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皇帝的陵墓,于公元前246年始建,投入工匠達70萬人,耗時39年完成,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帝王陵,宏大的規模和豐富而精致的陪葬品,向世人展現了秦帝國的輝煌和繁榮。
打井挖出了古代兵陣
1974年3月,春寒料峭,陜西省臨潼縣西楊村村民楊志發等人,在秦陵東側1.5 公里的一個地方打井,意外發現大量碎陶片,以及成束的銅鏃、銅弩機等兵器,還有大量地磚。消息很快傳開,考古人員及時趕到現場考察,初步判定這里是一個陪葬墓坑。
通過半年挖掘,取得驚人發現:一個長230米、寬62米的秦代兵馬俑坑,坑內大量陶制士兵和戰馬,組成整齊的方陣,顯得威風凜凜。如此巨大的陪葬坑,中國乃至全世界絕無僅有。
發掘工作仍在繼續,到了1976年,在這座墓坑北側不遠處,又發現兩處兵馬俑坑。按照發現時間,這三個坑依次用一、二、三號命名,其總面積近2.3萬平方米。后來,又發現一個四號坑,有坑無俑。據說,當年因受陳勝、吳廣起義影響未建成。兵馬俑的發掘,證明秦陵是規模宏大、葬墓繁多、內涵豐富的帝王陵。
秦國軍事實力的見證
整個陵區的范圍為56平方公里,分為陵園和從葬區。陵園占地近8平方公里, 總體布局為外城包圍內城,居于內城中心的秦始皇陵墓,底部東西345米、南北350米的方形,相當于17個足球場大,墓頂近似穹形,象征“天圓地方”的宏大氣勢,寓意秦朝江山與宇宙同齡。墓體當初封土高達115米,現在只有76米。秦始皇的棺槨就安放在陵墓地宮內,不難想象,這里有大量珍貴的陪葬品;不過,由于受出土保護技術的限制,目前還無法進行保護性挖掘。
分布于陵園四周的從葬區,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個,其規模古今中外實屬于罕見。陪葬坑有銅車馬坑、珍禽異獸坑、馬廄坑和兵馬俑坑等。截止目前有5萬多件珍貴文物出土,其中最著名的是銅車馬,屬于所在陪葬品中的精華。這是一幅車夫駕駛馬車奔馳的造型,車、馬和人的大小,是實體的二分之一,完全仿真制作,是迄今中國發現的型體最大、裝飾最華麗、形象最逼真、結構最完整的金屬兵車模型。至今,其輪軸和鏈條仍能轉動靈活,門窗開閉自如,牽動車轅能載物行使,堪稱“青銅之冠”。
銅車馬主體為青銅所鑄,有的部分用金銀制作。巧妙地運用鑄造、焊接、鑲嵌、銷接、鉸接、軸連接等各種工藝技術,將三千多個零部組裝為一體,充分體現了古代軍事裝備的制造水平,真實再現了秦始皇御駕親征的風采。
再現古代兵陣的威嚴
前面提到三個兵馬俑坑,總面積達2萬平方米以上,占從葬區大片區域,是軍事陪葬的主角,共出土兵馬俑8000多個,戰車百輛,還有幾萬件金屬兵器。從服飾來看,兵馬俑分為士兵與軍官。軍官頭戴長冠,有高中低三個級別,普通軍官與將軍的冠和鎧甲有差別。士兵不戴冠,分別為步兵、騎兵和車兵,根據實戰需要,不同兵種裝備各異。武士俑分別手執弓箭、長矛、利劍、彎刀等9種兵器,身披鎧甲,胸前掛有彩穗。這一切都代表秦國擁有著強大的武裝力量和雄厚的武器裝備,是秦國軍隊編組的縮影。
這三個布滿陶兵陶馬和真刀真槍的俑坑,對秦陵以護衛之勢,成品字形排列,以千軍萬馬的陣容,忠誠守護著墓主人的皇威和安全。其中一號坑為“右路軍”,埋葬著和真人真馬同大的陶俑、陶馬約6000多個,看起來威風凜凜,軍容嚴整。二號坑為“左路軍”,有陶俑和陶馬1300余件,戰車89輛,是一個由步兵、騎兵、戰車等三個兵種混合編組的陣列,代表秦國的王牌部隊,戰斗力最強。三號坑是統帥一、二坑“大軍”的指揮部,有武士俑68個,戰車1輛,陶馬4匹。這是世界考古史上發現最早的軍事指揮仿真場所,是研究古代軍事指揮機關的編制構成、出戰儀式、發令程序和職級服飾、裝具配備的珍貴史料。
藝術再現秦軍風貌
秦陵兵馬俑的每尊陶兵的身材、裝束、神態、年齡都不一樣,并且發式多樣,手勢各異,表情也有細微差別。從已出土的大量陶俑來看,形象和風格幾乎無一雷同,可謂千兵千面。每尊陶俑的面容都流露出秦人的威嚴與從容,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和強烈的時代特征。
秦朝統一六國后,實行跨地域征兵制,兵員來自五湖四海,他們臉型、眼睛、體形必然有差別。工匠們以寫實手法,把他們逼真地展現出來,從而使整個龐大的俑群,包容著許多明顯不同的個體,使整個群體顯得活躍、真實、富有生氣,藝術地再現了秦軍的精神風貌和英武之氣。
兵馬俑都以繪畫和雕塑相結合的方式制作;可看起來它們絕大多數都是灰褐色。豈不知,它們剛出土時色彩鮮艷,一見空氣,色彩很快被氧化褪掉了。由一同出土的史料可知,數以千計的陶俑和陶馬,都經過精心彩繪而成,顯得亮麗而和諧。用黑色把須發繪制得很醒目;面部及手腳的粉紅色,表現出肌肉的質感;用黑白兩色把雙眼繪制得活靈活現。陶兵個體與整體之間色調分明,不同服飾的顏色對比鮮明,以增強藝術感染力。陶馬同樣繪制得很精彩,使靜態的形象顯得生龍活虎。
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參觀秦陵時說:“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兵馬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今天,當人們走進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面對龐大的俑群,不得不承認,這是我國古代塑造藝術臻于成熟的標志,既繼承了戰國以來的陶塑傳統,又為唐代塑造藝術繁榮奠定了基礎,不愧為世界軍事奇跡和歷史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