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A
淄博的“煙火氣”傳到了一線城市。深圳近日出臺新條例,今年9月1日起不再全面禁止路邊攤。此前,北京、上海、蘭州等城市也在探索外擺經營的相關政策。不少地區已經開始探索新型設攤形式,新的管理規范亟待建立。
其實,淄博早在兩年前就對居民擺攤做出指導。2020年6月,淄博經開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規劃12個便民疏導點、早夜市分布點,同時,在規定區域內經營將不收取任何費用,并且一切水電費全免。
然而,不再全面禁止并不意味著完全放開,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對商業外擺的經營品類、區域范圍以及外擺時間等也做出明確規定。針對試點外擺可能會產生地攤現象、影響市容市貌的問題,北京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推進外擺試點主要是滿足群眾休閑消費、品質消費的需要。
如何平衡城市“煙火氣”與市容環境的關系,如何避免一放就“亂”,一管就“死”?浙江大學盤和林教授表示,“大多數城管和路邊攤攤主的矛盾其實在于政策上的一刀切,在執法過程中不夠人性化”,對于商業外擺,不能簡單地給出“能”或“不能”的政策,而是要將具體的執法判斷交給基層,同時將監督基層執法者的權力交還給攤主、店主、居民。
(摘編自《文摘報》)
素材B
“地鐵會合點”細節變化蘊含城市治理觀念升級
在地鐵站里等人、找人,時常說不清楚具體方位,在站內兜圈子、繞彎子,讓人頭疼。不過,最近有網友在浙江寧波一些地鐵站內發現了一個新標識——“會合點”。有網友贊服務“貼心”,也有網友留言:“過于傳神可愛了。”
“地鐵會合點”成本不高,卻能夠切實地裨益乘客,讓他們感受到“被看見”“被呵護”的善意和溫暖。它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地鐵方面的細心與巧心。體貼、周到的服務背后,彰顯了城市治理的精度和社會發展的溫度。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不僅體現在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的繁華圖景里,也蘊含在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中。滿足老百姓更高品質的生活需求,不僅需要用科技手段實現智能化,也需要用“繡花功夫”提升公共場域管理服務的精細化、人性化水平。
(摘編自“光明網”)
素材解讀
路邊攤,映襯城市里的人間煙火,也折射城市的生機與活力。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理應在城市空間占據一席之地。從促進消費增長、活躍城市經濟出發,堅持民生至上,讓城市的善意和溫暖,通過解禁路邊攤的公共政策呈現出來,把路邊攤納入規范有序的治理軌道之中,讓市民感受城市的開放與包容,這才是城市管理升級服務應有的姿態。今天,答好擺攤經營與城市治理特別是城市社區治理這道考題,考驗城市決策者、管理者、擺攤經營者、居民等各方智慧。一個和諧的城市,一道美麗的風景,需要以上各個方面,用思想和行動上的自覺,一起努力,共同打造城市生活、命運共同體。
小小地鐵“會合點”,撥動了民眾的心弦,這主要是因為其精準把握了地鐵出行的現實痛點,并給出了實用的人性化解決方案,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小確幸”。這種“小確幸”的事情,正越來越多地在你我的身邊上演。一個又一個“小確幸”,給民眾送去了驚喜和溫暖,為基層便民服務“添磚加瓦”。這是用繡花針式的功夫進行精細化社會治理的生動寫照,也不失為“人本化”城市中的“驚鴻一瞥”,透著的更是大智慧、大格局。尊重和呵護民生,是解鎖文明至高境界的“鑰匙”,更是“答案”。這鑰匙與答案,就藏在生活中的“小確幸”中。
滿足老百姓更高品質的生活需求,不僅需要用科技手段實現智能化,也需要用“繡花功夫”提升公共場域管理服務的精細化、人性化水平,以滿足不同群體多樣化、差異化的訴求。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缺的從來不是辦法、渠道,而是意愿和動力。以精細化治理煥發城市活力,以人性化尺度呈現城市溫度,不僅需要制度的完善、技術的支撐,也離不開公眾的參與以及觀念的重塑更新。“解禁路邊攤”“地鐵會合點”雖然并非大手筆,但蘊含著城市善治的大道理。
適用話題
城市管理、人文情懷、觀念、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