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蛋雞養殖規模化、集約化的不斷發展,抗生素耐藥性及動物產品中藥物殘留現象也日益嚴重,不僅嚴重制約了養雞業的健康發展,還對公共生物安全造成極大威脅。為有效解決濫用抗生素帶來的不良后果,世界各國先后頒布了禁抗令,限制抗生素的使用。本文對無抗養殖的發展背景及發展現狀進行了綜述,并從免疫接種、飼養管理、替抗藥物選擇、生物安全體系等方面總結了無抗養殖條件下蛋雞的疾病預防方案,以供參考。
關鍵詞:無抗養殖;蛋雞;疾病;預防
雞蛋因其優質的蛋白質含量、豐富的營養價值,一直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是人類餐桌的重要成員。近年來,為滿足人們對雞蛋的市場需求,蛋雞養殖業規模越來越大,養殖效率迅速提升。然而,為了增加經濟收益,減少各類疾病的發生率,一些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大量添加抗生素,導致耐藥菌株不斷出現,雞蛋中藥物殘留的現象日趨嚴重,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對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脅[1]。如何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前提下,生產出讓廣大消費者滿意的高質量雞蛋,成為目前各大養雞企業關注的首要問題。本文對無抗養殖的發展背景及發展現狀進行了綜述,并從免疫接種、飼養管理、替抗藥物選擇、生物安全體系等方面總結了無抗養殖條件下蛋雞的疾病預防方案,以供參考。
1 無抗養殖發展背景及現狀概述
1.1 無抗養殖發展背景
無抗養殖是指在動物養殖過程中,不以預防其疾病以及加速生長為目的在日常飼糧中或飲水中加入抗菌藥物,且在動物疾病治療中,規范、減少抗生素以及其他外源性獸藥的使用的一種新型綠色養殖技術[2]。使用抗生素作為畜禽生產過程中的重要措施,在畜禽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傳統養殖模式中人們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毫無限制大量使用抗生素,據統計全球生產的抗生素中,大約有一半用于飼料及畜牧養殖行業中[3]。特別是促生長類抗生素不僅能夠預防疾病,還能夠促進動物生長,改善生產性能,被作為飼料添加劑廣泛應用于各類畜禽飼料中。有資料顯示,促生長類抗生素作為添加劑使用可以提高畜禽生長速度10%~20%,提高飼料轉化率10%~25%,降低生產成本10%~25%[4]。但伴隨著抗生素的長期大量使用,各種副作用日漸突出:耐藥菌株的不斷產生導致動物對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疾病防治越來越困難;休藥期內持續使用抗生素,導致抗生素在動物產品中殘留大量堆積,隨后通過血液循環進入人體,造成人體胃腸道菌群失衡,過敏反應及中毒,甚至影響人體的造血功能,導致血液循環障礙,后患無窮;另外,大量抗生素伴隨動物糞便、尿液排出體外,滲透到土壤或河流中,會改變土壤、河流中的生態系統,影響生態環境微平衡,最終破壞整個生態系統,對人類生存構成極大威脅。
為有效解決濫用抗生素帶來的不良后果,世界各國先后頒布了禁抗令,限制抗生素的使用。早在1986年,瑞典就開始全面禁止在飼料中添加促生長類抗生素,是世界上最早限制抗生素使用的國家;2006年,歐盟禁止了促生長類抗生素和人畜共用抗生素的使用[5];我國最早于1994年,農業部首次公布42種獸藥最高殘留限量,隨后不斷進行修改完善,各類抗生素逐漸被禁止使用。2020年農業農村部第194號公告正式公布:飼料生產企業停止生產含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中藥類除外)的商品飼料。禁抗令的頒布,標志著我國畜禽養殖業無抗養殖時代正式拉開帷幕。
1.2 蛋雞無抗養殖現狀
目前,我國的蛋雞規模化、集約化養殖進展飛速,但整體水平尚未達到一定高度,主要還是以中小型家養模式為主。廣大農戶的科學飼養管理意識薄弱,對于無抗養殖的認識較少,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對雞場的管理和設備投入不夠,導致整體飼養管理水平較差,疫病頻發。使用抗生素是畜禽生產過程中的常用措施,不僅用來預防和治療疾病,還擔負著提高飼料轉化率,降低飼養成本的重任。全面禁抗令的頒布意味著抗生素將逐漸退出畜禽養殖的舞臺,溫濤等[6]研究發現,通過提升飼養管理水平,使用新型優質替抗飼料添加劑,可以實現蛋雞無抗養殖;周祖濤等[7]認為,蛋雞無抗養殖的前提是種源優質,輔以良好的飼養管理措施,增強蛋雞的自身抵抗力來預防疾病的發生。但是直至目前為止,依然沒有哪一種產品能夠完全替代抗生素的功能,多數替抗產品成本高,起效慢、效果尚不穩定,還需更多的研究和投入[8]。
2 無抗養殖條件下蛋雞疫病預防措施
2.1 完善免疫接種程序
病毒性傳染病在蛋雞養殖中時有發生,此類傳染病發病急,傳播迅速,致死率極高,給蛋雞養殖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現階段對于病毒類疾病的防治并無特效藥物,主要依靠免疫接種措施。禽流感、新城疫、雞傳染性支氣管炎、雞法氏囊病,馬立克氏病,雞痘、減蛋綜合征等是蛋雞養殖過程中必須免疫的傳染病。免疫過程貫穿蛋雞整個養殖周期,具體免疫程序的制定需要參考雞場所在地區的疫病流行情況和本場實際。市場上可供選擇的疫苗種類眾多,養殖戶在選擇時且不可貪圖便宜,要選擇正規廠商的高效價單苗或聯苗使用,同時注意疫苗的保存,按照正確的接種途徑嚴格完成上述傳染病的免疫接種。操作過程要嚴謹,避免免疫劑量不足或者漏免現象的產生。實時監測蛋雞體內的抗體含量,及時掌握抗體消長規律,為后期免疫計劃的推進提供數據參考。
2.2 尋找新的替抗產品
1)中草藥制劑。中草藥以其豐富的營養價值和微小的毒副作用,低殘留,低成本等優勢,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不僅在人醫臨床中廣泛應用,在動物疫病防治和飼料行業中也逐漸風生水起。山楂、麥芽、黃芪等作為飼料添加劑使用,可以促進畜禽的消化吸收,提高飼料利用率,有促生長作用;在蛋雞日糧中添加陳皮、神曲、藿香、山楂等中草藥,能夠增強蛋清含鈣量和蛋殼硬度,降低膽固醇含量;肖敏華等[9]在蛋雞的日糧中添加中草藥制劑,發現蛋雞的采食量及產蛋率均有上升,并且能夠緩解熱應激,提高蛋雞高溫季節的生產性能和雞蛋品質。部分雞場為增強蛋雞的抵抗力,在蛋雞飼料中添加由黃芪、白術、當歸、黨參、淫羊藿等中草藥復方制劑,來彌補雞群在免疫方面的不足,降低發病率。
2)發酵飼料。發酵飼料根據制作工藝的不同,主要分為液態發酵飼料和固態發酵飼料兩種,目前國內使用的主要是固態發酵飼料。固態發酵飼料適口性較好,營養豐富,發酵過程中添加的酵母培養,乳酸桿菌、雙歧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等能夠有效改善動物腸道的微環境,增加腸道內有益菌群數量,維持腸道健康,降低腹瀉等疾病的發生率,提高機體自身免疫水平。益生菌發酵過程中產生的芳香酸和不飽和脂肪酸能夠刺激動物食欲,提高采食量,促進動物生長發育。大量研究結果顯示,發酵飼料不僅能夠促生長,還能夠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改善動物產品品質。此外,發酵飼料的使用可以促進無機氮向有機氮的轉化,減少動物氨氣排放量,對環境保護及動物健康都有著積極作用。
2.3 建立生物安全防控體系
加強生物安全防控,防止外源性病原微生物進入場區。場區封閉式管理,場內人員非必要不外出,對于必須進入場區的車輛和人員、物質采取嚴格的消毒措施,所有運輸車輛進出必須走車輛專用消毒通道,消毒時間不得小于10 min。定期對雞場的生產道路和大門口進行消毒,可以使用生石灰鋪撒。雞舍內每周帶雞消毒2~3次,舍內用具、環境、雞籠等消毒要徹底,不留死角。場區內采取分區飼養模式,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非生產人員不得進入生產區,飼養人員進入生產區之前要洗澡,更換工作服,不同棟舍的飼養員之間盡量減少接觸次數,不得相互串舍。為保證消毒藥的敏感性,可輪換使用消毒藥物,定期更換,保證消毒效果。
2.4 加強飼養管理
堅持自繁自養,全進全出飼養制度,嚴把引種關,嚴禁從傳染病陽性的種雞場引進雞苗,保證雞苗質量;日常飼養管理過程中,加強對雞舍內環境的管控,保證雞舍溫濕度適宜,根據外接環境溫度及時調整通風量,及時更換墊草,清掃糞便,為雞群創造清潔舒適的生長環境。關注雞群的健康狀況,飼料、飲水供應充足,嚴禁飼喂霉變料,定期開展防蚊蟲,滅鼠活動,切斷傳播媒介,降低疾病傳播可能。
參考文獻:
[1] 段亞娜,王志俊,段昌學,等.無抗養殖模式可行性分析[J].山西農業科學,2016,44(8):1200-1202+1236.
[2] 馮碩.中草藥及發酵飼料在蛋雞無抗養殖中的研究與應用[D].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20.
[3] 王軍.基于無抗養殖條件下的蛋雞疫病防治研究[J].畜禽業,2022,395(4):50-52.
[4] 魏越波.益生菌發酵配合飼料在蛋雞無抗養殖上的應用[D].河北農業大學,2020.
[5] 李欣磊,朱瑞良,魏凱,等. 規模化奶牛場抗生素替代產品開發新技術[J].山東畜牧獸醫,2018,39(1):70-72.
[6] 溫濤.我國養殖業的機遇和未來--無抗養殖[J].中國豬業,2012,7(7):21-22.
[7] 周祖濤.蛋雞無抗養殖技術實踐[J].養殖與飼料,2019(1):10-13.
[8] 李文軍.試論蛋雞規模化養殖管理主要技術措施[J].今日畜牧獸醫,2019(3):52.
[9] 肖敏華,石達友,代雪立,等.復方中草藥對慢性熱應激下蛋雞生產性能和心臟組織HSP70表達量的影響[J].中國家禽,2010,32(2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