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師有話說:
沒有勞動,就沒有個人的幸福生活,更沒有社會的發展進步。
然而,我們常常親眼目睹有的學生不會系鞋帶,有的學生不會整理書桌,有的學生不會使用勞動工具……
只有讓學生親歷勞動過程,暢通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的通道,才能幫助學生形成對勞動的正確認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四維 三段 一體
“力行”勞動課課程構建理念:
勞動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學校以“勞動成就幸福人生”為理念,以培養懂勞動、會勞動、愛勞動的幸福少年為目標,構建“四維、三段一體”的力行勞動課程體系。
Q1:
什么是“四維”?
即勞動課程所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
Q2:
什么是“一體”?
即素養的幾個方面是統一的整體,彼此聯系,相輔相成,最終指向課程育人目標。
Q3:
什么是“三段”?
即小學低、中、高三個學段。
Q4:
學段目標內容是什么?
例如,“勞動能力”維度方面,我們以“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為該維度目標,依據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低段要求“能削鉛筆、分類整理書包和學習桌;能分類整理玩具;會清洗襪子、紅領巾等小件衣物,能整理自己的房間;會摘菜、洗菜、洗碗;會用掃帚、拖把等工具清理教室衛生”;
中段要求“會清洗校服、褲子等衣物,會折疊衣服;能分類整理書柜、衣柜和鞋柜;會切菜、搭配并做簡單的涼菜,會煲粥;能將廢舊物品再利用;能清掃校園衛生區、綠化區、養殖區的衛生”;
高段則要求“能按照一定方法快速地整理、合理處置書籍、衣物、玩具;能根據說明書組裝簡單的玩具、用具;會買菜、煎炒,能做一兩道拿手菜,會做饅頭、蒸米飯;能將閑置物品創造性地改造利用”。
層層細化,具體明確,形成了學段銜接緊密、能力進階明顯的課程體系。
Q5:
怎么完成這個目標呢?
①家校社協同,共同推進。學校每周開設一節勞動課,由勞動教師和有專長的家長、社會從業骨干入校指導學生勞動知識和基本技能。目前,已有80多位家長和行業骨干入學執教幸福茶藝、用餐禮儀、科學護牙等課程。學校還牽手沂南馬牧池實踐基地、永豐輪胎廠等,定期開展研學活動,進行勞動實踐體驗。
②設立勞動周,強化實踐。學校設立“五一”“十一”兩個勞動周。“五一”前在學校開展的勞動周,側重于學生在校內的主題勞動和素養展示;“十一”假期的勞動周側重于校外的實踐體驗。勞動周活動,樹德、篤行、培能,可謂一舉多得。
開設勞動社團,發展個性。學校開設花饃、泥塑、國畫、兒童版畫、創意物化等社團,利用周二、周四課后服務時間實施,讓學有所好、學有專長的學生更好地發展。
鏈接:
勞動課程設置背景:
學校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版》要求,深入落實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的新時代教育要求,基于學校育人目標,積極構建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體現學校特點的“力行”勞動課程體系,優化課程實施策略,促進勞動教育有效落地。
a. " 鳳凰于飛
b. " 格桑花
c. " 學生家長現場制作蛋糕
d. " 丁香糕
e. " 學生家長現場泥塑螃蟹
f. " "錦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