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A
業有專攻,院士發聲當有邊界
鄭 因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行為規范(試行)》正式公布。《規范(試行)》新增“禁止行為”一章,為院士明確了行為“紅線”。“禁止院士公開發表與自身專業領域無關的學術意見”等條目引發網友熱議。
院士群體享有崇高聲譽,廣大群眾對其寄予厚望。必須看到,院士是學術權威,也是公眾人物,一言一行都受到學界乃至社會的關注,對學術風氣和社會風尚都有很大影響。從這個角度看,廣大院士應當珍惜這份榮譽,嚴于律己,積極發揮學術引領作用,更好地為自己的發聲負責。
術業有專攻,隔行如隔山。隨著學術分工的不斷細化,學科向著專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院士作為各自領域的頂尖專家,對學科發展深謀遠慮,對專業領域了若指掌,但這不意味著院士就是無事不知的“百科全書”。《規范(試行)》對院士發表意見作出明確規定,就是希望院士聚焦主責主業,發揮專業特長,把有限精力用在“刀刃”上,更好地引領各自專業發展、人才成長,而不應把過多時間投入到非專業領域。
(摘編自“人民網”)
素材B
提高系統思維能力,做到統籌兼顧
黃河“幾字彎”頂部的烏梁素海,天藍水碧,水鳥翔集。曾經,這里蘆葦泛濫、黃藻密布,“病”得不輕,當時“就水治水”,遲遲不見效。近年來從單純“治湖泊”到系統“治流域”,統籌推進全流域全要素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讓烏梁素海恢復良性生態系統,每年可減少100萬立方米的黃沙流入黃河。遵循系統治理思路,我國大力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系統治理、系統工程、系統謀劃、系統思維、系統觀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根據新的實踐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在這個過程中,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總結歷史經驗基礎上,提出并闡述了“六個必須堅持”等推進理論創新的科學方法,其中就包括“必須堅持系統觀念”。系統觀念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認識論和方法論,提高系統思維能力,就是在把情況搞清楚的基礎上,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十個指頭彈鋼琴”。
(摘編自“人民網”)
素材解讀
每個人都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利。對于院士而言,針對各領域事物保持自己的看法、在一定范圍內進行討論本無可厚非。但一些未經仔細審視的非專業言論,一旦公開發布,很可能造成不良學術影響,耽誤研究進程,甚至混淆視聽、誤人子弟。尤其在互聯網時代,一些似是而非的意見流傳到社會上,有可能引發惡劣社會影響。學術者,天下之公器。響當當的榮譽更意味著沉甸甸的責任。院士不僅要在專業領域上高人一籌,也要在科學精神上行為世范。堅持實事求是,對非專業領域保持一份謙虛與敬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正是追求真理的表現。
觀棋,心有全局;落子,精細布局。改革不能“孤軍突進”,發展不能“單打獨斗”,調控不能“零敲碎打”,安全不能“一失萬無”……“九龍治水、各管一頭”的頑疾必須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老路不能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
我們青少年要提高系統思維能力,學會辨別事物的方法,通過現象和實踐,努力看清事物的本質,將科學思想和方法轉化為今后學習和工作的成功實踐。
適用話題
思辨能力、大局觀、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