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專業管理和專業發展是科學合理設置專業以及動態調整專業的基礎,是推進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文章分析了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現狀,提出了運用信息化技術、大數據技術,構建一個科學高效的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專業發展和專業動態調整的信息化平臺。
關鍵詞:高職院校;專業管理;專業發展;決策支持系統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十四五”時期是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的加速期,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加速期,甚至有些地方、有些學校已經開始了職業教育本科的試點工作。高職院校作為將行業、企業與教育聯系的橋梁,其專業建設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是教育教學適應社會需求、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適應產業發展的關鍵節點,而專業的設置和專業建設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著高職院校的招生情況、人才的培養情況和學生的就業情況,甚至決定著學校的生存情況。
為此,依托信息化技術構建專業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一方面可以實現專業管理的過程化和可視化,對全校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建設方案、課程建設標準等進行信息化管理,精細化專業建設內容,完善專業建設保障機制;另一方面便于高等職業院校決策者實時了解學校專業設置情況、課程設置情況、就業情況等,為新專業的設置以及傳統專業的整合提供決策支持。
1 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現狀
當前,高職院校專業建設以緊密圍繞區域產業發展調整專業結構,強化專業建設,完善專業建設保障機制[1]。深化產教融合,促進專業和行業、產業的有效融合,推進高職院校服務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增強高等職業教育的適應性,是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重要原則[2]。當前,高職院校在專業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1 專業建設理念的內化程度不高
理念引導實踐,先進的專業建設理念決定著專業建設和發展的方向。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人才的培養,因此在專業的設置和建設過程中首先要分析清楚“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緊密聯系區域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并融到學校專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與制定中,注重了培養過程和教學過程,卻忽略了學生的課程學習和課堂學習,忽略了人才培養的主題。
1.2 專業建設與產業結構匹配度不高
專業的設置與建設應該與區域經濟產業發展相適應,與市場用人需求相匹配。然而,部分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和專業建設過程中,未充分調研市場需求、未充分分析所在區域的產業結構,專業建設與產業結構的配度不高[3]。此外,部分學校由于適應了傳統的教學生態,對于新興產業中的云計算與大數據、互聯網+、新能源等新興技術的融入和應用重視度不夠,未及時開拓新的專業領域。
1.3 專業建設的動態質量保障機制不健全
隨著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的不斷深入和推廣,專業層面常態化的診斷與改進工作為專業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保障。然而,專業建設的動態質量保障機制不健全,一方面是因為專業層面的標準體系尚不完善,缺少有效的監控機制;另一方面缺少相應的信息化管理平臺,無法實時采集專業發展過程數據,無法有效提供數據分析支撐服務。
2 系統建設目標及技術路線
2.1 系統建設目標
專業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建設的目標是利用信息化手段,開發一個統一的網上專業管理與發展決策支持信息平臺,對全校各專業的培養方案、專業建設方案、課程建設標準進行信息化管理,并能夠作為診斷與改進中的專業、課程兩個維度的“標準鏈、目標鏈”設置、追溯、管理、預警,進而輔助學校專業管理和調整,提升學校管理過程信息化水平,同時方便學校進行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等。
2.2 系統建設技術路線
專業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建設的技術路線采用JAVA語言進行開發,能夠支持當前主流的操作系統,如Windows、Linux和Unix等,支持MySQL、SQLServer、Oracle等主流數據庫系統。
設計模式方面引入Springboot等輕量級應用框架,以通用的“三層”架構模式按功能進行獨立開發,以符合按單個事務進行使用的情景,達到系統安全、穩定、高效、易擴展、便于推廣的目的。具體技術路線如圖1所示。
2.2.1 表現層
采用B/S架構,并采用Ajax和Vue技術,滿足符合HTTP、HTTPS訪問的各種客戶端瀏覽器的同時,還可以提高用戶的操作體驗。
2.2.2 邏輯層
遵循面向對象編程思想,引入Spring MVC作為MVC開發框架,完成系統的各種業務邏輯處理,包括內容管理、公共服務、公文管理等,以提高系統運行的穩定性、高并發性和可擴展性。
2.2.3 持久層
設計數據結構和數據存儲結構,對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進行管理、存儲和備份,數據以共享、共用為原則,有效保持數據的獨立性和完整性。
3 系統設計及功能模塊建設
3.1 總體概念設計
專業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功能主要包含專業建設規劃、課程建設規劃、專業發展與改進等幾大模塊,結合基礎框架、服務接口、數據接口、功能接口構建形成了整套系統。系統整體架構如圖2所示。
3.2 系統功能架構設計
專業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主要是面向學校校領導、教務處、院系專業負責人、課程負責人以及全體教師,密切結合各使用人員的實際操作需求,規范各個方面工作流程,做到全流程專業建設發展。系統主要包括基本信息管理、專業建設管理、專業發展管理、課程管理模塊。系統具體功能架構如圖3所示。
3.3 系統詳細模塊建設
專業管理和發展決策支持系統是用來實現對專業的科學化管理以及對專業的優化調整的輔助決策,即通過對專業建設過程中的數據進行管理和分析,并結合經濟產業結構的人才需求,選取專業指標值,運用數學建模的方式進行分析,輔助高職院校決策者對專業的優化和調整進行輔助決策。
3.3.1 基本信息管理
基本信息管理服務對象是系統管理員,具體功能包括院系基本信息管理、教職工賬號管理、課程類別管理、指標庫管理和課程庫管理等。其中,院系基本信息管理功能是對各二級學院及其具體專業基本信息進行管理,包括專業代碼、專業名稱、專業負責人、培養層次、學制、專業狀態等,可以設置專業方向。課程類別管理是設置學校課程類別,具體包括課程類別名稱、課程類型等。系統可以對學校課程類別進行統一管理與維護。指標庫管理是設置專業指標,具體包括指標名稱、指標類型、單位等,可以統一管理維護學校專業指標。課程庫管理是設置學校課程庫,具體包括課程名稱、課程編碼、課程類別等,統一管理維護學校課程庫中的課程信息。
3.3.2 專業建設管理
專業建設管理的主體是專業負責人,具體功能包括專業的基本信息管理和專業管理,以及專業建設相關的培養目標管理、教學團隊管理、課程體系、專業資源條件等內容的管理。
專業基本信息管理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專業概況,用于展示專業的基本信息,包括專業標準代碼、專業名稱、學歷層次、學制,并可維護編輯招生對象等基本信息;二是教學團隊,用于展現專業下的教學團隊結構,包括教學指導委員會、專業主任和教學團隊,還可維護當前專業的校外專家庫。
專業管理是對影響專業的專家、教學團隊及培養方案的管理。專業主任可維護負責專業的校外專家成員,并將教師設置為教學團隊成員,教學團隊成員可以被指定為某門課程標準的建設負責人或建設團隊成員,并查看不同入學年份下的專業培養方案。
3.3.3 專業發展管理
專業發展管理的主體是專業負責人,主要包括專業發展規劃制定、專業雷達圖、專業發展報告和專業改進報告管理等。
專業發展規劃制定是從專業信息、招生就業、師資隊伍、國際交流合作等9個維度,提供近90個觀測點(如:新生報到率、就業率、專任教師數、產學研合作企業數、校內外實訓基地、國際合作辦學等)進行專業發展相關診斷改進。專業負責人可以根據歷年數據制定3年專業發展目標,結合對歷年數據的分析,進行專業發展預警。
專業雷達圖用于展現近3年的專業建設情況、每個雷達圖和全校專業縱向對比情況、每個年度專業橫向對比情況。同校各教師可任意選擇不同專業進行對比分析,對比內容至少能包括招生就業、師資隊伍、校企合作、師資隊伍、實訓條件、科研與社會服務、學生發展7個維度,得出相應的對比結果,對比分析結果直接以直觀突出的圖表形式展示。
專業發展報告是設定的期望值、實際值直接生成專業建設報告,方便領導隨時查看、監控,發現問題并及時改進。專業改進報告是按年度生成專業改進報告。報告可以對以下內容進行編輯管理:專業名稱、所屬學院、制定規劃數、達成目標數、未完成目標數、未完成原因、改善措施與效果、需外力支持等,最終形成專業改進報告。
3.3.4 課程管理模塊
課程管理模塊的主體是課程負責人,具體功能包括課程基本信息管理、課程性質管理、課程詳情管理、課程方案設置、培養目標與內容、課程診改報告、教學實施要求和考核方式管理等。
課程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課程概況(如課程代碼、課程類別、課程名稱、學期、總學時/理論/實踐/學時、學分、適用對象等)、前后續課程和課程建設團隊。其中,課程負責人可編輯修改課程適用對象。課程方案設置是對課程體系下的所有課程進行學時、學分管理,同時可對各學期教學環節做總體安排。課程目標與內容是根據課程教學要求,完善包括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方法能力目標、職業素養目標等內容,主要是文字性描述,支持添加序號、標簽等格式。課程診改報告分別從課程基本信息、課程教學數據、預警次數等維度進行分析,運用八字螺旋的分析方式進行診斷和改進分析,并根據教學目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課程目標達成情況等提供診斷分析以及改進措施。
4 系統實施策略
實施專業發展與管理決策支持系統需要遵循系統安全、穩定、易用等原則。為了有效符合該原則,在實施過程中分別采取了安全性策略、穩定性策略和可擴展性策略等。
4.1 安全性策略
系統在實施過程中,為了保障系統的安全性,分別從密碼安全、權限安全、接口安全、賬戶安全、系統服務安全和數據安全等方面采取了安全策略。
(1)密碼控制:所有密碼(如主機、數據庫、應用系統等)要求采用國產加密算法(如SM1、SM2等)進行加密存放。系統采用HTTPS模式進行部署,對傳輸過程進行加密,同時嚴格對密碼長度、復雜性和更新周期進行控制。
(2)集中認證/授權管理:以統一身份認證模式進行統一的認證/授權,認證和授權信息集中存放,并按最小權限使用原則進行授權。
(3)系統安全加固:遵循最小化原則,采用3級部署模式,分區域進行部署,并關閉不必要的服務、不必要的端口。
(4)系統全量備份恢復:系統采用雙機熱備方式進行部署,以保障系統穩定。同時,充分利用云計算技術,依托云平臺(私有云或者公有云),依托專門備份工具定期對系統進行全量備份,以保證故障后對系統進行及時恢復。
(5)數據備份:對系統關鍵數據(數據庫、日志、業務數據等)分別按照增量備份和整體備份相結合的模式,按時間間隔差異進行備份,同時定期對備份數據進行恢復測試,以保證備份數據在故障后能及時恢復使用。
4.2 穩定性策略
為了保障系統穩定運行,在開發、部署過程中分別采取了高并發、模塊化等策略。
(1)運用容器技術,以高效、便捷的部署模式,解決系統持續和短時高并發的情況。同時,在開發過程中,充分考慮系統高并發、高可用的特點,針對性開發高并發的策略,并以集群部署模式有效保障系統的穩定性。
(2)采用模塊化策略,將系統按不同層次劃分不同模塊的方式進行構造,并以低耦合的方式將每一層的每一個模塊相互之間進行耦合,而每一層每一個模塊內部則采用高耦合方式進行耦合。
(3)采用隔離策略,將用戶數據與運行程序進行分離,以使任何合法用戶數據操作(如添加、刪除和修改)都不會引起整個運行程序的變更,以保障系統整體的穩定。
4.3 可擴展性策略
為了保障系統的可擴展性,分別從系統架構、系統集成和系統對接等角度提供了針對性策略。
(1)在設計之初在架構上就考慮了系統的擴展性,預留了相關接口,可以很方便地對業務模塊按實際需求進行擴展,以適應學校不斷變化的需求。
(2)支持與其他業務應用的靈活集成,支持HTTP、json、XML和Web service等接入方式,實現與教務系統、辦事大廳等系統平臺互聯互通。
(3)通用的接口設計,基于http/https協議的restful api提供返回json格式的標準化接口,便于實現系統內部對接和外部系統對接。
5 結語
該系統的構建能幫助高職院校動態分析專業不同方向學生整體、學生個體的畢業目標達成情況,支持對目標/標桿專業進行橫向分析,找出差異點,有效地對標管理。該系統在高職院校專業管理中的應用能夠使管理者清晰地了解各專業發展現狀,為學校未來專業發展規劃提供決策依據,能夠有效支持專業的科學化調整、有效推進學校專業設置與經濟產業結構相適應、有效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在當前高等職業教育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該系統可以為學校專業管理和專業發展中的管理與決策工作提供便利。
參考文獻
[1]周香,閆文平.“雙高計劃”實施背景下高職專業群與產業群的協同機理、價值及路徑分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2(39):216-221,248.
[2]李珺.“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專業群建設目標與推進[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3):9-13.
[3]吳偉俊,熊妮,葉學文.湖北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對區域經濟的支撐力研究[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2(32):58-63,76.
(編輯 王永超)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based on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Tong Zhaoli
(Library, Hubei Transportati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 Speciality management and speciality development is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stablishment of professional and dynamic adjustment of speciality. It’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pecialty establish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to constructing a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information platform of specialty establishment, specialty development and specialty dynamic adjust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y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ig data technolog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peciality management; speciality developm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