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多
多家知名教育集團市場及品牌部負責人,深度訪談過一千多個中國家庭,走訪過40余國,帶領五百多名學生到海外進行研學及文化交流。編輯多部國內外《研學手冊》,協助知名教育公司及中小學校長開發本土在地文化研學課程及相關書籍的編輯出版。
2022年11月29日,“中國傳統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無須花。
茶文化研學是基于勞動教育研學課程表現形式之一,又是非遺知識普及與文化傳承的主要表現方式。本課程以杭州茶文化日營研學的形式,介紹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通過講解授課+茶葉博物館參觀學習+動手體驗制茶技藝+課后實踐與思考四位一體的方式來加深學生對茶文化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傳統文化。
【教學目標】
了解我國茶葉的基本類型,了解常見茶類的特點及產地,初步認識我國綠茶七大品種;
體驗西湖龍井制茶的過程,掌握“抓、抖、搭”等典型工藝手法和要領;
培養學生學習自然知識、了解生產活動、認識真實世界;
培養學生熱愛勞動,關愛自然的品質,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激發學生發揚傳統美德,孝敬父母,懷感恩之心。
【課程安排】
1、破冰準備
杭州西湖指定地點集合,老師發放課程物料、講解日程安排及注意事項,同學們互相介紹并與小伙伴們一起進行破冰游戲,增加信任度,舉辦開營典禮。
2、茶知識授課
在風景優美的西湖邊上,帶隊導師在自然中講解我國茶葉的基本類型及常見茶的產地與特點,重點介紹今天要體驗制茶的品種——綠茶,講解我國綠茶的七大品種(西湖龍井、黃山毛峰、太平猴魁、洞庭碧螺春、信陽毛尖、廬山云霧、六安瓜片),展示茶葉樣品讓學生觀摩學習。
3、互動分享
導師引導學生分享與茶有關的詩詞、典故或名人故事。學生可以分組進行,講述比較生動、精彩的小組可獎勵茶制品或茶具。
4、茶文化探究
午飯后參觀中國茶葉博物館。此館是我國唯一以茶和茶文化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共有雙峰、龍井兩個分館,有數百種來自我國各地的茶葉。帶隊導師以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方式出發,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茶葉會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等眾多品種。茶事廳里會展示茶的現代應用與制茶工藝,這些問題在茶事廳里,導師會詳細解答并為接下來的西湖龍井制茶體驗活動進行理論鋪墊。
5、古法西湖龍井制作技藝體驗
陸羽《茶經》載:“錢塘(茶)生天竺、靈隱二寺。”清代乾隆六下江南,四上龍井,親封“十八棵御茶樹”,西湖龍井漸譽中外。西湖龍井的制作技藝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一般含水量75%的鮮葉經過一道道工序后變為含水量僅6%的干茶。炒制手法為“抓、抖、搭(透)、拓(抹)、捺、推、扣、甩、磨、壓”十大手法。學生在非遺傳承人的帶領下,觀看西湖龍井的制作技藝并親手進行制茶體驗。唯有親身體驗,才能對茶文化進行真切的思考和理解;唯有親手操作,才能體會非遺手藝人的辛勤與艱辛以及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與精深。
【行走課堂研學任務】
我國共有多少非遺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說一說你了解的我國非遺項目?
希望同學們參加完此次研學,能夠領會茶的精神——只要敢于像茶的殺青工藝那樣,在火與熱的洗禮中去蕪存菁,求真存美,最終一定會撥云見日,行則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