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紅
小學是學生打基礎的階段,基礎打得扎實,才能在今后的學習中倍添助力。所以,教師要重視小學英語教學方法,轉變教學模式,開發課堂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那么,作為一名在一線教學的英語教師,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有效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呢?
一、主題教研尋方法
“主題化”教研模式不但可以解決課堂的真實教學問題,而且這樣的教研活動都有“鎖定問題”的后續研究,立足課堂,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促課堂教學最大可能地有效化,高效化。比如:英語習作課怎么上?我們六年級英語組經研討決定進行習作課研討突破,開展了“習作課”教研模式研討活動。在評課議課中,教師們的習作教學水平得到了提高。全組英語教師對習作課的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和理解,提升了專業能力,助推了教師的發展。
二、課題研究助成長
我參與了一個市級課題:“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聽說教學中的運用與實踐研究。眾所周知,英語語音的學習對于小學生而言是最具有挑戰、同時也是有難度的知識內容。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課程,不但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語感,同時也需要學生不斷地進行練習,掌握語音知識。在開始實踐時,我們學校英語語音教學還存在諸多不足,比如:有些教師不知如何教、不敢大膽教,學生興趣不濃、學不會、讀不準等等。所以我針對語音教學中所存在的不足進行深入分析,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讓小學生語音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地提升。可見,課題研究在助力教師成長方面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抱團理念提質量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一名優秀教師的成長絕不是獨行,而是專業成長共同體的相互啟發和推動。六年級英語團隊的組建,搭建了一個學習、交流、探討、積累的平臺,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充分發揮各自的智慧和力量,攜手共進,共同成長。以團隊力量抓學科質量,針對團隊分工整理資料,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學無定法,教無定法,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不同的教學內容應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沒有一種教學模式能夠適用于一切教學內容。但是無論采用什么模式和方法,我們都要使教學活動的設計符合新課程理念下新的教學目標與要求,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樂于學英語,善于學英語,真正成為學習英語課堂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