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羊傳染性膿皰病是一種常見的人畜共患、接觸性傳染病,該病秋季發病率最高。根據膿皰長出的部位不同,在臨床上分為唇型、蹄型和外陰型,嚴重影響了羊的健康生長,給我國養羊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對社會造成惡劣的影響。本文從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診斷、治療和預防進行闡述,以期為相關工作者帶來借鑒意義。
關鍵詞:羊傳染性膿皰病;治療;預防;診斷
羊傳染性膿皰病是由于綿羊、山羊感染了傳染性膿皰病毒后發生的傳染病。在每年的春夏兩個季節發病率較高,并且多發于羔羊。隨著養羊業的快速發展,規模化養羊業發展迅速,因此草料的品質不佳,羊群的數量過多,飼養密度大,母羊的乳汁不足,羔羊體質弱,導致整個羊群抵抗力低,使羊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很容易造成流行病的發生,最終導致經濟效益受損。此病呈世界范圍內流行,我國主要發生在西北牧區,屬于人畜共患傳染病,不僅給養羊業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也對人民群眾的健康造成了威脅。該病毒對高溫和常用藥均敏感,但對環境卻有很強的抵抗力。因此,養殖戶要認真分析疫情態勢,積極防治此病,降低此病的發病率,保證人畜的健康,從而促進養羊業的發展。
1 流行病學
羊傳染性膿皰病是由膿皰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性,該病毒是一種嗜上皮性病毒,又稱“羊口瘡”,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傳染力,潛伏期為2~7 d,病程一般2~3周,感染該疾病后,其他病原微生物很容易感染,造成繼發感染,死亡率升高,為20%~60%[1]。羊傳染性膿皰病不分品種、性別和年齡,該病對成年羊的影響較小,但是綿羊、山羊和3~6月齡羔羊最易感。此病呈世界內范圍流行,一般呈地方性流行。該病的傳染源主要是病羊和帶毒的羊,可以通過直接接觸皮膚或黏膜破損處傳播,病羊的皮毛,食槽和飲水器具都是大腸桿菌的傳播媒介。主要表現為蹄部、唇部等皮膚和黏膜出現水皰,形成膿皰,潰爛形成桑椹狀的厚痂塊。隨著病羊癡塊的脫落,掉落在羊舍中,從而感染健康羊只,健康羊只患病。一些病羊還會出現眼結膜發炎,初期眼睛流水,并伴有發紅,最后結膜發白增厚,最后看不見。
在引種的時候,不能從疫區引進種羊,也不能從疫區采購飼料和農副產品。單純該病的死亡率比較低,不足1%,但是持續感染和繼發感染就會導致羊的死亡率提高。該病毒的抵抗力比較弱,消毒劑就可殺死,所以,一旦發現病羊,及時進行徹底消毒處理。嚴格進行檢疫,確保完全恢復,再進行大群混養。研究發現,恢復的病羊仍然有可能排出病毒,若人接觸病羊,有可能會造成人感染,養殖人員必須做好安全防護。
2 臨床癥狀
2.1 唇型
唇型羊傳染性膿皰病為臨床中最常見的病型,病羊唇部周圍、舌表面、口腔黏膜最初出現芝麻大小的紅色結節,采食時會因疼痛食欲下降。隨著病情發展,患病羊流涎,唇部及周圍,鼻鏡形成膿皰,嘴唇外翻,膿皰破潰之后形成黃色或棕色的結痂。結痂下面還會出現肉芽組織增生,有滲出液流出。患病羊患處會繼續出現丘疹,進而形成水皰,發展成膿皰,膿皰破裂形成痂垢,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擴散至整個面部,并且很容易造成出血,且形成大面積污穢痂垢[2]。病情較輕的羊經過1~2個星期,結痂脫落,疾病恢復。病情較重的話,可能會繼發壞死桿菌的感染,嚴重時可以蔓延至整個面部,不能采食,日漸消瘦,造成機體功能下降而死亡。部分母羊因為發病羔羊母乳飼養而患病。
2.2 蹄型
蹄型羊傳染性膿皰病的易感動物為綿羊。有時單獨發生,有時出現混合型。多數情況為單只蹄部病變,也有全部蹄部發生病變的。病變部位多發生于蹄冠、蹄叉等部,出現水皰,隨著病情發展水皰破裂,潰瘍灶暴露于外,容易繼發腐蹄病,病羊病情嚴重時,難以正常行走,出現跛行,長時間臥地,導致蹄部化膿壞死,并逐漸擴散至蹄骨和皮基部,會造成羊發生敗血癥或者極度衰弱死亡。
2.3 外陰型
外陰型的少見,并且死亡率也較低。主要表現為病羊陰道分泌大量液體,呈黏性或者膿性。周圍皮膚潰爛;病羔羊哺乳造成乳房表面有膿皰、爛斑和痂垢,羔羊因發病母羊而傳染的很少;公羊也會出現膿皰和潰瘍。
3 病理變化
采集病料進行處理,通過組織學觀察,發現棘細胞層上皮病變,細胞間隙與細胞間橋上出現海綿樣腔,從而使得細胞體積減小,腔內液體之間相互融合,形成水皰。在水皰中發現,大量白細胞病變,還有少量的基底層細胞,造成水腫和發生炎癥病變。在水皰破裂時,不斷修復基底層細胞,壞死的細胞質具有很強嗜酸性,很容易造成機體感染,尤其是浸潤有炎性的細胞。通過觀察超微結構發現,被羊傳染性膿皰病毒感染的細胞內存在著大量的橋粒,當細胞膜破裂時,橋粒就會大量增殖。
4 診斷
可以通過流行病學和臨床癥狀進行初步診斷。進一步的診斷可以進行實驗室診斷,可以進行病原學檢查,首先,采集病變部位水皰液、水皰皮、膿皰皮和較深層痂皮。然后電鏡觀察病料,制片,磷鎢酸鈉負染色,電鏡觀察,可發現特殊形態的羊口瘡病毒粒子,根據該病的流行特點、臨床表現、病變部位,就能夠確診。胎羊皮膚細胞,牛、羊睪丸細胞和腎細胞,人羊膜細胞可用于羊口瘡病毒鑒定。細胞接種病毒后,約2~3 d,就可發現細胞變圓、聚集和脫壁等病變情況,還可以看到細胞內嗜酸性包涵體。在動物接種試驗時,將該病病料制成乳劑,接種于健康羔羊口、唇等部位,第2天就可發現接種部位出現紅腫,也有水皰出現。
該病的診斷也可采用血清學試驗。該病可用免疫熒光技術、補體結合反應、反向間接血凝試驗、瓊脂擴散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血清學方法進行診斷[3]。采集病羊血液,經處理,分離血清,采用試劑盒檢測體水平,羊傳染性膿包病呈陽性,由此可以鑒別。
5 預防
5.1 疫苗接種
進行疫苗免疫是此病最好的預防方法。可以使用羊傳染性膿皰皮炎活疫苗,HCE株凍干苗在下唇黏膜劃痕免疫;GO-BT凍干苗在口唇黏膜內注射。適用于各種年齡的綿羊、山羊。免疫劑量均為0.2 mL。對于有本病流行的羊群,均可用本苗股內側劃痕免疫,劑量為0.2 mL[4]。結合實際情況,實施有效措施,保障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5.2 加強飼養管理
養殖戶平時要加強飼養管理,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羊舍要每天清理糞尿,尤其是對圈舍和投喂器材定期進行消毒,尤其注意水源被污染。一旦有羊只發病,要加以重視并及時進行隔離治療,飼喂高品質的飼料,同時注意補充維生素、鹽分和足量的飲水減少山羊對其他物品的啃咬。提升羔羊和母羊的抵抗力,保證充足的養分。保證羊舍通風換氣,采光,場地舒適,溫度適宜,及時更換草墊,避免草墊滋生細菌,防止羊口腔黏膜、皮膚發生損傷。對污染的飼料、草墊和脫落的痂皮及時收集并焚燒處理[5]。對于病羊居住的羊舍要進行徹底的消毒,可以將墻壁使用石灰乳進行粉刷以消滅病原,做好各個環節的消毒工作。
5.3 確保日常飼料安全
為降低羊傳染性膿皰疾病的發生率,抓好秋膘,春冬補飼,就需要確保羊群的日常飼料和飲水安全,對其日常飼料進行全面系統的管理,應該盡量選擇新鮮、柔軟和營養全面的飼料對其進行喂養,科學健康的飼料能夠為羊群提供健康的機體,增強羊群抵抗力。遇到病勢嚴重而吃草困難時,可給予鮮奶或稀料。放牧時,避開帶刺植物的區域,飼喂時挑出帶刺和尖銳的飼草,日常飼料中應適量添加食鹽,有效避免羊啃土或其他硬物造成黏膜損傷。
5.4 發病控制
發現病羊及時隔離,對病羊接觸過的羊舍,設施設備進行徹底消毒;加強飼養管理,提供高質量飼料和飲水;對病羊進行對癥治療,防止繼發感染;對未發病的羊群緊急接種疫苗,提高其特異性免疫保護效力;由于羊口瘡是人畜共患病,尤其是手上有傷口的飼養人員容易感染,因此注意做好個人防護以免感染。生產區經常出入的飼養人員、醫務人員及管理人員,應進行嚴格自身消毒,盡量避免疫病的傳播和自身感染。
5.5 羊種來源安全
不要從病區引種,不要從疫區引進羊或購入飼料、畜產品,最好堅持自繁自養原則,如果非要引進羊只的話,禁止從疫區引進,要通過正規的渠道去購入,羊只要有合格的檢疫證明。買入后要將羊只進行隔離飼養,將體表、蹄部等進行徹底消毒,隔離一個月之后,確認羊只健康方可合群飼養。冬季做好保溫工作,夏季做好防暑工作,產房要注意羔羊的密度,且保持環境衛生干燥,注意要進行分群飼養。
6 治療
本病的治療原則是:清洗、消炎和收斂。口唇型可以先使用水楊酸軟膏將結痂軟化去除,使用0.2% 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傷口,再使用2%甲紫、土霉素軟膏或者碘甘油溶液,1~2次/d直至痊愈。蹄型羊傳染性膿皰病需要將病羊蹄子浸泡在5 %甲醛溶液中1 min,連續使用3次。如果繼發細菌感染的話,可以肌肉注射青霉素鉀,一次量2萬~3萬 IU,連續使用3 d。還可以通過中藥醫治,黃連、黃芩以及薄荷18 g混合用清水煎煮后,給病羊灌服,連續服用兩天便可痊愈;將45 g青黛、30 g大黃和18 g小檗堿混合研磨,敷于病羊患處,持續1~2 d則可治愈;此外,還可以將硼砂、元明粉各500 g,冰片50 g和朱砂30 g混勻研磨,敷于病羊患處,持續2~3次即可治愈[6]。也可以用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等份,粉碎成末,混合玉米面喂服。
7 小結
羊傳染性膿皰病是養羊過程中比較常見的傳染病,可以通過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感染。此病病程慢,病死率較低,但是會造成羔羊采食困難,營養不良,免疫力降低,最終因衰弱而死亡。隨著養殖業的發展,養殖戶們現有的知識儲備已滿足不了養殖日常需求,養殖戶要增強疾病意識,積極防治,保證治療效果,加強飼養和管理,并定期進行消毒,降低此病的發病率。另外,要提高養殖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掌握流行病的特點和癥狀。羊膿包病的危害性極大,一旦發現發病要進行隔離治療,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減少養殖戶的經濟損失,促進養羊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艷清.羊傳染性膿包的診治[J].養殖與飼料,2018(11):90-91.
[2] 沈宏鵬.羊傳染性膿包病診治[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0(3):129-130.
[3] 莫沙·乃買提.羊傳染性膿包病診斷與防治[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0(19):99-100.
[4] 何金箭.羊感染傳染性膿包的相關診斷和防治[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31(6):168.
[5] 艾山·麥麥提力,羅毅,馬偉,等.羊傳染性膿皰口炎的治療措施[J].獸醫導刊,2021(17):74-75.
[6] 況宗南.羊傳染性膿包病的診斷與防治[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8(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