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墨
扎西拉姆·多多曾說:“歡喜承受大自然的每一落筆,筆筆都是天意。”私以為,中國傳統文化便是當今社會中最閃亮的一筆,最讓人認同。而我們當代青年,作為最具活力的力量,定要揚中華文化之美韻,傳承華夏之正氣。
現如今,多種文化類節目驚艷全網,國潮類商品早已名聲在外。這些都顯現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同中華文化,并借以表達自我的取向和熱愛。那么,我們該如何讓中國傳統文化展現出其更為獨特的魅力呢?
杜甫曰:“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我們堅持匠心鍛造永不言棄。刺繡、剪紙、皮影等都是由民間藝人精心鍛造出來的。亳州毛筆的八十八道工序、糖畫的細致精巧都傳遞著匠人們的苦心致志。由此可見,不經過匠心鍛造的物件難以彰顯其魅力,所謂“藝藝在心”。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堅持創新發展永不停息。網絡紅人李子柒,春天桃花盛開之時,她采下桃花釀桃花酒;桂花盛開之時,她采下桂花制桂花糕……她把古人詩意的生活用現代的方式——錄視頻展現出來,屏對面的我們無不震撼。當下電視節目《典籍里的中國》以創新的對話方式向觀眾展現中國文化。由此觀之,這些創新的展現方法承載著中華文化一路騰飛而起,吾輩當力行之!
時代楷模陳俊武在他的演講中說:“我們的責任就是站在國家最需要的地方。”我們堅持聽從國家召喚至上。鐘芳蓉深知國家考古人才短缺,立志將其一生投入到敦煌的飛天、唐人的衣襟和宋人的霓裳之中,潛心研究中華文化。我們相信有此初心的年輕人定能不負眾望,達到“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回眸一瞬滿襟濕,舉目已是山河綠;莫等白首空悲切,且隨東風沖九霄。”文化起,國家興。面對當下大好形勢,吾輩青年定要領悟文化精髓,踐行創新之道,聽從國家召喚,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注入青春力量,書寫來日華章。
中華文化騰飛起,青年尤需立潮頭。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認同中華文化,扛起青春責任。心中有丘壑,立馬振山河。
亮點借鑒
本文從認同之“心”寫到傳承之“行”,總分結合,收放自如。主體論證部分亮點突出:“領悟文化精髓”厘清了“是什么”的問題,可謂悟得透;“踐行創新之道”回答了“怎么辦”的問題,可謂抓得準;“聽從國家召喚”指明了“向哪走”的問題,可謂站得高。青春力量,涌動全篇。
(指導老師:郭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