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羊快疫疾病屬于羊梭菌性疾病中的一類,是由腐敗梭菌引發的傳染性疾病,主要易感動物為綿羊,其主要特征是綿羊皺胃黏膜出現出血性炎癥損害,發病極快,病程較短,病羊會在短時間內死亡。由于綿羊感染羊快疫后死亡率極高,故對養羊業的危害極大。因此,本文對該病的發病原因、臨床特征、流行病學以及診斷和預防進行概述,旨在為養殖人員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使養殖人員充分認識到羊快疫的危害,然后做出相應的防治措施,減少羊快疫對養羊業的危害。
關鍵詞:羊快疫;梭菌;診斷;防治措施
近年來,隨社會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物質的需求也從數量的追求轉變為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和動物產品的質量問題,畜牧養殖業也因此得到了快速發展。養羊業作為畜牧養殖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養殖規模也不斷擴大。而羊疾病的頻繁暴發,尤其是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和流行,給養殖場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在綿羊集約化和規模化養殖中,羊快疫疾病是一種對羊只產生嚴重危害的急性傳染性疾病,革蘭氏陽性厭氧菌腐敗梭菌是引起該病的主要病原菌,由于該病潛伏期短,致死率高,發病較快,且病羊會在短時間內死亡,所以這種疾病才被稱作羊快疫。該疾病多發于綿羊,在我國多個地方均有發生,對我國羊養殖行業的綠色、健康、快速發展產生巨大的威脅。因此,養殖場管理人員和獸醫工作者必須重視該類疾病的預防和治療,要認真開展當地病史的調查工作,及時制定科學合理的防疫程序并嚴格執行。本文在了解和掌握羊快疫發病原因和臨床癥狀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了該病防治和診療措施,以期為我國養羊業的健康發展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1 羊快疫發病原因和流行病學
1.1 羊快疫的發病原因
引起羊快疫疾病的主要病原菌——腐敗梭菌,在動物的體內和體外都可以形成孢子,該類病菌廣泛分布在自然界中,主要通過污染羊群的飼料和飲用水,將病菌傳遞給羊只消化道,從而引羊快疫疾病的感染和發生。羊群感染該病后,腐敗梭菌會產生大量的外毒素。腐敗梭菌產生的外毒素包括α外毒素、β外毒素、γ外毒素和δ外毒素,其中以α外毒素的毒力最強,是導致病羊死亡率最高的一種毒素。如果羊群在放牧過程中,因管理不到位而采食大量低洼潮濕地域的飼草時,則極易引起腐敗梭菌感染。感染初期無癥狀,這主要是因為感染初期病原菌寄生在羊體消化道內其數量不曾快速增長,但當羊只抗病力下降時,腐敗梭菌便有機會快速增殖并釋放大量毒素。這些病毒不但使羊只消化道黏膜出現炎癥,還可侵襲機體血液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導致病羊出現中毒性休克的癥狀,通常由于發病迅速而來不及進行救治,患病羊只會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急速死亡[1]。羊快疫發病率約為3%,但致死率卻高達50%,對羊群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另外,羊快疫疾病的發病癥狀和臨床表現與羊炭疽病、羊腸毒血癥及羊黑疫癥狀極其相似,故容易發生錯誤診斷的情況,致使錯過了羊快疫疾病的最佳診斷和治療時機,使養殖場損失慘重,無法挽回。
1.2流行病學
腐敗梭菌是一種分布十分廣泛的病菌,糞便、土壤和低洼潮濕的地方為該病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腐敗梭菌的菌體為細長的桿狀,長2~4 μm,寬0.6~0.8 μm,無莢膜,其主要存在形式是芽孢體,可以產生多種不同的毒素[2]。
腐敗梭菌感染山羊的現象較為少見,多發于綿羊,主要通過消化道感染6月齡到18月齡的羊只,主要原因是羔羊體質較弱和免疫力較差,再加上在飼養過程中管理不善,則極易感染發病。此外,新引入的羊只由于應激反應而導致抵抗力低下而容易感染羊快疫。該病原菌在陰冷潮濕的地域繁殖快、數量多,因此羊群在放牧時,芽孢體經常會通過污染飲水和飼草料被羊群誤食而進入羊只體內,但此時不表現出臨床癥狀,僅為腐敗梭菌攜帶者,只有當出現飼養管理不善、氣候條件惡劣等現象時羊群可能會出現抵抗力普遍下降,此時腐敗梭菌就會大量繁殖,導致羊群發病,患病羊經常會突然死亡;有時候病羊會離開羊群,獨自行動,然后臥在地上,如強迫病羊行走,則其行動緩慢,運動失調。該病無明顯季節性,但秋冬和早春多發,常呈散發性。此外,如果抗生素類藥物過量使用時,通常會導致羊瘤胃出現二次感染的情況,為羊快疫的發生創造了條件。羊群也會因為誤采食大量發生霉變的飼草料而引起自身免疫力的下降,從而導致羊快疫的發生[3]。
2 臨床癥狀
2.1 最急性型
患病羊只通常表現為猛然發病,短時間內迅速死亡,潛伏期極短甚至沒有,僅在數小時甚至數分鐘內死亡。也有少數病羊會出現病程稍長的現象,通常表現為機體組織器官迅速衰竭、食欲廢絕,無反芻現象,少數病羊還會出現腹痛,同時伴隨磨牙,經常出現站立不穩或無法站立,并且呼吸不通暢,口腔和鼻腔中經常有泡沫狀液體流出,出現痙攣和角弓反張的癥狀,直至病羊死亡。
2.2 急性型
感染羊快疫后,有少部分抵抗力較強的羊死亡較為緩慢,剛發病時,病羊會出現精神狀態不佳,食欲減退,無法穩定地站立、走動,共濟失調,有些病羊還伴隨腹瀉癥狀,糞便初為黃色,后變成黑綠色,有些則表現為排便不暢,該病原菌還可產氣導致病羊腹部出現鼓氣癥狀,且眼結膜充血明顯,同時還有呼吸不暢、口角流涎、呻吟等癥狀。此外,染病羊體溫也出現異常,有些發病羊只體溫有明顯升高,常為40~41.5 ℃;而有些患病羊雖然不出現體溫升高的現象,但會出現明顯的呼吸不暢的癥狀,短時間內出現死亡,表現散發特點,該病死亡率極高,自愈病羊十分罕見。
3 病理變化
患病羊只死亡后,其尸體就會迅速腐敗、膨脹,且機體黏膜充血明顯表現為暗紫色;在對尸體進行解剖檢查時,通常會發現病羊的真胃有出血性炎癥,而且幽門部和胃底部的黏膜有出血性斑點且大小不一致,還有面積較大的壞死區域,且黏膜下組織水腫現象明顯,說明腐敗梭菌主要侵害損傷的羊的真胃。此外,剖檢還可見腸道及肺部也可觀察到出血現象,腸道內有大量氣體,經常伴隨充血和出血癥狀,病情嚴重的羊只還會出現腸道潰瘍和壞死的現象,機體腔內有大量積液;心內外膜也發生點狀出血的情況;膽囊大多呈現腫脹狀態[4]。
4 診斷
羊快疫疾病的初步診斷通常可從發病速度、流行病學和死后剖檢等幾個方面入手,但進一步確診還需通過實驗室診斷,即細菌學涂片檢查和動物實驗。此外,該病與羊炭疽、羊腸毒血癥及羊黑疫有著非常相似的臨床癥狀,因此在臨床上需要對上述幾種疫病進行仔細鑒別,以免出現診斷錯誤[5]。
4.1 實驗室檢查
病羊死后,在無菌條件下迅速采集病死羊的臟器組織,并制作肝被膜觸片或其他臟器涂片,涂片制好后使用瑞特氏染色液或亞甲藍試劑進行染色,染色結束后再用蒸餾水進行沖洗,之后將水分用吸水紙輕輕吸干,待自然晾干后,置于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如果在顯微鏡下發現有單個菌體或者發現有2~5個菌體連接而形成的粗大桿菌,這些菌體有些是無關節的長絲狀,有些是斷裂的幾段,且其他臟器及血液涂片也可觀察到此類病原微生物即可確診。也可進行細菌的分離培養來診斷此病,將采集的病理樣本進行厭氧分離培養鑒定,如從樣本中有腐敗梭菌被分離出,可結合臨床癥狀、病理變化情況以及取材分離的時間等進行全面綜合分析即可確診。此外,還可進行一些動物試驗,將采集的樣本制成懸浮液,給豚鼠或小鼠進行肌肉注射,若有腐敗梭菌,則小鼠基本會在24 h內死亡。
4.2 鑒別診斷
1)羊快疫與羊炭疽的鑒別診斷。兩者的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非常相似,臨床上經常采用鏡檢法來區分腐敗梭菌與炭疽桿菌,其方法如下:取一小部分采集的病料制作成涂片,染色后進行顯微鏡檢查(染色方法同4.1中的方法),若在顯微鏡下發現有成對或大量短鏈、節狀桿菌時即可確定為炭疽桿菌。
2)羊快疫與羊腸毒血癥的鑒別診斷。兩種疾病的發病季節不同,羊快疫通常在秋冬季節和早春季節容易發生,而羊腸毒血癥多發于春末夏初和秋季。在低洼潮濕的地區發生的幾率更大,主要原因是氣候突然發生變化,且連續陰天,風雪交加等不良氣候條件引起,尤其是當冰凍帶霜的飼草料被羊群采食后該病更容易發生。羊腸毒血癥的發生主要是因為在夏秋季節飼草料充足,羊群容易對谷類或青嫩多汁以及蛋白含量豐富的草料過量采食,從而引起該病的發生;當羊群患有羊腸毒血癥時,病羊的血糖就會升高,而羊快疫則沒有該癥狀;當羊群患有羊快疫疾病時,其真胃有明顯的出血性炎癥,而腸毒血癥大多出現腎臟軟化的狀況;在顯微鏡下檢查時,患有羊快疫病的羊只,其肝被膜觸片經常會發現有無關節長絲狀的腐敗梭菌存在,而腸毒血癥病例其腎臟等一些實質性器官中經常發現有D型魏氏梭菌存在。
3)羊快疫與羊黑疫的鑒別診斷。肝片吸蟲病的發生通常會引起羊黑疫疾病的流行和傳播。羊黑疫會使病羊的真胃有輕微的損害,且肝臟也大多出現壞死病灶。通過病原學檢查得出,諾維氏梭菌是引起羊黑疫的主要病菌,而腐敗梭菌是引起羊快疫主要病菌。
5預防及治療
由于羊快疫發病迅速,病程極短,羊群一旦發病將很難存活,對羊群健康危害極強,故畜牧場養殖人員和獸醫工作者一定要做好該病的預防和治療。關于羊快疫的預防,要做到加強飼養管理,注意羊群的保暖,防止羊采食冰凍的飼料,并且通過科學的配方,完善羊群的飼料,從而提高羊只的免疫能力。另外,還可以通過注射疫苗來加強羊的免疫能力,一般采用的是三聯四防疫苗,該疫苗可以有效預防羊快疫、羊猝狙、羊腸毒血癥和羔羊痢疾等疾病[6]。關于羊快疫的治療,臨床上并沒有有效的治療措施,因該病發病突然,死亡速度太快,發病后還沒有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病羊就已經死亡,故治療意義不大。對疑似染病的羊只,要及時進行隔離,對已經發病死亡的羊,要做好羊圈的消毒工作,并且將死亡的羊做好深埋處理,防止腐敗梭菌感染更多的羊。如果發現便血的羊,可以通過肌內注射酚磺乙胺止血,但是這種治療方法不是長久的方法,在生產上對于羊快疫的防治措施還是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方針。
6 小結
綜上所述,羊快疫是一種嚴重威脅羊群生命的疾病,由于發病初期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而來不及治療,直接導致死亡,因此該病應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養殖場管理人員應該在認真分析該病發病原因和臨床癥狀的基礎上,通過采用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措施以及疫苗注射等方法有效減少羊快疫的發生和傳播,促進養羊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邊輝.羊快疫的診斷和防治措施[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1(9):121-122.
[2] 趙翠山.羊快疫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實驗室診斷和防治[J].現代畜牧科技,2021(10):97-98.
[3] 楊威.羊快疫的預防與治療[J].畜禽業,2021,32(7):142+144.
[4] 蔣啟榮.羊快疫的診斷與防制[J].中國獸醫雜志,2006(11):58.
[5] 及美拉.羊快疫及其防控措施[J].吉林畜牧獸醫,2021,42(7):74+77.
[6] 翁鴻宇,林靜,柴同杰.羊快疫發病機制及防治[J].黑龍江畜牧獸醫,2020(1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