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月
學生只有經過沉浸式的體驗,才能促進知識的理解與內化,掌握內在化學原理與方法。教師要加強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融合,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讓學生在體驗中形成深度的理解。
一、借助媒體創設體驗情境
化學學科與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可以借助圖片、視頻、音頻等呈現內容,調動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共鳴,讓學生產生直觀的體驗,大大提升教學的效果。教師要以多媒體呈現內容,讓學生沉浸其中,直觀地感受生活中各種物質的相互作用。如在學習人教版九上“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內容時,教者以多媒體呈現煤炭燃燒、鐵片淋雨后生銹、水分慢慢蒸發、冰雪融化、燃放煙花、燈泡發光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事物的變化。多媒體呈現生活中常見的物質變化,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對化學變化概念的理解。
二、借助實驗獲得新的學習體驗
化學具有一定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實驗教學也是化學學習的重要內容,能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讓他們在現象的觀察、原理的分析、結論的歸納中獲得綜合素養的提升。教師在授課中要為學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間,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實驗,并從中獲得愉悅的體驗。如在學習人教版九上“燃燒與滅火”一課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探究的平臺,讓他們通過實驗了解燃燒的條件。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蠟燭、火柴、鐵片、玻璃罩等用品,讓他們用火柴點燃鐵片、蠟燭,并觀察現象。教者讓學生點燃兩根蠟燭,并用玻璃罩罩往一根蠟燭,讓他們觀察在空氣中與封閉環境中的情況,分析燃燒的條件。教師以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讓他們通過實驗牢固地掌握這一內容。
三、通過合作交流增進學生的體驗
教師要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讓他們的信息得以分享、思想得以交流,增進他們的學習體驗,對所學知識形成深度理解。如在學習人教版九下“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一課內容時,教者將學生異質分組,讓他們準備好金屬資料,圍繞圖片、文字展開討論交流,從而了解金屬資源的作用。學生對冶鐵的原理進行探討。討論金屬資源的合理利用,學生通過積極的發言,調動自身的求知興趣。教師要尊重生間差異,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參與探討的機會。
總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體驗的機會,引導學生參與實踐、討論交流,激發學生的興趣,訓練學生的思維,促進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與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