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怡新
【新聞追蹤】
2023年3月4日,山東省發布了北洋海軍靖遠艦遺址的第一期水下考古調查成果,靖遠艦遺址位于威海灣海軍碼頭南約1.1公里處的海域,沉艦殘骸已完全埋于海底淤泥之下。
考古人員發掘出水各類文物201件,兩箱完整的哈乞開斯37毫米炮彈為國內首次發現,并發現了一枚保存完整的克虜伯炮彈,與靖遠艦主炮所用炮彈吻合。通過關鍵出水文物并結合歷史資料分析,可基本確認遺址中的沉艦系北洋海軍靖遠艦。
【拓展延伸】
靖遠號防護巡洋艦是清朝為其海軍向英國訂購的防護巡洋艦之一,作為北洋艦隊的重要一員參加了甲午中日戰爭,在黃海海戰中一度受創撤退搶修。威海衛戰役中,在定遠艦、鎮遠艦相繼受損后,丁汝昌在靖遠艦掛起提督旗,指揮艦隊堅持戰斗。靖遠艦拼搏于前,中彈甚多,被日軍炮彈擊中,航行至鐵碼頭南側擱淺,為免資敵,北洋高層指令發射魚雷將其擊沉。
【新聞時評】
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海戰,列強都是從海上開始侵入中國的。中國放棄和喪失了制海權,是導致戰爭失敗的重要戰略原因。甲午中日戰爭為我們提供了前車之鑒。海洋防衛是國家海洋戰略和國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和海洋權益,抵御來自海上的侵略,保障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維護世界和平,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今天,建設海洋強國的號角已經吹響,我們必須確立積極進取的海防戰略思想,大力發展以海上軍事力量為主體的強大海權,提高近海綜合作戰能力和遠海防衛作戰能力,為國家發展戰略提供堅強的力量支撐,決不能讓甲午戰爭的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