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詐題材短劇《反詐風暴》于騰訊視頻“十分劇場”上線后表現亮眼,多平臺網播指數位列前茅。該劇以“反電信詐騙”為切口,采用“單元故事+長線人物故事”并行的敘事方式,讓觀眾沉浸式學習反詐知識的同時,與反詐警察同頻共振,感受溫暖與力量。
真實案件改編
近年來,微短劇憑借強社交屬性、對熱點的敏銳捕捉、高信息密度的節奏,為年輕群體所青睞。2021年年底,騰訊視頻推出微短劇精品劇場——“十分劇場”,明確了騰訊視頻微短劇精品化創制、多元類型布局的核心思路,倡導以“輕體量”實現“高質量”,以“小故事”產生”大共鳴”。
作為“十分劇場”上新的又一力作,《反詐風暴》由北京中藝美華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大千藍天數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制作。該劇根據真實案件改編,講述令電信詐騙分子聞風喪膽的副大隊長鄭大千(戚九洲 飾)、與因電信詐騙而失去母親的新人警察鐘藝(張逸杰 飾)成為師徒,二人聯手識破各種詐騙手段,幫助人民群眾挽回財產損失、摧毀詐騙組織。
該片導演栗心博告訴《綜藝報》,主創團隊在開拍前搜集了海量資料,并到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實地采風,“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里,一線辦案民警向我們介紹了大量真實案例,里面涉及很多匪夷所思的詐騙手段。”主創團隊跟隨一線民警的視角梳理案件,結合現實進行藝術加工,確保劇本中的案件具有典型性、現實性。如劇中的喪葬費詐騙、AI模擬聲音詐騙、針對警察家人的報復性詐騙案等,均為真實案例改編。“從最早的互聯網郵箱詐騙,到現在的產業化詐騙,主創團隊逐漸了解了電詐團伙內部的組織分工和公司化運營模式。”
騰訊視頻在線視頻平臺運營部副總經理李啦曾對“溫暖現實主義”短劇提出過兩個期待:一是溫暖真誠,不規避矛盾;二是尋找獨特切口,升華審美。栗心博表示,《反詐風暴》主創團隊選擇案件有三個標準:首先要有強烈的情緒共鳴點。例如,劇中李成、李桃桃父女遭遇的連環騙局,就是主創團隊將采風到的兩個獨立案例融合到一起。“先是李桃桃的手術善款被騙光,李桃桃因病死亡后,李成又遭遇喪葬費詐騙。劇集在受害者因詐騙痛失愛女的情緒基礎上,又疊加了不為騙錢,只為侮辱人格尊嚴的喪葬費詐騙。兩種情緒疊加激化,觀眾的情緒一下就爆了。”其次,案件的發展要與劇情及人物關系變化相匹配。“像劇中面館老板娘被騙案采用的是典型詐騙手法,同時主創借助幫老板娘追回錢款一事,讓徒弟鐘藝對師父鄭大千的看法明顯改變,推動兩位主角的人物關系進入下一階段。”最后,案件涉及的典型詐騙方法,要有科普教育意義。不少網友表示,《反詐風暴》讓觀眾在感受破獲詐騙案件爽感的同時,學習到實用的反詐知識。
注重反詐科普
微短劇看似短小輕快,但創作難度不亞于長劇。栗心博此前一直創作涉案題材長劇,《反詐風暴》是他首次接觸短劇,“說實話,第一次做同題材短劇有點輕敵。短劇對節奏要求非常高,所以我們不斷修改劇本,以保證兼顧人物關系發展和敘事節奏,還要有案件的精彩反轉度。電信詐騙主要是非接觸型案件,雖然詐騙金額大,但比一般刑事案件烈度低,因此在呈現上,相較其他警匪犯罪題材少了追逐打斗等激烈場面。”
與其他題材短劇相較,《反詐風暴》雖有幽默元素,但更注重科普反詐知識。該劇向觀眾科普了幾種較為典型的電信詐騙形式,讓劇中主角帶領觀眾一起“揭秘”電信詐騙的內部分工和流程——洗料部負責收集信息,話務組負責行騙,“卡農”負責提供銀行卡和手機卡,車手負責取錢。
制片人張泉惠表示,反詐題材相對嚴肅,不能過度娛樂,但也要注重可看性。“這部劇還是要以公安警匪題材的主基調來走,對詐騙犯的可恨,受騙者的可憐,警察辦案的決心與行動,以及反詐知識,都要做重點刻畫和介紹。”
拓展短劇深度
年輕的主創團隊不滿足于嘗試新的故事類型和表現形式,更想拓展作品的深度,“我們在劇集中融入一些流行元素及現實痛點,如游戲社交、新人職場困境,這些話題能引發當代年輕人的情感共鳴,讓整部劇更加張弛有度。”
劇中人物設置亦融入“巧思”。劇中,鄭大千是鐘藝在警局的師父,鐘藝卻是鄭大千在游戲中的師父,但兩人并不知曉對方游戲中的身份,還經常在游戲中相互吐槽。張泉惠表示,劇集最初設置的是“職場菜鳥”+“冷酷上司”的傳統人物關系,為了讓人物關系層層遞進,更加極致,他們加入“掉馬甲”(被人識別真實身份)的設計,塑造人物的同時,也為劇集增添了趣味性。
在張泉惠看來,短劇的題材類型需要不斷拓展,“短劇確實受體量制約,需要高度濃縮厚重題材所承載的表達,這是對創作者新的要求,需要我們多下功夫潛心研究。”她的建議是,擯棄說教,通過人物情感和事件自然輸出觀點。“我們要對觀眾有信心。短劇觀眾并非不愛看厚重題材,不管什么題材,好內容都會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