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于高品質禽類產品有了更高的需求,市場需求量的擴大再加上養殖技術的進步,更多養殖人員積極投入到養殖管理工作中,蛋雞養殖業獲得了較好的發展,養殖規模不斷擴大,養殖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但是在養殖過程中依然存在腹瀉類疾病高發的情況,對養殖工作的開展產生了極大的制約。
關鍵詞:蛋雞;腹瀉病;治療
腹瀉疾病會對蛋雞的生長發育造成極大的不利影響,制約產蛋率的提高,同時導致該疾病出現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需要結合病因做好探究,加強防治,做好疾病的治療,促進養殖工作的開展。接下來文章就蛋雞腹瀉的病因和治療方法進行了論述。
1 蛋雞腹瀉的病因
1.1 飼料搭配不當
飼料搭配不科學是導致蛋雞出現腹瀉疾病最直接的因素。在蛋雞飼養管理工作進行時,若是蛋雞誤食了發霉變質的飼料或是所食用的飼料中營養配比不夠科學,均容易誘發腹瀉類疾病。在養殖過程中,若是養殖戶忽視了飼料的儲存,導致飼料的存儲環境不當而產生變質的情況時,再進行飼喂,那么蛋雞所服用的飼料其營養成分大大流失,因此難以較好滿足蛋雞生長對于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蛋雞營養不足則容易出現腹瀉的情況。另外,存在霉變的飼料還會產生毒素,對蛋雞的腸黏膜產生刺激,并出現較為嚴重的腹瀉情況。
其次,飼料的科學配比與蛋雞是否會出現腹瀉疾病密切相關。養殖過程中,若是飼料搭配不合理,飼養管理人員未能科學地做好飼料配制,蛋雞自身生長還會出現營養物質缺乏的情況,則極易造成腹瀉。例如,在蛋雞生長過程中缺乏VA,則極易造成蛋雞的尿酸鹽代謝失調,出現痛風或是水樣腹瀉的癥狀;另外,蛋白質水平過高容易造成腹瀉。例如在蛋雞育成期,在飼料中添加了過多的蛋白質,易產生消化不良的情況,機體難以充分的吸收各種養分,同時會對腸道造成一定的刺激使其蠕動速度加快,因此就會產生腹瀉的情況,影響飼料轉化率;飼料中含鹽量過高容易造成腹瀉。部分養殖場為促進蛋雞食欲的增加并控制啄肛、啄羽等情況的出現,會在飼喂時在飼料中加入一些食鹽,攝入過多的食鹽則極易出現腹瀉的情況[1]。同時在添加的魚粉中存在很多鹽分,攝入過量容易產生腹瀉。
1.2 藥物使用不合理
蛋雞養殖過程中,部分養殖人員為預防疫病,還會在飼料中摻入一些藥物用于預防疫病,但是由于自身思想意識問題以及對于疫病防控知識掌握不牢固的情況存在,極易在養殖過程中產生藥物濫用的情況,若是部分藥物與食物相克,還可能造成肝臟、腎臟損傷,導致消化系統紊亂,不僅會導致腹瀉的出現,還可能誘發其他疾病,嚴重時還可能出現死亡的情況,給養殖工作造成較大的負擔。蛋雞在服用了過量的慶大霉素、鏈霉素等抗生素型免疫藥物后,極易出現消化系統菌群失調的情況,導致蛋雞的消化水平受到影響,并誘發腹瀉類疾病。
1.3 環境因素影響
外界環境不良會對雞的生長造成應激,導致腹瀉疾病的出現。
首先,在養殖過程中,若是未能控制好圈舍的溫度和濕度、空氣質量、光照或是衛生情況等,均容易導致蛋雞腹瀉疾病發生幾率的上升,一旦飼養管理人員在養殖過程中忽視這些工作,則極易導致腹瀉類疾病高發。
夏季天氣比較炎熱,蛋雞的羽毛比較厚而且沒有汗腺,體內熱量未能及時散發,呼吸頻率明顯加快,使得體內的水分消耗量增加,對蛋雞的消化功能造成抑制,極易誘發腹瀉癥狀,導致排出的糞便稀薄,黏度不均勻。部分蛋雞會在氣候炎熱的情況下加大飲水量,同時天氣比較熱食欲下降,若是水料比例嚴重失調,則蛋雞容易排出水便[2]。
冬季氣候相對比較寒冷,舍內外溫度變大,為滿足蛋雞生長對于溫度提出的要求,養殖環境會相對比較封閉,通風量減小,舍內空氣質量不佳,極易對雞的呼吸道黏膜造成刺激,使其出現充血等情況。蛋雞會出現張口呼吸、呼吸困難的情況,口腔比較干,會增加飲水量,并誘發腹瀉癥狀。
1.4 其他應激因素
另外,在蛋雞開產后,受生長發育、性成熟、內分泌變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會對機體產生不同程度的應激,導致蛋雞腹瀉的幾率增加。
最后,在蛋雞生長過程中,若是氣候突然發生變化、進行免疫接種或是在飼喂工作進行時突然更換飼料,均容易產生疾病高發的情況。其在生長過程中受到驚嚇,容易對其內分泌產生影響,出現腹瀉癥狀,生產性能受到威脅。
2 治療方法
由于蛋雞腹瀉疾病高發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因此在治療時需要注意結合發病原因,靈活運用多種治療方式,采取防治結合的方式控制腹瀉疾病,提高疾病的防控效果。
2.1科學飼喂
首先,做好蛋雞飼料的科學搭配,能夠保證蛋雞生長獲得充足的營養物質,并保證飼料中的養分不流失,促進免疫力的提升。在進行飼料選擇時,應注意從正規的途徑購入飼料,并注意首選干凈、無污染的飼料,控制好飼料質量與食用的安全性。變質過期的飼料一律禁止飼喂。
其次,要做好飼料的合理搭配,保證營養均衡。相關養殖人員對于蛋雞各個生長階段對于各種營養物質的實際需求要有充分的了解,以提高飼喂的科學性,避免出現食物相克、某一物質缺乏或是某一物質攝入過量等情況,為蛋雞的生長造成負擔,導致出現腹瀉的情況。例如,可以較好地避免由于蛋白質或鹽分的攝入量超標而造成蛋雞腹瀉。同時可以對水分的攝入量進行控制,保證飲水量充足、干凈,水溫不宜過涼。
最后,飼養管理人員應該做好飼料儲存,控制好飼料的購買量,避免大量飼料堆積而出現過期變質的情況。飼料儲存環境應該通風良好,溫度濕度適宜。
2.2 合理使用藥物
蛋雞生長過程中,要對抗生素類藥物進行合理使用,日常養殖過程中,為提高蛋雞的免疫力,可在對蛋雞飼料的營養成分進行科學調整的基礎上,在飼料中加入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其他微量元素,代替抗生素等藥物,促進蛋雞免疫力的提升。
在出現腹瀉癥狀時,養殖人員還需第一時間對蛋雞進行隔離,這是由于部分腹瀉疾病擁有較強的傳染性,若是不及時進行隔離和治療,容易導致疾病短時間內在養殖場大范圍的傳播。隔離后,還需對養殖環境進行徹底的消毒,并且密切關注圈舍中其他蛋雞是否存在患病的征兆,保證能夠及時地發現疾病,并第一時間做好治療,最大程度降低其可能對蛋雞養殖造成的不利影響。及時做好治療,把握好最佳的治療時間,科學控制疾病。隔離飼養后,要結合蛋雞所表現出的臨床癥狀,并綜合病理學解剖、實驗室診斷等方式,進行疾病的精準診斷。同時應該對養殖情況做好掌握,找準疾病的病因,提高用藥的針對性,避免濫用藥物可能對養殖工作造成的不利影響。
若是由于飼料營養成分不均衡造成的腹瀉,還需及時進行飼料調整和搭配。
若是由于大腸桿菌病、雞白痢等細菌性疾病造成腹瀉,應該有針對性進行治療。像雞白痢是由沙門氏菌感染的疾病,在治療時,可結合藥敏試驗,以提高用藥的針對性,通過藥敏試驗,發現病菌對于卡那霉素、新霉素、慶大霉素等抗生素類藥物比較敏感,治療時可以對上述藥物進行選擇,可以對幾種藥物進行交叉使用,避免出現耐藥的情況。除了做好抗生素類藥物的使用,還可以運用中獸醫的方式進行治療,具體可選擇黃連、苦參、黃芩各20 g,茯苓、白術各15 g,金銀花、陳皮、白頭翁各25 g,上述藥物混合加水煎煮,候溫后讓患病雞飲用,能夠促進患病雞免疫力的恢復,并獲得消炎抑菌的效果[3]。
雞新城疫、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等病毒感染所造成的腹瀉,需要做好有針對性的治療。其中雞新城疫要注意加強防治,日常做好雞舍的消毒清潔,同時做好免疫接種工作,有效的預防疾病,避免疫病高發對養殖工作造成的不利影響。
雞常見的寄生蟲疾病有螨蟲病、蛔蟲病、雞絳蟲等,防治上述疾病要加強飼喂管理,同時做好養殖環境的消毒清潔工作。定期開展驅蟲工作,首選安全高效、廣譜的驅蟲藥物進行防治,像阿苯達唑、左旋咪唑等,科學防治寄生蟲病,避免寄生蟲病高發可能對養殖工作造成的不利影響。
2.3 營造良好的養殖環境
養殖過程中還需注意為蛋雞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首先要注意控制好圈舍的溫度、濕度,避免溫度濕度不科學而對蛋雞的健康生長造成的不利影響。同時注意做好圈舍通風,避免通風不佳可能對雞呼吸道造成的刺激。
其次,在夏季注意做好防暑降溫,冬季注意保暖防寒。一定規模的養殖場可以引進自動溫控設備,對圈舍溫濕度做出科學的調整。
最后,養殖場應該結合實際,制定科學完善的消毒清潔制度,結合制度做好消毒清潔工作。對環境中的致病菌像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容易造成腹瀉的細菌及時消滅掉,避免由于環境質量不佳可能造成的雞疫病高發情況。
若是在蛋雞生長過程中由于環境不佳而出現腹瀉疾病高發情況時,養殖人員還可以對有益氣和止瀉作用的中藥進行合理利用,以緩解蛋雞的腹瀉癥狀。
3 結語
綜上所述,養雞業不斷發展的今天,蛋雞養殖規模不斷擴大,養殖水平不斷提升。針對腹瀉病狀高發的情況,需要綜合多種病因,在疾病出現后及時做出反應,并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治療,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提高治愈率,最大程度降低疾病可能對蛋雞養殖造成的不利影響,保障食品安全,促進養殖工作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曉艷,劉國輝,蔡瑩玲.初產蛋雞腹瀉的病因分析和治療案例[J].吉林畜牧獸醫,2022(2):62-63.
[2] 紀紅祥.籠養蛋雞腹瀉的病因與治療[J].今日畜牧獸醫,2021(9):85-86.
[3] 吳義云.籠養蛋雞腹瀉的病因與治療[J].畜牧業環境,2020(9):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