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夢婷
“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縱觀古今之事,博覽中外之談,從福特到蕓蕓眾生,成大事者既看重細節又不拘小節。由此觀之:勝人者不啻細節,成事者不拘小節。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勝人者不啻細節,方可脫穎而出。
恰似下棋,“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也如自然,“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正是那微不足道的細節,促成了事物的成敗。福特正因彎腰撿拾垃圾的細節,才于眾多強有力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埋下日后大業之根;賈島反復斟酌,以推敲之細節成就千古流芳之美名,傳下名篇;錢偉長抓住數據,細枝末節處亦不肯放過,終鑄國之重器。所謂細節,即是人生鴻篇巨制中的一個細部針腳,雖不甚起眼,卻往往能牽連起整個過程。若不盡心盡力而為之,則所做事業就成了空中樓閣,缺少堅實的地基,偶爾風吹,頃刻即倒。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成事者不辭小節,方可行穩致遠。
所謂“花開成景,草長映青”,萬紫千紅的春光并不只美在一朵。物是如此,人生亦然。決定成敗的因素并不全在細節。昔者,劉邦赴鴻門之宴,憑的正是樊噲的一句不拘小節的“何辭為”,方才脫身;今朝,泱泱我華夏不計前嫌,于大災大難面前幫扶他國,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助國之昌盛,美美與共。“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莫拘泥于一處細節,若緊抓不放,則會使自己適得其反,使成功之路南轅北轍。
勝人者不啻細節,成事者不拘小節,以此“雙流江海,騰浪而行”。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對于細節,不僅要有“敢于抓”的耐心,也要有“敢于放”的勇氣,張弛有度,稱重有方。清末存亡圖存的運動浪潮中,孫中山立志“起共和而終二千年封建帝制”,從辛亥革命、護國運動到護法運動,不肯放過任何一處可以制勝的細節,卻也同樣可舍生忘死,為國而捐軀,終撕開封建夜幕,對細節的握與放,終令其心中驚雷響徹廣宇。細節影響成敗,成敗卻也不全然在于細節,把握好局部和整體二者之間的關系,方可有一輪明月,“照我滿懷冰雪”。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百年回首,再請長纓。春風紅旗下,凱歌行進中,我輩當知細節之理,明成敗之義,以個人螢燭之光補益民族日月之輝。
(指導教師 張路偉)
評析
本篇文章文采斐然,論證邏輯細致嚴謹。開篇語言整齊,從引用名言到簡述材料,再到點題,僅數行字就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得清晰明確。綜合運用多種論證方法,所用論據事例典型,具有說服力。文章的結尾再次點出中心論點,思想意義積極奮進,具有發人深思、引人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