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生
理性與血性看似矛盾,實則相輔相成。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在遵從血性時保持理性,在理性思考時而又不失血性,淬理性之光,鑄血性之魂,方能立時代潮頭,做人生主宰!
三思而后行,在血性中保持理性。追溯歷史,血性在五千年中華文明長河中是不可忽視的一朵浪花。關羽敗走麥城對天長嘯,“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鐵骨錚錚;岳飛于賀蘭山回望金陵,“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滿腔熱血。這些都展示著中華民族血脈里、骨子里的血性,鼓舞著我們以一片丹心、一腔熱血報效祖國,但在血性支配我們的身體時,我們仍要保持理智。近代中國,由青年學生發起的“五四運動”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帷幕,學生停學、工人罷工,只為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可謂血性十足!但在游行期間,有人因過于激動而行動不理智,最后造成傷亡。由此觀之,即使再激動,我們仍要保持理智,三思后行;否則,那與熱血上腦的野獸又有什么不同呢?
擁熱血丹心,在理性思考時勿失血性。理性,是人區別于一般動物的重要標志。《禮記》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句話告訴我們,人在求學問時要先理性分析,再踏實踐行。孔明亦有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彼美硇匀タ酥朴_h望西方,啟蒙運動的先賢以理性為火炬,照亮教會統治的黑暗;康德更是把理性放置于人類認識的最高層次。但理性是萬能的嗎?答案是否定的,絕對的理性會使我們變成冰冷的機器,也不利于社會的進步與國家的發展。面對大城市的高薪待遇和家鄉的貧窮落后,絕對的理性指引我們偏向前者,但黃文秀、翁新強等一大批年輕人憑借血性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歸鄉,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奉獻出自己的力量甚至生命。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在不斷提升自己理性能力,追求更好的生活的同時,也應在心底留下血性的種子,不失自我,不流于俗,用自己的貢獻裝點盛世。
無論是血性,抑或是理性,都是由我們自己所掌握的。作為有理想的新時代青年,承載著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生在陽光下,長在春風里,應該學會理性判斷真假,血性適時迸發,在血性前保持理性,在理性時而又不失血性,沉著冷靜,心懷夢想,砥礪前行,為時代華章再添一筆青年的意氣飛揚!
點評
文章立論準確,主題鮮明,內容深刻。作者能夠從材料的中兩個關鍵詞入手,緊緊抓住“理性”與“血性”之間的辯證關系,運用多種論證方法,從不同的層面,進行了深入的論證,中心突出,思想內容深邃,是一篇考場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