展示高效、規范的八角栽培技術。示范基地應配備完善的設施,采用先進的栽培技術,旨在展示八角生產的最佳實踐。其次,組織各類培訓活動,如農技培訓班、現場觀摩會等,邀請農民和技術人員參觀示范基地,向他們介紹八角栽培的關鍵技術。通過這種形式,讓更多的農民親身感受八角栽培技術的優勢,增強他們推廣八角栽培技術的信心。最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為示范基地提供貸款、補貼等優惠政策,以降低示范基地建設和運營成本的壓力。同時,鼓勵農民參與八角栽培示范基地建設,提供相關培訓和技術支持,幫助他們提高八角栽培技術水平。
5發展前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八角作為一種具有獨特風味和藥用價值的香料,市場需求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據預測,未來幾年全球八角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6%以上[6]。在此背景下,發展八角產業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前景。另外,加強八角產業的國際合作和市場拓展,提高八角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是實現八角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通過積極參加國際交流活動、建立國際品牌等手段,將優質八角產品推向世界市場,實現八角產業的全球化布局。
6總結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八角栽培過程中關鍵問題的研究,為提高八角產量和品質提供了實用的方法。本文的貢獻在于提出了一套全面、可行的八角栽培解決方案,推動了八角產業的技術進步與市場拓展,為相關產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曾燕紅,張敏,玉新愛.八角豐產栽培及病蟲防治技術研究[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2(11):5-7.
[2]謝增強.淺談八角的豐產栽培技術與管理[J].廣東蠶業,2021,55(9):97-98.
[3]王全永.我國八角標準體系的現狀與對策[J].中國熱帶農業,2021(4):16-20+29.
[4]王全永.中國八角產業標準化現狀及對策[J].熱帶農業科學,2021,41(7):100-105.
[5]蒙書典.八角林低產的原因及改造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21(11):134-135.
[6]柏秋.八角低產林改造技術的推廣應用[J].現代園藝,2019(2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