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恩俊 陳小南 陳聲文 余建平 邵學新



摘要:為探究錢江源國家公園重金屬污染狀況,選取90個樣點,監測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及地役權改革措施對土壤Ni、Pb等八種重金屬元素含量的影響,進行來源分析和潛在生態風險評價。結果表明,約有2.2%的樣地重金屬污染物超過風險篩選值。地役權改革水田的污染物含量總體小于農戶水田。通過主成分分析法得出污染主要來源:來源1占比為44.2%為自然來源;來源2占比15.8%為人為來源。采用Hakanson潛在生態風險指數法,得出研究區內除Cd、Hg外6種重金屬的單項生態風險屬低風險;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土壤重金屬污染差異不大,總體較為清潔。
關鍵詞:重金屬;土壤;農田;生態風險
中圖分類號;X820.4 文獻標志碼:B
前言
土壤是陸地生態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為動植物和微生物提供必要的生長環境,也為人類社會提供物質資料。長時間的重金屬累積會造成土壤養分的流失與功能的退化,持續影響人們生活。自2005年土地整改以來,人們對于農用地土壤的污染情況越來越重視。研究尺度從田間至區域至全國不等,區域性的研究能夠為當地的土壤重金屬污染排放清單提供數據基礎。
錢江源國家公園地處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中國設立的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之一。為實現國家公園范圍內集體承包土地統一管理,并引導農民改變生產方式,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試點推行全國首例承包土地地役權改革。改革并不改變土地性質,區域內禁止使用農藥化肥、禁止焚燒秸稈、禁止引入植物外來物種、禁止違建大棚、欄舍、禁止干擾野生動物。文章研究了錢江源國家公園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及地役權改革措施對土壤Cd、Ni等八種重金屬元素含量的影響,為構建公園范圍內農田質量監測網絡、摸清農田土壤質量本底、評估地役權改革措施對土壤污染的影響提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