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畜禽糞污利用好了是資源,利用不當是公害。正確有效地利用好畜禽糞污是改變生態環境,創建美麗鄉村的重要舉措。本文就畜禽糞污在種養循環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所屬區域地應統籌引導養殖主體的生態環保責任意識和資源化利用水平,配套完善養殖場糞污消納設施設備及社會化服務體系,擇優總結推廣適合區域種養循環技術模式、促進農牧結合的生態循環發展,可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種養循環利用模式。
關鍵詞:畜禽糞污;種養循環;問題與對策
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保供給與保環境并重,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畜禽糞污治理與資源化利用的工作文件與法規條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養殖主體環保意識不強,資源化利用渠道不盡合理等情況下,會出現農牧循環發展的生態種養結構模式脫節現象,而提高畜禽養殖生態環保主體責任意識和資源化利用水平、應采取源頭控制、配套消納設施的生態環保意識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完善設施設備、配套銜接農牧循環發展的種養循環機制,示范引領種養循環應用體系,優化區域布局,推進清潔生產,促進農牧循環的發展模式。
1 現狀與存在問題
1.1 養殖主體環保意識淡薄,未形成畜禽糞污良性循環利用機制
畜禽養殖主體傳統飼養觀念沒有改變,環保意識淡薄,自主防治污染意識不強、糞污有效利用率低,其根本原因是,畜禽糞污儲存和利用的設施設備建設運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而畜產品市場價格又沒有反映出畜禽養殖中糞污處理成本。反而是近年來的市場價格波動對畜禽養殖生存發展造成了一定壓力。在諸多因素影響下,養殖主體投資環保設施設備就顯得無利可圖,呈現對畜禽糞污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敷衍應付現象,形成不了畜禽糞污良性循環利用機制。
1.2 養殖規??焖贁U大,配套設施設備不完善、中介組織缺乏、種養循環利用渠道不盡合理
隨著畜禽規?;B殖水平不斷提高,飼養量不斷增加,畜禽糞污處理設施設備缺失,種養循環設施陳舊甚至未配套相應的種養循環設施和利用的糞污收集、儲運設施設備,原本供糞污消納的土地和機制被突破,對環境造成了壓力;其次是種植區域與養殖區存在一定距離,有機肥運輸耗費人力而造成種植戶使用積極性不高,加之中介組織缺乏、種養循環利用渠道沒有合理銜接,糞污資源化利用效果不顯著。
1.3 監管機制欠缺
管理部門只對具有法人資質的畜禽養殖場進行監管,對無法人資質的養殖場、新建養殖場和畜禽養殖合作社監管存在一定難度,且部分畜禽養殖場為便于運輸,多建于離城鎮和農村村莊及交通干道、河道較近地方,其造成的污染極易影響城鄉環境質量。
1.4 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程度低,農牧循環發展的生態種養循環模式脫節
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是綜合治理養殖污染的唯一途徑。其中直接還田、處理后還田、生產有機肥和沼氣是畜禽糞污利用的主要渠道。直接還田利用多用于少數小規模養殖場;處理后還田利用以部分大中型規模養殖場為主;種養結合利用渠道中生產沼氣和有機肥比例較低,主要是化肥已逐步取代了畜禽糞便為主體的有機肥,畜禽糞尿失去了還田利用的主要出路,從資源轉變成污染源;其次是隨著畜禽養殖規模不斷擴大,養殖場周邊沒有足夠的農田消納糞尿,加劇了農牧循環發展的生態種養循環模式脫節。
2 建議對策
2.1 統籌宣傳引導、強化源頭控制的生態環保意識
“上有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畜禽糞污治理的總體政策落地在鎮、村,所屬區域地環保部門負責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農業農村部門負責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指導和服務。要鼓勵和支持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既可第一時間發現畜禽養殖污染源,又可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做好畜禽養殖主體思想工作,通過專題培訓、入戶指導等方式方法,讓畜禽養殖主體明白“誰污染誰治理”的道理來改變傳統飼養觀念,提高環保意識,變被動為主動地建設與飼養規模、飼養方式相匹配的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設備,主動尋求適合與其養殖發展相適宜的種養循環模式。這既可提升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水平,也可提高養殖場的生態環保主體責任意識和畜禽糞污良性循環利用機制。
2.2 完善設施設備、配套社會化服務體系、銜接種養循環
1)加強技術指導、升級改造和配套養殖場設施設備、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發展路徑。以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為原則:①引導老舊養殖場進行雨污分流改造,推廣使用節水型飲水器、升級改造與養殖量相匹配的糞污處理設施設備;②完善養殖場及大型生豬規模場的厭氧發酵池、污水貯存池設施;③大型規模豬場、蛋雞、肉雞養殖場建設干糞堆積池或堆糞場,經堆漚發酵后就地就近直接還田或送至有機肥加工廠;④養殖場在養殖規模增量下,建設和完善與養殖規模匹配的糞便收集、處理和利用等基礎設施,并對場區及周邊環境問題進行達標整治;⑤種植基地建設配套的消納需求的田間儲存調節池、糞污運輸車、澆灌的糞污泵等必備設施設備;⑥對無法自行消納畜禽糞污的,需與糞污綜合利用機構簽訂消納協議或委托處理利用,且明確雙方職責,以實現種養循環。
2)配套糞污收儲運體系的社會化服務模式、形成種養循環有機統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社會化服務模式可分三個環節:①規模養殖場戶應根據飼養量配套建設糞污收集池或干糞堆積場,政府給予一定補助,將畜禽糞污干濕分離、臨時儲存;②由政府出資費用在種植主體田頭統一設計安全可靠的密閉儲存池,費用由政府全額承擔,種植業主體負責管理;③成立專門社會化服務組織,糞污由養殖場戶與種植主體簽訂相關協議,由政府出資配套給社會化服務組織吸糞車、糞污還田裝置等相關設備,將養殖場臨時儲存的糞污運至田間密閉儲存池,經發酵后施入農田。該模式實行市場運作,可將養殖業與種植業有機結合起來,解決畜禽養殖糞污的出路,可促進有機農產品的生產,發展生態農業,形成種養銜接的有機統一的良性循環。
2.3 加強部門聯合、完善管理機制
管理部門間要形成相互協作、相互協同的有效工作機制,做好技術指導、設施設備常態化檢查與監管,對新建、改建和擴建畜禽養殖場,要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落實糞污綜合利用措施,確保綜合利用效果;對未配套糞污消納土地或養殖污染防治設施的,不得投入生產使用;要求養殖場必須建立規范完整的畜禽養殖檔案,其畜禽糞污作為農作物肥料還田利用的,須經無害化處理、使用量不得超過養殖匹配量,且糞便、污水綜合利用去向必須可靠;對規模養殖場,要結合農業土壤消納能力與種植作物品種,以1頭豬當量匹配不低于0.2畝的農田、園地、林地等穩定消納用地。
2.4 提高糞污資源化利用率,打造農牧循環發展的生態種養循環模式
1)配套規模養殖場設施設備、建立有機肥使用激勵機制。規模養殖場在正常飼養量或飼養規模增量下,必須建設和完善與養殖規模配套的畜禽糞便收集、處理和利用等基礎設施設備,根據飼養量及農作物生長階段,布局建設配套有機肥加工廠或堆肥場,將有機肥制成底肥、追肥等不同種類肥料[1],并通過政策引導全域施用,以減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肥料附加值。
2)利用沼氣工程處理畜禽糞污,實現種養循環模式。采用厭氧發酵的方法將畜禽糞便水中的有機物質轉化為沼氣、沼液、沼渣作進一步利用。該模式適用于萬頭以上規模豬場或第三方糞污處理機構。養殖糞污排入防滲密閉的沼氣池中,通過厭氧發酵降解畜禽糞污,生產沼氣,所產生的沼氣發電或提純生物天然氣;沼渣用于生產有機肥料,沼液進行還田利用或濃縮使用。
3)利用種植和養殖主體合作的種養循環模式。養殖場缺少消納農田,但周邊有充足的糞污消納農田,即養殖場實施糞污干濕分離,干糞發酵生產有機肥,尿液、污水就近運至糞污處理中心進行處理。養殖場與周邊生態農業園區合作,園區作為糞污消納主體,形成以資源化利用和綠色循環為特征的生態農業,形成農牧緊密結合的標準化、規?;⒏咝Щ鷳B農業循環經濟模式?;蚺c大型種植基地及周邊的農戶簽訂糞污使用協議,在種植基地或農田上建設相應規模的貯存池,有機肥、沼液進行還田利用。
4)利用發酵床綠色生態健康養殖模式。①異位發酵床模式,糞污經漏縫地板進入底層或轉移到舍外;②原位發酵床模式,舍內墊床直接收集糞污。利用墊料和微生物發酵分解,實現畜禽糞尿完全降解、“零排放”,最終養殖場發酵產物作為有機肥還田。
3 結語
畜禽糞污之所以形成污染,主要是有效利用不足的問題[2],而建立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行業監管的機制[1],統籌引導畜禽養殖主體提高生態環保責任意識、配套完善養殖場糞污消納設施設備和社會化服務體系、銜接適合區域種養循環技術模式,將養殖場、種植主體、社會化服務組織緊密聯系,構建起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全利用的適合區域種養循環綜合利用網絡,可達到畜禽糞污資源高效利用、生產過程清潔、產品質量安全、環境持續改善的現代化農牧發展新格局,為銜接種養循環技術提供可借鑒經驗。
參考文獻:
[1] 李波,于傳軍,潘孝青.江蘇淮陰區畜牧業綠色發展的設計[J].畜牧業環境,2018(4):28-30.
[2] 金書秦,沈貴銀,劉宏斌,等.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技術選擇和制度安排[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